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體育 娛樂 游戲 郵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點卡 天氣 答疑 導航
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溫鐵軍翟城試驗 中國第一所村辦學院生存憂患調查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2月09日 17:45 新浪財經

  晏陽初的平民教育理念在河北定州這方土地堅強綿延了大半個世紀。2003年7月18日,以晏陽初命名的鄉村建設學院在該地翟城村成立,智識階層的啟蒙民智思想余焰于此復熾。

  翟城村,也即晏陽初“定縣試驗”原址,地處河北省定州市東亭鎮,有五千多人口,人均年收入2千多元,是中國460萬自然村之一。

  “通過建這么一所學院,師生共同建校勞動,共同參與討論,可能形成有中國特色的解決‘三農’問題”的辦法!痹搶W院的主辦人、《中國改革》雜志社主編溫鐵軍說。

  2月5日,農歷正月十五,從北京西客站出發,飽覽北方冬日的蕭瑟后,至定州改道公路,車輛最終拐進一條羊腸小道,這時看見翟城的村牌。寒意料峭,正侵襲著這所在該村初誕半年的晏陽初鄉村建設學院。建校至今,這所培訓農民的公益學院所募資金,僅有6萬人民幣及7千美金。而翟城村委會購買學院校舍向村民集資的錢,仍有20萬未能歸還,過年村委會干部工資也沒有發。

  “雖然村里暫時有點困難,但做這件事情,我們從來沒有后悔過!钡猿谴逯、65歲的米金水說。

  村辦學院是農民的要求

  在談起晏陽初學院的建校緣由時,溫鐵軍強調,自己是順應農民的要求,自己只是老百姓的追隨者。

  2003年初,由《中國改革》雜志社牽頭,十七所大學的學生在翟城與村民聯歡過年。大學生們貼出一幅對聯:平民教育誠可貴,鄉村建設慨而慷?吹綄β摵,村支書米金水想起當年在定縣(現定州市)搞了十年平民教育的晏陽初,便向帶領大學生下鄉的邱建生提出想見晏老后人的想法,邱是《中國改革》雜志社職工。

  在邱建生的牽線下,正月初七,米金水在北京見到了晏陽初的兒子晏振東,并向他提出要以晏陽初的名義在翟城建所農業技工學校,為村民進行免費的農業技能培訓。晏振東也很贊同,又向他推薦了在農民問題上做過實踐的《中國改革》雜志社,作為這所學校的主辦方。

  溫鐵軍當時正打算在河南找個村落,來做平民教育的試點。當米金水找到溫鐵軍以后,他于2003年4月初次前往翟城考察,感覺當地文化基礎較好。

  米金水一面與溫聯系,一面為即將創辦的學校找尋場地。翟城村有所廢棄中學,在2000年被鄉政府按國有資產處理,以30萬的價格賣給翟城村西北一陳姓農民,原本想辦所私立學校。經過交涉,翟城村村委會以39萬元現金買進這所中學,并投入2萬在校內建立晏陽初先生的塑像。

  7月18日,翟城村舉辦晏陽初塑像的揭幕儀式。溫鐵軍等人前往翟城,他此時決定要在該地建所村民的公益學校,村民對公益教育的熱情很高,要求在翟城建立學院,于是最終這所學校被命名為“晏陽初鄉村建設學院”。這天,既是塑像揭幕,同時也是學院正式開辦。

  隨后,為籌辦晏陽初學院,《中國改革》改革雜志社與香港樂施會等四家非贏利性民間組織成立籌備會,由香港樂施會出資3萬,溫鐵軍將平常由雜志社辦公室保存的個人非工資性收入捐出,也有3萬元,于是這所學院最初有6萬元啟動資金。

