近日,英國《金融時報》及美國《華爾街日報》分別刊登了文章,對香港證券市場的監管問題提出質疑和批評。文章的標題分別是《香港股市有沒有游戲規則?》、《香港股市監管改革一拖再拖》。
富豪發財 散戶遭殃
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咨詢,1月30日,香港交易所公布了修改后的《上市規則》,市場期望這份經過反復咨詢的文件可以起到更好保護資者利益的作用。然而近期出現的一系列事件卻讓投資者深感失望,也遭到了海外傳媒的批評。
本周,和記黃埔將旗下的子公司———和記環球電訊以其賬面值兩倍的價格“出售”給另一家同樣由李氏控制的上市公司中聯系統。該項交易為71億港元,和黃從中盈利達13億港元。事實上,環球電訊只不過是一家贏利微薄的香港固話電信運營商。
香港小投資者向來喜歡跟風炒作,由于該交易發生在“超人”李嘉誠所控制的兩家公司之間,令他們產生了豐富的聯想,極力追捧中聯系統,使得該股短期大幅飆升。而大股東李嘉誠則趁機通過花旗集團迅速拋售中聯系統30%的股份。消息一出,該股即大幅下跌,令成百上千的散戶投資者蒙受巨大損失。
英國《金融時報》對此評論說,和記黃埔配售中聯系統所選擇的時機值得懷疑。中聯系統收購環球電訊的協議墨跡未干,花旗集團就開始把中聯系統的股份賣給香港的散戶投資者很不恰當。
規則竟能網開一面
《金融時報》還批評港交所批準上述交易的做法。根據港交所有關“借殼上市”交易的規定,除非一家公司在過去三年中連續盈利,否則其股份就不能被注入一家上市公司。而環球電訊只是去年才首次實現少量盈利,但監管部門竟然免除其盈利要求。免除的理由同樣不可思議:因為該公司隸屬于和記黃埔,所以可認為該公司“已經上市”。該報評論說,因其母公司是一家營業額90億美元的企業集團,就認為這家銷售額僅2億美元的子公司“已經上市”,實屬荒唐。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該交易完成四天后,港交所行政總裁周文耀公布了香港公司治理改革計劃,并盛贊香港監管當局為“提高上市公司透明度,并把我們的披露要求與國際標準接軌”所做的努力。《金融時報》諷刺說,若要達到上述崇高的目標,港交所根本就不該批準這項交易。
公司監管問題成堆
就在《上市規則》修改后的幾天,香港創業板上市公司艾克國際(8179)高管層集體失蹤。由于港交所無法聯絡到公司管理層,只好勒令將其停牌。類似的事情在的2002年也發生過,當時數碼庫(8162)上市不足半年,但就被發現公司有二千萬元現金不翼而飛,同時公司主席也神秘失蹤。類似的重大公司事件還出現在一些民企股、小盤股身上。大股東欺騙上市,以縮股、批股等對大股東明顯有利的手法魚肉中小投資者。此類嚴重公司事件的發生影響了香港股市的聲譽,也令人質疑當局對股市監管的效率。
“讓兔子看守生菜”
香港股市的違規問題,暴露出監管的漏洞,改革也顯得十分迫切。但《華爾街日報》的文章批評說,香港改革股市監管的工作十分拖拉。
由于香港證監會和港交所對監管權的爭奪,改革進展緩慢而曲折。由于港交所自身實行公司制,且掛牌上市,所以任何重大的改革,只要影響到它作為一線監管機構和交易所運營商地位,便會遭到反對。香港證監會經常提出要接管香港交易所的上市規管權。
分析指出,港交所作為一家贏利機構同時身兼監管職責,本身就存在嚴重的利益沖突。港交所是全球第8大交易所,大量公司(包括內地企業)想在香港上市,但一些公司的財務紀錄和會計操作存在不少問題。港交所本身贏利靠的就是公司上市和股票交易,但同時它卻要負責監管上市公司的行為。這種利益沖突,曾經被人們形容是“讓兔子看守生菜”。
香港要保持其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就迫切需要采取措施改善股市監管,以便能夠和新興對手展開競爭。但香港在這方面做得很不夠,最關鍵的是,世界上沒有幾個交易所像香港那樣,由交易所控制著公司上市審批權,卻不將其交到獨立法人實體的手中。(郭蕾/綜合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