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李書福的猴氣表現將主要集中于資本市場上
本報記者竇毅
1月5日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的國潤控股接到通知,其控股公司的股權發生變化,兩個自然人股東分別一家英屬群島注冊的全資公司轉讓15%和17%的股份。收購了國潤控股的控股股
東32%的股權后,這家企業對國潤控股間接控股20%,成為國潤控股的大股東。
而這家公司的所有者便是李書福,這意味著李書福運作近兩年的香港借殼計劃正在得以實現。資金鏈條被打通,使得這位中國傳奇民營企業家在新的一年里表現出更為活躍的“猴氣”。
嚴格意義上講,2003年盡管李書福不斷出現在公眾視野范圍內,但是吉利汽車相比2002年來講,公司動作并不大。公司內部人員告訴《財經時報》,這似乎完全不符合李書福的性格,其主要原因在于李書福正在籌備更大的吉利發展。
在2002年,李書福重點調整在于抹去吉利的家族企業痕跡。當年李書福針對吉利集團高層進行改組,拿掉了一直擔任公司總裁的哥哥李胥兵,后來又通過資產置換方式,使弟弟李書通離開上海杰士達。從外界請來了徐剛和柏楊分別擔任吉利集團總裁及吉利汽車公司總經理,并與2003年年初挖來上海大眾原總經理南陽擔任集團副總裁。
而后吉利集團不斷開展人才挖掘業內人才,吉利相關人員曾經透露過一句話“到目前為止,吉利已經聚攬了超過1000名業內精英”。人才儲備成為吉利集團為進行第二次創業的最關鍵砝碼。
在進行人才工程之后,2003年李書福幾乎將全部經歷放在了打通資本市場的發展上。2003年,吉利CEO徐剛向外間透露,公司計劃將產能從現在的年產15萬輛轎車提升至2005年的50萬輛,而這僅在兩年內就需資金8億元左右。而目前公司有能力提供該計劃所需的一半資金,其余資金則將通過上市籌資、銀行貸款及戰略投資者的途徑獲得,公司也有可能考慮在證券市場借殼上市。因而在進行人才工程之后,資金成為這家民營汽車公司的主要發展問題。
因此,2004年,李書福的猴氣表現,將主要集中于資本市場上。通過其一貫執著的信念,幫助吉利獲得巨變的資本支持,而一旦獲得充足的資金后,“不安分”的李書福,必然會對吉利產業群展開活躍的擴張行為。
2003年年底,吉利石油已經悄然出現在部分城市。吉利人員透露,從李氏四兄弟創業風格來看,李書福最樂于做的事情就是布點,將產業急速擴張起來。杰士達副總裁陳雨求曾說過,李書福喜歡到處布點,在臨海、寧波、海南等地都有投資,產業涉及汽車、教育、房地產等等。正是這種敢于冒險的精神,最終造就了吉利的成功,但同時也給吉利發展帶來了一定風險。
如何兼具猴氣的創新,與規模發展后的穩重,成為李書福面對未來發展的一道門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