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充分體現了新一代領導集體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新“重農”思想;22條內容觸及諸多深層次問題;一系列實實在在政策措施將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農業和農村工作產生重大影響;是我國經濟社會生活的一件大事,也是惠及廣大農民群眾的一件大事
綜合新華社北京2月8日消息 新華社今日受權全文播發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意見》指出,全黨必須從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農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高度,進一步增強做好農民增收工作的緊迫感和主動性。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正式公布,是時隔18年后中央再次把農業和農村問題作為中央一號文件下發,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在新形勢下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的戰略意圖。
《意見》強調,農民收入長期上不去,不僅影響農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響糧食生產和農產品供給;不僅制約農村經濟發展,而且制約整個國民經濟增長;不僅關系農村社會進步,而且關系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不僅是重大的經濟問題,而且是重大的政治問題。《意見》確定,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做好農民增收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各級黨委和政府要認真貫徹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按照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調整農業結構,擴大農民就業,加快科技進步,深化農村改革,增加農業投入,強化對農業支持保護,力爭實現農民收入較快增長,盡快扭轉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的趨勢。
“一號文件”中直接帶有資金支持的政策占到相當大的比例。這份被人們稱為“高含金量”的文件,將著力點放在增加糧食主產區農民收入上,抓住了多年來農民收入最難提高的部分。這無疑是黨中央、國務院送給9億農民的一份溫暖而厚重的新年大禮,提出的一系列實實在在的政策措施,將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農業和農村工作產生重大的影響,是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生活的一件大事,也是惠及廣大農民群眾的一件大事。
文件重點解決農民增收,給農民平等的權利,給農村優先的地位,給農業更多的反哺。有關專家認為,文件字里行間,讓人深深感受到黨和政府視“三農”為重中之重的拳拳之心,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發展觀。中央文件中首次指出“進城就業的農村勞動力已經成為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個表述非常符合實際。特別強調要善待農民工,加強對農村勞動力的職業技能培訓,充分體現了新一代領導集體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新“重農”思想。文件22條內容,更觸及了諸多深層次問題:
財政支農力度前所未有。降低農業稅稅率、取消除煙葉外的農業特產稅,將新增財政支出向“三農”傾斜,傳遞出國家鼓勵農民種糧食的重要信號,在統一城鄉稅制的政策目標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
突出重點,抓糧食主產區農民增收。
多年來,糧食主產區的糧食產量占全國的70%左右,抓住了主產區,就穩住了全局。今后,中央將啟動規模宏大的優質糧食產業工程;對推廣良種給予補貼,對主產區農民購置大中型農機具給予補貼;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等;
轉移的農民到哪里去?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壯大縣域經濟。鄉鎮企業發展到現在,已轉移了1.3億農村勞動力。文件強調要進一步發展鄉鎮企業。不論所有制,不論規模大小,只要企業符合保護生態環境、合理利用資源和安全生產的基本要求,就應該促其發展;
加快改革土地征用制度、創新農村金融體制……這一項項舉措,將再次激發農村改革的活力。它所蘊含的城鄉結合、協調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個根本要求。
(文件全文見今日六版)
鏈接
中央關于“三農”問題6個“一號文件”
始于1978年的農村改革,至今已經歷26年風雨。針對改革不同時期面臨的問題和阻力,中央先后制定出臺了6個“一號文件”,給我國農村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發出第一個“一號文件”,對迅速推開的農村改革進行了總結,并對當年和此后一個時期農村改革和農業發展作出了具體部署。
1982年的一號文件,明確指出包產到戶、包干到戶或大包干“都是社會主義生產責任制”。
1983年1月,第二個中央一號文件《當前農村經濟政策的若干問題》正式頒布。這個文件從理論上說明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在黨的領導下中國農民的偉大創造,是馬克思主義農業合作化理論在我國實踐中的新發展”。
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一九八四年農村工作的通知》。
1985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進一步活躍農村經濟的十項政策》。
1986年1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了《關于1986年農村工作的部署》。文件強調進一步擺正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近年來,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連續增長緩慢。2004年1月,中央下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成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央的第六個一號文件。
(據新華社北京2月8日電)作者: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