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邱兆祥教授金融中心,近年來已成了國內不少大城市為之努力追求的目標。從國內正在競逐金融中心的大城市來看,綜合條件最好的當推上海、北京和深圳。深圳的目標已確定為構建區域性的金融中心。本來,上海早已“種子選手”的姿態贏得了建立國際金融中心的首選資格,但近年來北京市也有人喊出了要打造國際金融中心牌子的口號。
對于北京金融街的發展和金融中心的建設,北京市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就已作出了規
劃,同時朝陽區也加快了建設CBD的步伐,CBD核心區的產業功能定位是國際金融服務業。在北京金融中心熱急劇升溫的背景下,有的研究機構提出了北京應當“金融立市”的對策建議,有的專家甚至還認為北京、上海、深圳“各有發展成不同特點國際金融中心的可能”。對于上述觀點和看法,我認為都是值得商榷的。北京和上海究竟誰最可能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國內大城市究竟如何打造金融中心?下面筆者擬就上述問題談幾點個人的淺見。
上海最有條件、最有資格建設成為國際金融中心
上海之所以能成為中國大陸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首選之地,這不僅僅是因為上海在歷史-早在20世紀30年代,上海就是遠東地區首屈一指的國際金融中心;2001年,國務院在批準上海城市總體規劃中,也明確要把上海建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從金融中心形成所需要的地理位置、經濟實力和金融發展三大最基本的要素看,上海與國內一些主要城市相比擁有以下明顯的比較優勢。
首先,上海擁有地理區位優越的良好條件。上海位于太平洋的西岸,與東京、香港、新加坡相鄰或處同一時區,也能與國際金融中心倫敦、紐約構建連續24小時的接力營業交易。上海又位于遠東的中心點,鄰近的是全球經濟最具活力的東亞地區。上海地處長江的出海口,面向太平洋,背靠長三角和江浙等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上海及其周邊的長三角地區現在已經是東亞僅次于日本東京的第二大城市群,是中國特別是華東地區人流、物流、經貿往來連接世界的重要門戶和通道。加上,上海又擁有四通八達的海路、公路、鐵路、航空網,與全國、全世界緊緊相連。與國內諸多大城市相比,上海構建國際金融中心享有極為良好的地理區位和交通便利的條件。
第二,上海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的優勢。
作為全國最大的城市,上海仍不失為全國的經濟中心,具備了匯聚國內商貿并輻射全國乃至海外的作用。近年來,上海以強勢發展引領著中國經濟改革的潮流,尤其是上海浦東新區的發展更引人注目。上海經濟活力四射,具有很強的集聚和輻射能力。如今上海的人均GDP比北京大約高出一半左右,上海經濟的蓬勃發展積蘊了深厚的經濟實力,這本身就為其發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奠定了堅實的根基。
第三,從金融業來看,經過多年的努力,上海在金融設施、交易規模、機構數量、金融產品創新和金融人才等方面均取得了快速的發展。
1993年上海市政府提出在外灘地區恢復金融區功能的規劃。1994年上海發展規劃再次提出,要形成外灘金融一條街。此后,中外金融機構紛紛在金融街搶灘登陸。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也在浦東新區迅速崛起,云集于此地的中外金融機構,涵蓋了銀行、證券、保險以及非銀行類金融業。截止2003年末,上海金融機構總數達到423家,已成為國內外金融機構最集中的地方。
如今,全國城市商業銀行資金清算中心、黃金交易所以及中國銀聯都相繼落戶上海。中國銀聯落戶上海,標志著上海成了全國銀行卡資金的清算中心、電子貨幣流通體系的樞紐。而在此之前,匯豐銀行在上海建立了數據中心,中國工商銀行的票據中心和招商銀行的信用卡中心也都設在上海。加上,上海證券交易所、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鉆石交易所、金屬交易所等等,使得上海金融“營運中心”的地位已初具規模。
北京的定位應當是全國性的金融管理中心和北部中國區域性金融交易中心
北京作為我國的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不僅地位重要,交通便利,環境良好,而且具有較強的綜合經濟實力和較發達的金融業。北京金融街聚集著中國金融業60%左右的金融資產,控制著全國90%以上的信貸資金和65%的保費資金,匯總著每年國內居民和企業存款80%以上的數據,是獨一無二的全國性金融管理和信息發布中心。北京朝陽區CBD還集中了數量頗多的外資金融機構。
