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市場概況
2004年1月,上證指數繼續運行于1307點以來的上升通道中,期間上證指數最高上摸1634.41點,直逼前期高點1649點,最低下探1491.70點,累計上漲6.26%。本月深市表現好于滬市,兩市成份指數表現依舊強于綜合指數,其中表現最好的深證100指數漲幅達到了8.05%。
1月個股表現
一、兩極分化現象有所弱化
說明:以下分析不包括在月度期間上市的新股。
1月份滬深兩市A股漲跌幅分布處于-28.9%至76.6%之間,平均值為8.84%,其中跑贏申萬300指數的個股比例達到了53.9%,兩極分化現象有所弱化,強勢股(跑贏申萬300指數10個百分點)比例為11.3%,弱勢股(跑輸申萬300指數10個百分點)比例下降到了6.8%。
二、電子元器件位居個股漲幅前列,莊股位居個股跌幅前列
1月份滬深A股漲幅前10名漲幅處于44.6%-76.6%之間,其中電子元器件行業個股占了5個;跌幅前10名個股以莊股居多,跌幅處于11.1%至28.9%之間,這一市場現象依舊沒有發生改變。
三、TCL上市首日受到市場熱烈追捧
1月份上市新股共計4家,分別是新賽股份、敦煌種業、兩面針和TCL集團。其中深市大盤股TCL上市成為市場關注焦點。上市首日便受到市場熱烈追捧,表現極為搶眼,股價定位明顯高出市場預期,將成為科技股風向標。
市場預測
一、月度市場運行歷史資料分析
統計結果表明,從1991年以來的13年中,1月份(按節氣劃分,一般在每年的2月5日-3月5日)指數下跌次數為4次,平均跌幅為6.7%,最大跌幅為14.7%,最小跌幅為1.3%;上漲次數為9次,平均漲幅為7.0%,最大漲幅為17.7%,最小漲幅為1.2%。由于上證指數具有十分明顯的1月效應,投資者應關注1月市場的表現。
二、模型預測
變維模型顯示,2003年第四季度收盤指數的預測最大值為1701點(2004年2月4日),利用2003年第四季度預測值推算的2004年第一季度(2004/2/5-2004/5/7)上證指數高點最大值在1749點左右。
三、市場預測
我們對猴年第一季度股市運行作一個初步判斷:自1307點以來的上升行情將在猴年第一季度(2004/2/5-2004/5/7)結束,本輪行情高點有效突破1750點的可能性不大。
1、變維模型顯示,猴年第一季度上證指數高點最大值在1749點左右。
2、統計數據表明,如果不是特大牛市,則上海股市月K線很難連續拉出5根以上月陽線。目前上海股市已拉出2根月陽線,如果羊年12月為陽線,則至多猴年1月、2月為陽線,上證指數在猴年第一季度出現調整將不可避免。
1月市場整體運行特征
一、電子元器件、信息服務和信息設備行業對兩市總市值貢獻高達27.8
%1月份上海A股市場對指數上漲貢獻最大的前10家、前20家、前50家個股貢獻度總和分別為27.3%、35.8%和49.8%。對指數上漲貢獻最大的前10家個股中表現最為出色的上海貝嶺漲幅高達45.6%,海螺水泥、中國聯通、南方航空的漲幅也在20%以上。而對指數下跌牽引最大的前10家個股中有不少是核心資產個股,表現最差的太極集團跌幅高達28.9%。
1月份深證A股市場對指數上漲貢獻最大的前10家、前20家、前50家個股貢獻度總和分別為24.2%、34.6%和54.5%。對指數上漲貢獻最大的前10家個股全部跑贏大盤,其中南方匯通、賽格三星、風華高科漲幅分別高達76.6%、49.4%和45.6%%,中興通訊、深科技A、萬科A、海虹控股的漲幅也在20%以上。部分能源、石化類核心資產個股則位居下跌貢獻度前10名。
1月份對滬深兩市市值變動貢獻最大的前5個行業分別是信息服務、化工、電子元器件、房地產和信息設備,這5個行業貢獻了整個市值變動額的45.8%。其中電子元器件、信息設備和信息服務行業指數漲幅高達20.7%、18.3%和14.9%,成為市場新的熱點。
二、日均換手率迭創新高
1307點以來,上海股市日均成交134.2億元,日均換手率為1.66%,創出了2002年以來波段換手率新高。1月份上海股市日均成交190.6億元,日均換手率高達2.20%,市場交投十分活躍。
三、目前市場運行在中長期成本之上
統計結果顯示,目前市場中、長期成本集中在1495-1613點之間,短期成本為1500點,其中1500-1540點是多種成本的聚集區域。
四、估值水平分析
2004年1月30日,上證A股上市公司算術平均價格為8.72元,依舊處于相對較低區域。由于一些盤子相對較小個股的上漲,預計未來算術平均價格的上漲幅度將超過大盤漲幅;上證A股總股本加權平均市盈率為33.4倍(扣除異常樣本股,全樣本為36.9倍),依舊處于相對較低的市盈率區域,如要達到40倍左右的水平,尚有20%的空間;上證A股總股本加權平均市凈率為2.88倍,也仍處于相對較低區域,如要達到3.60倍左右的水平,也有20%的空間。
1月板塊運行特征
一、大盤藍籌出現調整,小盤次新表現出色
1月份市場熱點出現了多元化趨勢,前期表現十分出色的大盤藍籌股出現分化,不少核心資產股出現明顯調整,相反前期表現較差的一些板塊則出現了明顯的補漲行情。其中表現最好的5個風格指數分別是低價股指數、配股指數、虧損股指數、活躍指數和小盤指數,這些指數漲幅處于8.83-11.86%之間;表現最差的5個行業分別是高市凈率指數、高價股指數、績優股指數、新股指數和大盤指數,這些指數漲幅處于4.13-6.70%之間。
