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建益
國有股減持和流通一直被喻為高懸在中國股市頭頂的達摩克斯利劍,但國務院關于加快資本市場發展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出臺,已將這柄利劍轉化為砍斷國有股減持和流通長期爭執一團亂麻的利器,而受國有股長期制約的中國資本市場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代。
這是一個重大的歷史性突破,是大轉勢。
突破瓶頸
回過頭來審視中國證券市場14年發展的軌跡,我們已經清楚地意識到,國有股一股獨大的局面已經成為制約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瓶頸。不突破這一瓶頸,中國的證券市場就時刻有后顧之憂。在經歷了14年的探索以后,我們已經逐漸找到了一條化危險為動力的方法,而方法的內核就是切實保護投資者利益,做到國資、投資者、企業多贏。
據2003年中國證監會公布的數據,1992到2003年中國股市投資結果也讓市場進一步認清了股權分裂的本質:12年間,流通股股東虧損6300億,非流通股股東收益為10000億。因此現在提國有股減持和流通向投資者傾斜,不是讓利于民,而是還利于民。如果不還利于民,中國證券市場的參與者會與日劇減,中國的資本市場就會走進死胡同,中國的改革開放就會停滯。
黨中央顯然看到了問題的實質,2003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第一次將股份制確定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這樣的高屋建瓴,決定了若干意見出臺的必然性,而若干意見的出臺,則標志著中國證券市場的大轉勢。
證券市場的晴雨表作用此時十分明確地體現出來,2003年11月,新一輪行情隆隆啟動,這是對十六屆三中全會重大決策的回應,而2003年2月以后突破壓制滬深股市的長期趨勢線,則是對國務院若干意見的呼應,是對大轉勢的確認。
歷史機遇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盡管對于國有股減持和流通問題還存在局部的爭論,但一切將服從于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的決議和國務院若干意見的框架,誰也不會也不可能違背這樣的指示精神而濫用自己手中的權利,否則他將是破壞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罪人。這決不是危言聳聽。
目前仍然有相當的投資者甚至投資機構將國有股減持和流通作為利空來看待,事實上解決中國股市的股權分置問題,是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從根本上杜絕一股獨大弊端的治根工程,只有實現了全流通,投資者才能從股民轉化為真正的股東,行使自己的正當權益。
從收益講,如果國有股減持和流通能切實保護公眾投資者的利益,那么國有股減持和流通就會出現TCL效應和長虹效應。道理很簡單,如果按照略高于凈資產價格減持并將部分流通股配售給流通股股東,對多數股票而言,那就等于一次大除權。像長江電力這種凈資產只有一元多的上市公司股票,即使只減持30%的國有股,對流通股股東而言,基本上就是10送10的概念,這一下你明白長江電力爆炸性上漲的原因了吧?這樣的股票還有中國石化、中國聯通、寶鋼股份等一大堆,這就是核心資產不可能放棄的根本原因,因為在其他條件不變的前提下,國有股減持和流通帶來的收益將是十分豐厚的,這是一次歷史性的機遇,今后不再有的機遇。
道路崎嶇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雖然大轉勢已經形成,但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道路將是十分崎嶇的,那種恨不得股市幾天或一個月就突破歷史高點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股市的上漲除了依賴政策,更重要的上市公司業績的根本改善和提高。大盤藍籌股近期的主動性回調是十分良性的,避免了許多新興市場從價值投資發展到價值投機的悲劇重演(當然這種可能性仍然存在)。
而另一種現象就值得人擔憂,那就是垃圾股暴漲所引發的投機色彩正日益濃烈,這種不分青紅皂白就狂拉一氣的做法,肯定會遭到市場的報應。更重要的是,這是對大轉勢的不珍惜,希望券商機構三思而后行,從中國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高度去作出自己的選擇,最終也是對自己的保護。即使是私募基金,也請為你們的投資者負責,爆炒垃圾股這是一條被14年投資所認定的死路,也是被全球投資所認定的死路。
大轉勢已經形成,中國的投資者終于迎來了歷史發展的良性選擇,備加珍惜和愛護這一成果成為下一階段中國證券市場的主要任務。
《國際金融報》 (2004年02月13日 第五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