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
一、國有商業銀行改制上市與銀行業發展的關系
隨著國有商業銀行改制上市時間表的確定,最遲2007年中國國有商業銀行都將全部成為公眾公司。現在有一個認識上的誤區,認為國有銀行上市了,就等于銀行業的發展取得了
全面成功。社會上有這種認識是因為一般人不十分了解銀行業經營的特殊性,情有可原。但銀行業內部,特別是銀行從業人員如果有這種認識,可謂有百害而無一利。現代銀行業的發展歷史,有經驗可尋,也有教訓可圖。我國國有商業銀行改制上市,成為公眾公司絕對不是銀行改革發展成功的標志,最多是我國現代銀行業發展的一個階段。改制后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不良資產比率可以滿足《巴塞爾協議》的要求,甚至法人治理結構,薪酬體系等軟環境都能隨著上市進程而得以建立。形式上看,可以迅速符合世界一流商業銀行的標志。但是,至少在以下幾方面,我們要達到世界先進銀行的水平尚需付出長期艱巨的努力。
1、銀行業經營的理念仍十分落后。信用風險與市場風險的控制長期被我國銀行業忽視,而內控機制又十分薄弱,風險經營理念在國家一次次對不良資產“買單”后又一次次被銀行管理人員所忽視。
2、服務質量不盡人意。在最近賽諾經典管理公司對8家主要內資商業銀行的調查中,包括4家國有商業銀行、4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在內的主要商業銀行的服務質量整體上未能達到顧客滿意的水平。現在,對服務質量的重視被上市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邊緣化了。
3、顧客資源未能深入開發。銀行在表面上都打著“以顧客為中心”的旗號,實際不然。現在,對顧客,特別是優質顧客的爭奪,已成為中外資銀行競爭的焦點。對顧客需求的開發是一門科學,中資商業銀行尚處于這門科學的邊緣,“入門”還需時日。
二、國有銀行改革與銀行業監管的關系
國有商業銀行改制上市后,銀行業監管面臨大的轉變:
1、從單一的經營規范性監管到資產安全性、經營風險性、管理合理性等全面監管轉變。長期以來,國有銀行資本充足率低、不良資產率高給國有銀行可以不執行有關規則找到借口,隨著這些問題的解決,相信銀監會對銀行業的全面監督管理措施會得到更好的貫徹執行。
2、真正落實依法監管的法律地位。銀監會獲得依法監管的地位有兩個基本條件,一是《商業銀行法》、《銀行業監督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制定;另一個就是,被監管的對象處于統一的法律地位。
3、全面的信息披露將成為監管的主要內容。長期以來,我國商業銀行拒絕公開、透明地公布信息,未能有效地培育商業銀行自身、銀行客戶、市場風險共擔的意識。新巴塞爾協議強調了有關銀行風險和資本關系的綜合信息披露,監管機構要對銀行的信息披露系統進行評估。并且,對上市銀行信息披露的要求要嚴于一般公眾公司,信息披露的如實、及時、充分將作為市場監管的一個重點。
三、國有商業銀行改制上市與中國經濟發展的關系
現在,對中國國有商業銀行改革上市后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社會普遍期望很高。由于現代銀行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居重要地位,各國都十分重視銀行業的發展。中國國有商業銀行改制上市的時機選擇,與中國國有企業的改革進程與目標非常巧合。根據國務院確定的對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改制進程,結合國務院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對國有企業改革的思路,兩者在目標、進程、操作手段上存在著高度的相關性。銀行高級管理人員應縱觀整個中國改革發展的思路,才能全面確保銀行改革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四、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與中小銀行發展的關系