從一定意義上可以說,北京作為一個新興的金融中心已初具雛形。但是,北京與國內的上海及國外的一些金融中心不同,還不是全國性的交易中心,而只是全國的金融決策和監管中心、全國的資金調度中心和金融批發中心。從構建金融中心的基本條件看,在金融街上集中的主要是一些國家級的金融管理機構以及國家級的銀行總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總部。金融機構的種類不夠齊全,特別是在金融街乃至整個北京市至今沒有一家全國性的交易機構(如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所和黃金交易所等)。因此,北京還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現代金融中心。
現代國際金融中心大都匯集了各項金融業務,在資金的借貸、有價證券的發行與買賣、外匯市場、黃金價格的確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從倫敦的金融城和美國紐約的華爾街來看,它們作為全球性金融中心地位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具有興旺發達的股票、黃金、期貨等幾大交易中心。例如,美國紐約的華爾街對全球經濟影響最大的有三處:一是股票交易所;二是道瓊·斯指數;三是聯邦儲備銀行。既然北京市沒有一家頗有影響的交易中心,國內證券公司和基金公司的總部大都在上海,迄今還沒有一家著名的國際大投資銀行和基金公司在北京開業。因此,北京在尚不具備構建國際金融中心的基本條件的情況下,談所謂的“金融立市”也就難以立足。
筆者認為,北京在金融這個極其重要的領域里應當主要扮演全國性管理中心的角色。此外,由于北京的銀行業相對較發達,加之又是多家大型商業銀行機構總部的所在地。因此,北京還有條件借鑒以現代商業銀行體系為基礎的所謂法蘭克福模式,爭取打造成為北部中國的一個最大的區域性資金運營或交易中心。
統籌安排,合理規劃,深入研究,定位妥當
無論在國際上還是在一個國家內,在一個大的經濟區域里,可以有一個大的金融中心,還可能有若干小的金融中心。若按區域劃分,有地區性金融中心、全國性金融中心和國際性金融中心。
從我國人多地廣和經濟規模龐大等具體特殊國情來看,除要力爭建立一個國際性金融中心和全國性金融中心外,還有必要依靠經濟發展的格局建立多個區域性的金融中心,以便為本區域提供一個資金、信息和各種金融產品的集散地。目前,我國西部地區要實現跨越式、追趕式的發展,首先遇到的是資金短缺的困難,更離不開金融業的大力支持。要實現振興大東北的目標,同樣離不開現代金融手段、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場體系的支持,因而也有必要打造一個具有較強資金集聚效應并能輻射東三省的區域性金融中心。
近年來,國內東西南北不少大城市都對建立金融中心表現出了很高的積極性,甚至某些相鄰的城市,如深圳和廣州、重慶和成都、天津和北京等都在力爭成為本區域的金融中心。對此,筆者有以下三點淺見:
1.金融中心的建設應當統籌安排、合理規劃
既然國內有不少大城市在競逐金融中心,就有統籌安排、合理規劃的必要。如果各建各的金融中心,就難免會陷入重復建設之中,造成資源和資金的浪費。構建金融中心是一種政府行為,離不開政府的合理規劃、認可和支持。因此,政府的魄力和決心十分重要。既然全國有多個大城市,都在籌劃建立金融中心,政府的有關部門就不宜久拖不定,而應當及早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和步驟措施。這樣,既可以科學合理規劃國內構建金融中心的布局,又有助于推動這一工作的進展。
2.成立專門的研究班子,為政府制定發展戰略出謀劃策
建立現代金融中心在我國并無先例可循。舊上海雖然曾經是遠東著名的國際金融中心,但當時的上海整個金融業的規模、運作方式和輻射能量都遠遠沒有達到現代金融中心的水準。時代不同,基礎不一樣,昔日的金融中心與現代金融中心已不能相提并論,其含義已發生變化。因此,有必要成立面向全國的專門性的研究機構,就如何學習和借鑒國外建設現代金融中心的成功經驗以及如何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金融中心,進行廣泛深入地研究,以便為政府有關部門科學規劃和制定正確的發展戰略出謀劃策。
3.定位妥當,目標明確
金融中心的打造,是一件十分慎重、嚴肅、務實的大事情,并非隨意夸海口、拍腦袋就能建成的。一個大城市能否成為金融中心,關鍵是要看其是否具備建立金融中心的一系列軟硬條件,只有基本條件具備了,才有實現的可能。即使有一定條件構建金融中心的城市,其定位還必須妥當。究竟是建設哪種類型或層次的金融中心(地區性的還是全國性的或國際性的),必須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采取慎重、科學的態度,而不能眼高手低、好高騖遠。如果定位不準確,就沒有正確的奮斗方向,目標也就難以實現。大城市的地位重要,定位影響重大,不能叫喊一些不切實際的口號,不能搞盲目的跨越式的建設,而應當通過潛心研究,對本地區包括金融業在內的整體建設進行科學合理的定位,腳踏實地,合理打造能夠實現的目標,這樣才能使金融業對本地區及周邊地區的經濟快速發展真正發揮有利的“助推”作用。作者:邱兆祥文章來源:經濟參考報發布日期:2004-2-11星 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