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中國經濟高增長真實可信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2月06日 11:23 新浪財經 | ||
新浪財經訊 1月25日到31日,就在人們仍沉浸在春節的喜慶中的時候,我國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前往美國進行訪問,并在1月28日到31日在紐約做短暫停留,參加了一系列的活動。1月31日,在北大國際MBA的美方合作伙伴--福坦莫(FORDHAM)大學的法學院里,林教授向近千名旅美的學生學者發表了關于中國經濟的演講,在當地引起了很大反響。 盡管非典疫情給經濟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2003年,中國經濟增長率仍然達到了9.1%。一些海外媒體對此表示懷疑,認為中國早在1998年就出現了通貨緊縮的勢頭,而這之后的5年間,中國經濟卻保持了年均7.8%的增速。按照國際經濟學的經驗,當一國出現通貨緊縮時,該國經濟會零增長或負增長,因此中國的經濟增長存在水分。針對這一質疑,林毅夫教授給予了批駁,他認為,近幾年,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是真實的,而且這種經濟高增長勢頭完全有可能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 “中國通貨緊縮的成因與其他國家是不一樣的,我國長期以來一直是短缺經濟,物價水平的下降是企業生產能力提高,產品供應過剩引起的。經濟增長主要取決于消費和投資。雖然我國國內消費需求基本不變,但由于多年來政府積極財政政策的實施,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而這部分投資撬動了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對整體經濟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林教授還提出,國外一些人對我們統計數字的懷疑是沒有根據的,因為目前我國的經濟統計有兩個系統,一是上報系統,二是調查系統。我國有6000多家專門的調查點,它們分別在全國各地,對經濟運行的數據進行調查收集。目前我國的經濟數據主要依靠后者,這在很大程度上杜絕了上報中發生的虛報現象。所以,我們國家發布的經濟增長率是真實的、可信的。 而對于這種高速經濟增長,林教授認為,中國有能力維持較長時間。“一個經濟體長期增長的潛力取決于它自身技術創新的能力。發達國家的技術創新依靠發明,但這往往需要大量的研發資金投入和較長的時間,發展中國家的技術創新則依靠引進、學習和模仿。兩種模式中,后者更為有效、成本更低。目前,我國的技術創新潛力還遠沒有被挖掘出來。2000年,我國農業產出占GDP的比重、居民收入的恩格爾系數(恩格爾系數=食物支出金額/總支出金額)都只相當于日本1960年時的水平。這就是說,我國依靠技術引進的后發優勢還遠沒有被充分利用,我國經濟高增長的勢頭還完全有可能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另外,林教授還提出了中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隱憂。比如金融體制改革進展較慢,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呆壞賬比率太高;消除腐敗問題已到刻不容緩的地步;國有企業改革成效不明顯;城鄉發展差距日益加大等等,特別是“三農”問題,這是一個會影響我國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突出問題。 “目前,我國農民增收的途徑少,增收的亮點少,要實現農民年人均收入增長4%的目標比較困難。解決這個問題,要從制度上入手,改變以往扭曲農產品和礦產資源收購價格,但卻保障工業品價格的不合理格局,培育農產品流通市場,形成合理的農產品價格體系,使中西部地區農村在農產品和礦產資源方面的比較優勢真正發揮出來。同時,通過大力發展鄉鎮企業,使一部分農村人口轉變為城鎮人口,把農產品的生產者轉變為消費者。” 在美國制造業對中國進行反傾銷的問題上,林教授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中美貿易逆差根源是產業結構上的問題。