  同時,《中國改革》雜志社派出邱建生任學院辦公室主任,主持學院日常事物,由一些社會志愿者為村民免費培訓。

  11月,溫鐵軍在美國進行兩場演講,當地華裔居民共捐款7千美金,溫將這筆錢也注入學院。

  學院從運作最初至今,共舉辦5期較為成功的培訓,其中有河北農業大學教師講授的辣椒種植、工合國際主講的合作社課程,廣東志愿者韋剛勇的三期電腦培訓,現在村里已有六十多村民會上網、打字。

  翟城試驗舉步維艱

  即使在定州這個縣級市中,知道翟城有個鄉村建設學院的人也不多。由于截至目前,該學院注入資金極為有限,因此除合作社培訓外,另外四期培訓的對象都是本村農民,“一所免費培訓的學校,如果外地農民來這里,他們的路費、食宿我們要承擔,但現在還沒有經濟條件!贝逯捉鹚f。

  翟城村前去學院培訓的人多是中青年,也有50多歲的學員。村民要先向村委會遞交申請,村委會研究決定學習人選后,再發給他們介紹信,學員收執介紹信前去聽課。由于報名人多、教室太小,現在還有一百多人在等待培訓。

  而學員的培訓場所,用溫鐵軍的話來說,“也極為破敗”。筆者走進晏陽初學院,觸目的是教室殘舊,門窗玻璃很多不全,冷風趁勢鉆入房間。據村民介紹,學校里的十五間教室,除三間以外其余都在漏雨。房間里沒有爐火,更沒有暖氣,冬天畏冷,夏天怕淋。校園拐角有一極其簡陋的廁所,頂上連盞電燈。學校里沒有洗澡的地方,學員要洗澡要去很遠的鎮上。

  負責管理學院日常事務的邱建生,12月前去印度參加發展中國家農民問題的交流活動,大約最近回來。學校里僅有青年志愿者韋剛勇一個人,他負責村民的電腦培訓。

  學院有兩部電話,其中一部用于上網,另一部主要用來與外界聯絡。因為邱建生出國,財務由他主管,村里支付其中一部電話的費用三百多元,另一部已經停用。

  翟城試驗運行出現的尷尬,印證了溫鐵軍所言,錢是最大的問題。學院建設注入資金僅有6萬人民幣與七千美金,這筆錢由邱建生保管,目前已經花了大約5萬,主要用來購買桌椅、床凳、修繕教室等,但仍有多數教室屋頂得不到修繕。

  溫鐵軍對學院財務的要求是,學院要把管錢、用錢分開,并有財務管理規定,每個月報帳一次,村里要參與學院的資金管理。

  據了解,負責管錢的邱建生,用溫鐵軍的話來說,是一個財務上“馬虎”的人。某次他報帳共有四張紙,到北京僅帶了三張。去年11月,溫鐵軍要邱把七千美金支票帶到翟城,他忙著趕回翟城,結果把支票忘帶了。

  “我們不知道帳上有多少錢”,村委會的人說,由于注入的錢太少,估計超不出十萬,因此村委會也就沒參與帳務。

  邱雖做事馬虎,村委會認定他在財務上可信、謹慎。學院每次購買物品,都是由邱建生出錢,交付村里人經手購買。

  平民公益教育出路求索

  晏陽初鄉村建設學院的宗旨,是培養農民精英,也即農村的致富帶頭人,他們學成后回到本土,參照學習到的經驗,再結合本鄉本土的實際,走出帶領農民富裕的道路。

  學院將于今年4月面向全國正式招生。據韋剛勇介紹,他們將會對志愿來學習的農民考試,題目內容是希望學到什么課程,學成后回本村做什么。然后學院將會根據答題結果來挑選學員,如果誰的答題更切合實際,誰被選來學習的可能性就越大。

  至于將來的課程設置,韋表示將根據學員的要求來確定具體課程,以滿足學員的實際要求為目的。

  學院里,做實事者在不懈努力,而在北京,溫鐵軍也在為這所學院的融資牽掛不已。在“CCTV2003年度中國十大經濟人物”頒獎儀式上,溫鐵軍卻沒有獲獎后的喜悅,取而代之的只是一聲喟嘆。