目前,四大家國有商業銀行吸收了65%的居民儲蓄存款,承擔著全社會80%的支付結算任務,其提供的貸款占全部金融機構貸款的56%,政府高度重視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但這并不能將股份制銀行對經濟發展的作用、對銀行業改革的貢獻這一事實掩蓋。現在,中小企業的發展與銀行業的支持極不相符。中小企業在GDP增長,解決就業等方面貢獻突出,可其發展越來越受制于銀行資金的制約。根據銀監會2003年對四大商業銀行信貸資金的調查,四大銀行的中長期貸款比例在45%以上,考慮到短期貸款中有20%-25%的不良貸款也變成了長期的,這樣長期貸款比例接近60%。各行都存在“貸大”、“貸長”、“貸壟”的行為。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單一,國有銀行又不能及時支持,中小銀行的發展受到限制,經濟成分結構與銀行規模結構的矛盾加劇。國家應適時開放民營銀行,在改革四大家的同時,著力發展中小銀行,堅持“抓大促小”的銀行業發展策略。
五、銀行業發展與金融業發展的關系
一國的金融體系,應該包括貨幣調控體系、金融監管體系、市場運作體系等各個方面。我國銀行業由于歷史上與國家的關系,與國有企業的關系,其在金融發展史上占據先入為主的地位,其作用經常被“放大”,容易造成經濟的起伏。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成為公眾公司后,我國銀行業的發展全部納入市場運行體系,與信托業、證券業、保險業、投資業形成一個相互促進、補充的框架體系,其對經濟的作用與影響回到市場范圍內正常發揮,被人為“放大”或“縮小”的可能性將會大大縮小。
六、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與長遠發展的關系
當前,銀行改革的迫切性與其制度環境建設的長期性的矛盾突顯。普遍的情況是,上市的心情急迫,制度建設又從國外照搬照抄,解決好銀行高層“心急”與“務實”的困擾,已是當務之急。改革有時間表非常重要,但國有商業銀行包裝上市的心情不能同情,先上市后上市也不能成為對四大家業績表現的衡量標準,更不能成為領導班子工作考量的一個內容。國有商業銀行應充分利用上市之前的機會,切實將那些在上市之后難以解決的問題在上市之前解決掉,將改制上市作為銀行發展的一個平臺,始終把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商業銀行作為銀行業發展的目標。
七、銀行改革的成本與社會成本的關系
近幾年,國家連續為四大行改制上市支付巨額成本。關鍵問題不在于可不可以這么做,而在于值不值?值與不值的關鍵在于四大行能不能形成現代銀行業法人治理結構,成為真正的現代銀行。銀行高級管理人員,全體銀行從業人員都應該考慮這一個問題。
八、銀行從業人員與改制上市的關系
中行和建行獲450億美元注資后,銀行業從業人員的心態變得非常復雜。高層可謂充滿信心,中層可謂等待觀望,一般人員壓力增大。四大行需要應對改制上市后人員結構的變化提前進行培訓,無論從心理預期,還是從技術層面,全面提升從業人員應對上市公司要求的能力已迫在眉睫,防止簡單地以改制為名將員工“出局”的做法。
九、 外資參與和自我建設的關系
據悉,花旗集團正全面參與建設銀行的改制工作。外資的參與,可以為國有商業銀行帶來先進的理念、科學的管理手段和風險控制技術等,但四大行如果不能迅速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人員素質,改制后要么是不適應上市公司發展要求,要么就回到老路上去。并且,引進外資不一定是國有銀行進行股份制改造的單一模式,還可以引進民間資本,中國的現代商業銀行不應以有無外資參與為標準,而應以治理結構和運行機制是否完善為標準。
十、國家之責與銀行之責的關系
以前有一種說法,指四大行不良資產的形成主要是國家對銀行控制的不當造成的,所以要國家買單。其實不然,至少不盡然。巨額不良資產的形成與銀行管理人員、從業人員不當經營、不善經營、違規經營、違法經營直接相關,近幾年從四大家的情況來看,從總行行長、分行行長、支行行長到營業部經理、一般人員違規違法案接連不斷。上市后,銀行成為公眾公司,國家之責可以通過委派的董事、出資公司負責,銀行從業人員的責任得以明確,銀行對經營的過程和結果都將負責,銀行業的發展可謂壓力與機遇并存。
國有商業銀行應抓住改制上市的良機,迅速解決長期積累的矛盾與問題,從形式上、內容上全面建成現代商業銀行,國家用巨額資金打造的不但是幾家公眾公司,而且應該是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商業銀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