截至2004年1月30日,運行在年線之上(下)的風格指數共有9(9)個,它們分別是低市盈率指數、績優股指數、大盤指數、低價指數、新股指數、活躍指數、低市凈率指數、配股指數、中市凈率指數,其中低市盈率指數、績優股指數已于2003年1月6日結束熊市調整,并創年內新高。從2003年1月2日-2004年1月30日,低市盈率指數、績優股指數跑贏申萬300指數分別達20個和14個百分點。
二、申萬行業指數運行特征分析
1.科技股表現搶眼,明星行業表現不佳
1月份以電子元器件、信息服務、信息設備行業為代表的科技股表現十分強勁,分別名列行業漲幅前三名。在大盤藍籌股出現調整的情況下,科技板塊成為大盤上揚的主要推動力量。與此同時,公用事業、采掘、黑色金屬、有色金屬、交運設備等2003年度超越申萬300指數的幾個行業均位于漲幅后六名,分別僅上漲0.7%、0.9%、3.2%、5.3%和5.5%。進一步統計我們發現:(1)2004年度和2003年度1月份的行業指數超額漲幅和前一年度行業指數的表現均存在負相關,即前一年度漲幅居前的行業在后一年的1月份往往表現不佳。據測算,2004年1月份申萬一、二級行業指數的漲幅與2003年度的漲幅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48和-0.23,同時2003年1月份申萬一、二級行業指數的漲幅與2002年度的漲幅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52和-0.28。
2.科技股走強的背后原因值得思考
今年1月份科技股的走強以及2003年度幾大明星行業走弱的背后有多方面原因。2003年度公用事業、采掘、黑色金屬、有色金屬、交運設備等行業指數分別超越申萬300指數13.7%、18.8%、28.2%、3.0%和4.7%,這為這些行業指數回調增加了可能性。另外,一些行業和公司基本面也出現了微妙變化,比如,鐵礦石和煤炭漲價對鋼鐵企業的生產成本形成明顯壓力,工業企業中的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利潤增長率的下滑速度明顯超過工業企業整體水平,部分藍籌公司年報業績不如市場預期,同時又推出融資預案等等,這些因素都影響了幾大明星行業1月份的市場表現。
與此同時,1月份科技熱再度抬頭,以電子元器件為首的科技股板塊受到市場關愛,這與電子行業的復蘇密切相關。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最近幾個月電子及通訊設備制造業的利潤增長率逐月提高,由于電子元器件是電子行業的基礎材料,因而行業的好轉率先表現在這個領域。
3.年報業績誰將勝出已基本明朗
盡管目前已經披露年報的公司不多,但是哪些行業2003年年報業績將表現較好已現端倪。截至2004年2月3日的年報業績預告顯示,2003年年報業績同比大幅增長、略有增長、扭虧為盈的公司分別有136家、36家和82家,三者合計254家,占預告公司總數的58.9%,這表明2003年報整體業績大幅增長已成定局。分行業來看,預計業績同比增長或扭虧為盈的公司占該行業預告公司總數的比重較高的行業主要是:有色金屬(84.6%)、黑色金屬(84.2%)、電子元器件(83.3%)、公用事業(81.3%)、機械設備(75.6%)、交運設備(74.1%),這些行業預告業績向好的公司數所占比重均超過預告公司總數的70%。其中有色金屬、黑色金屬、交運設備等行業指數在2003年度均超越了申萬300指數,而2003年度尚未表現的電子元器件行業在今年1月份終于走出了一波十分強勁的上漲行情,這也說明近期電子元器件的上漲仍不違背價值投資理念。
進一步將2003年前三季度各行業的主營業務收入與2002年全年比較后可以發現,2003年三季報主營業務收入占2002年報比重較高的行業有:黑色金屬(101.9%)、信息服務(100.1%)、交運設備(98.4%)、商業貿易(96.8%)、金融服務(95.2%)、電子元器件(94.3%)、化工(93.4%)、有色金屬(92.9%)、機械設備(91.7%)等,電子元器件和信息服務兩個科技板塊均在其中,但它們2003年度的走勢并未超越大盤,這就更加容易理解為何今年1月份科技股表現突出。
4.把握一季報業績及業績變化趨勢更顯重要
回顧2003年度,幾個年度收益超越申萬300指數的行業的超額漲幅的獲取主要集中在4月份和10月份,這與目前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有關。隨著季報、業績預告等制度的推出以及證券咨詢業的發展,一批人們關注較多的上市公司年報業績在正式披露之前已被市場預期。而一季報不同,一方面它在季度結束后的次月就披露,并且沒有針對一季報業績預告,因而披露之前市場對其預測信息不多。另一方面,它不僅反映了一年中第一個季度的業績,而且對半年報、三季報乃至年報業績都會產生直接影響,因而我們認為一季報業績以及一季報中顯露的上市公司的業績變化趨勢更值得投資者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