  溫鐵軍回憶說,在去年獲獎人物中自己是唯一的學者,其他人大多是企業家。他當時發言說,“世界是我們的,做事要大家來。我能做的事,大家也都能做。”

  他進而向新浪財經解釋,到目前為止,這所學院國內并沒有企業家出一分錢。他也希望那些列入福布斯富豪榜的人、與自己一同列入共同影響中國經濟的重要人物,大家能一起來奉獻愛心。

  溫鐵軍的助手劉萍認為,在市場經濟體制中,資本追求的是收益,而公益行為不能夠使投資者獲得利益,因此國內企業家缺乏捐助欲;而國外基金也不無忌憚,一旦投錢后被有關機構盯上,也是自惹麻煩上身。

  而翟城村支書米金水也從更為實際的角度思索著學院出路。村委會為學院無償提供一百畝地,等將來學院走上正軌,就可以用這塊地讓學員實踐,用地的收成來支付學院費用。

  學院能否得到持續發展,這是讓老書記憂心忡忡的問題。他感到僅靠志愿者、或靠外界的慈善捐助,學院前景堪憂。曾有人建議說,應當在學院里建一些項目,能夠產生經濟效益,這樣可以維持學院,他認為這個建議也很中肯。

  農民的求知欲望與現實困境

  在翟城村,老百姓間廣為流傳著一句話:要是晏陽初還在,農村就不會這么落后,這話昭顯著當地村民對晏陽初老先生的懷念,也流露著接受科學、接受教育的渴望。

  晏陽初于1926年起在定縣翟城村著手做舉世聞名的“定縣試驗”,免費為村民進行掃盲、養殖等方面的培訓,后因日本入侵華北,該試驗被迫于1936年終止。至今,翟城老百姓仍津津樂道晏陽初當年科學實驗培育的新品種,與給老百姓帶來的種種好處。

  1985年,晏先生回定縣想到翟城看看,但由于天氣以及高齡等原因,他只到了定縣,并通過有線喇叭對翟城村民說:“家鄉的兄弟姐妹們,我回來了。”近二十年已過去,翟城村民提及此事仍很激動。

  對這所用晏陽初名字命名的學院,筆者詢問十數位村民,都說這是一件好事,村民都很愿意前去學院聽課。

  鏡頭重放到7月18日,晏陽初塑像揭幕典禮,村里組織農民敲鑼打鼓、扭著秧歌,迎接來自國內外的友人,當天自發聚集的村民有兩千多人。原本定的時間是11點,但由于北京堵車,載人的大客車在下午1點才到。村民在盛夏的烈日下,有很多人沒吃午飯,但也聚著不肯散去。

  鏡頭再往前推,當村委會最初準備集資從私人手里購買學校做學院用地時,村里召開了村委會、黨委會與擴大的村民大會,村民會上共有三百多人投票,最終以全票通過了買校的決定。

  那張村民大會的照片還掛在米金水臥室的墻上。

  購買學校以及塑像的錢共是41萬,村委會盡力后,還有32萬只能從村民處集資,當時村里許諾的年利是3%。因為村民都很支持辦這所村里學院,很快就把錢籌集到了。而這筆從村民處貸來的錢,相當于村委會接近三年的收入,村委會留地一年只有14萬,

  村委會至今還欠村民20萬沒有還,過年干部的工資也沒有發。而米金水仍表示從來沒后悔做辦這個學院的決定,廣大村民也都很支持村里做這個事。

  筆者走出晏陽初鄉村建設學院時,迎面碰見三個村民結伴向學院走去,碰見筆者后,詢問學院是不是有新資料發。

  車輛漸漸駛出晏陽初鄉村建設學院,筆者耳畔似乎還回響著老支書的那句話:“不知道邱建生這次到印度,能帶些什么資料回來?”

  (文/聶道先)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溫鐵軍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