勞動密集型的產品肯定要在勞動力便宜的地方生產,這才符合經濟規律。美國的家具等產品即使不從中國進口,也要從其他國家進口,因為它勞動力太貴。美國的家具企業如果不進行自身產品的結構調整,靠貿易保護是沒有出路的。“其次,我們還要看看中美貿易逆差究竟‘差’在哪里。實際上,目前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只是以前美國對日本、韓國、新加坡和中國臺灣等加在一起的規模。只不過,美國把其對這些國家和地區的逆差都轉到中國身上了,而美國對亞洲國家的逆差在其逆差總額中的比重近幾年是在縮小的。另外,逆差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美國人自己造成的。中國想買的,美國人卻不賣。這能怪誰呢?” 在被問到為什么中國經濟連續多年高速增長,但股市卻連續3年低迷這一問題時候,林老師也提出了獨到的見解。 “根本原因在于我們的上市公司和國外的在性質上不一樣。我們的上市公司大都是經過‘包裝’后上的市。也就是說,公司的基本面本來并不好,為了成功上市,它們大都經過一番粉飾。根據我本人的調查,1991年,在滬市A股有69家上市公司。然而今天這69家公司幾乎全變成了垃圾股。原因固然有很多,但無疑與它們上市后并未發生脫胎換骨的變化有關。再說,這些上市公司也難以完全反映各行業發展的真實面貌,所以股市和經濟的背離是自然的。” 林教授認為目前股市中仍然存在水分。“我們股市的市盈率(股價/每股盈利)仍有50多倍。這么高的市盈率,能說沒有水分嗎?現在分子(股價)是下來了,但關鍵還要看分母(企業利潤)。如果企業利潤不提高,股價再降也只是單方面的。所以,關鍵還是要提高上市公司的資產質量。” 最后林教授在回顧自己50多年的人生經歷時,感慨萬千,他希望有更多的海外學子能夠歸國效力。 “學成歸國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選擇。事實證明也是最有價值的一次。我非常喜歡現在所從事的事業。對理論研究的偏愛,對現實問題的思考使我感到生活很充實,也很有價值。我歡迎海外學子回國效力,那里有他們施展才華的舞臺。我主持的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就是其中之一。可以不夸張地說,除了中南海,國內沒有哪個地方能有北大經濟研究中心那么好的做學問的環境。國家給歸國人才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現在是他們回去的時候了。”林毅夫教授的演講贏得了臺下觀眾的陣陣掌聲,特別是在座的華人留學生和學者,倍受鼓舞。他的演講也引起了聽眾的極大興趣,許多學生踴躍提問,臺上臺下形成熱烈的互動。 林毅夫教授此番紐約之行雖然短暫,但內容豐富,收獲也頗多。1月29日,林教授參加了紐約Princeton club為他舉行的晚宴,受到隆重而熱烈的歡迎,并被正式邀請加入福坦莫大學國際委員會,該委員會還決定在北京,在北大國際MBA舉行下一屆年會。林教授愉快地接受了這一邀請。1月30日,林教授參加了福坦莫校友為他舉行的歡迎午宴,許多福坦莫大學的高級教授也一同參加。其間,林教授還對中國經濟的發展狀況發表了演說,受到熱烈歡迎。 林毅夫教授此次美國之行,使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北大國際MBA和以福坦莫大學為代表的26家美國學校進行了愉快,充分的交流。其間,中國專家與美國學者,溝通了思想,交換了認識,也展現了中國經濟學家的學識和風度。 附:個人簡歷 林毅夫,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是發展經濟學、農業經濟學和制度經濟學。 林毅夫經歷非常豐富。他1952年10月15日生于臺灣宜蘭,原名林正義。1978年,他獲臺灣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1979年5月,林毅夫在臺灣軍隊服兵役期間,從金門冒險泅渡來到大陸,輾轉到北京大學讀書,獲北大經濟學碩士學位。隨后,他到美國芝加哥大學攻讀經濟學博士學位。1987年,學有所成的他出乎許多人的意料,放棄了耶魯大學經濟發展中心的優厚待遇,帶著妻兒毅然回國,成為改革開放后留學北美攻讀經濟學博士學位的第一位學成歸國者。他曾是第七、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目前,他是世界銀行顧問,聯合國糧農組織高級顧問組成員,國內外兼職不下50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