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蔡一飛 馮青 北京、上海報道
歐萊雅中國公司總裁蓋保羅稱,歐萊雅與靳羽西本人達成了協議,后者同意將羽西品牌的所屬權轉讓給歐萊雅,本人也不再從事化妝品的行業。
2003年羽西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達到3800萬歐元,如果加上小護士,再加上歐萊雅自
己,這個數字就會相當漂亮;而這兩個加在一起幾乎相當于歐萊雅一年銷售收入一半的品牌,很快就將合并進歐萊雅的財務報表中去。
有多少人戀愛,就有多少人分手。
1月23日,法國歐萊雅(L'Oréal)和科蒂(COTY)公司正式簽署協議,收購其麾下中國化妝品品牌羽西(Yuesai)———8年前,當科蒂攬羽西入懷時,那一份激情觸動著中國化妝品市場的神經末梢,8年過后,當激情歸于平淡,分分合合的故事繼續上演。
失意的不僅是科蒂———它曾希望借羽西打入亞洲市場,但如今歐美市場的銷售額依然占其全球銷售額的90%以上。
失意的還有眾多參與角逐的行業巨頭們。羽西化妝品公司總裁雷榮發在1月30日的媒體見面會提及,在并購活動中,除了歐萊雅,還有寶潔———此前業界猜測的羽西買主焦點正是寶潔。
雷榮發選擇歐萊雅的理由是其研發能力與文化背景,而歐萊雅中國公司總裁蓋保羅喜滋滋地“補充上兩點”:一是想要擁有羽西的“激情和愿望”非常強烈,羽西也非常清楚地感覺到;二是“動作非常快,非常有效促成了這件事情”。
蓋保羅稱,接下來會花一到兩個月著手公司移交的手續,3月底希望能做一個最后的交割手續,從那個時候開始,整個的羽西公司就全部歸屬于歐萊雅之下。
靳羽西徹底退出
羽西的發展軌跡很另類。1992年,美籍華人靳羽西女士創立該公司。羽西品牌在中國土生土長,且形勢看好,1996年5月,羽西和科蒂成立合資公司。據了解,當年的合資實質上是一場收購行動。
1998年10月22日,羽西-科蒂公司投資2000萬美元,在上海浦東金橋出口加工區建立了靳羽西-科蒂化妝品(上海)有限公司,該公司是一座占地面積28000平方米的現代化工廠。
在完成對羽西的收購后,歐萊雅將在中國擁有四家工廠:處于飽和狀態的歐萊雅蘇州工廠;收購小護士之后所得的宜昌工廠;羽西的浦東工廠及原先靳羽西建的深圳工廠。
靳羽西在解釋她為何將羽西賣給科蒂時說,當時羽西生產能力有限,產品供不應求,新產品開發滯后,還有公司的運作也不完善,迫切需要一個理想的合作伙伴。
科蒂集團1900年在法國成立,在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有業務,并在美、法、德等國家都設立了生產基地和研發中心,生產的香水品牌有近百種。1996年美國科蒂公司作為一家香水和化妝品制造公司,從母公司德國美潔時集團(Benckiser)中獨立出來。
但是這買賣,于科蒂意義不同。
數年后,羽西依然是個只在中國生產和銷售的品牌;而且除了羽西在中國市場保持贏利以外,其余3個品牌(瑞美兒、諾美思和阿迪達斯香水)的成績都差強人意,尤其是像瑞美兒這樣在歐洲市場上的地位相當于美寶蓮在中國市場地位的品牌,卻始終沒有能出現在中國一線品牌的行列。
于是,分手,便成為難以改變的事實。
蓋保羅稱,此次收購的具體內容,一方面包括收購羽西原來的工廠、實驗室,所有的人員,管理人、銷售渠道,所有這些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另外一方面,在科蒂1996年跟羽西達成協議形成合資公司的時候,科蒂和羽西有一個對于它品牌使用權的合同,當時這個品牌并不屬于科蒂公司,仍然屬于靳羽西本人,歐萊雅跟科蒂達成了另外一個協議,就是從科蒂公司那里收購下它跟羽西簽到2013年的品牌使用權。另外歐萊雅亦跟靳羽西本人也達成了協議,羽西本人同意將羽西品牌的所屬權轉讓給歐萊雅公司,本人也不再從事化妝品的行業。
蓋保羅說:“雖然品牌不再屬于她,公司也不再屬于她,但是歐萊雅集團希望她仍然能夠在公司里面擁有一個名譽副總裁的身份,能夠協同歐萊雅中國公司總裁成就這個品牌。”
這一次,羽西被歐萊雅收購之日,也許就是靳羽西徹底退出化妝品行業之時———小護士被歐萊雅收購之后,根據雙方的協議,李志達將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不能進入化妝品行業,而且這是“協議的必要條件之一”。
寶潔猜想
春節前,包括靳羽西在內的羽西高層曾在內部年會上宣布,羽西2004年3月將賣給寶潔。
如今花落歐萊雅,“這么大的轉變,也許只能用錢來解釋”。業內人士如是說。另有消息說,羽西中國掌門人雷榮發此前曾經是歐萊雅臺灣地區總經理,這一次是重歸舊主麾下。
不過,這和收購小護士不同。
為了和小護士在收購價格上達成一致,歐萊雅花了整整4年的時間,甚至影響了旗下卡尼爾護膚產品2002年的市場計劃。
這一次,實際上并沒有羽西什么事,完全是幾大巨頭間的博弈。
科蒂要賣,歐萊雅想買,寶潔也想買。
寶潔雖然是日化行業的老大,但是除了走高檔路線的SK-Ⅱ以外,完全依靠玉蘭油在中國市場上打拼,盡管玉蘭油一直穩居護膚品領域的老大地位,2002年銷售額達到15億元,其市場綜合占有率高達20%以上,但是一個品牌和歐萊雅多達10個品牌在同一個市場競爭一直是寶潔的心頭之痛。
2003年寶潔在全球收購了威娜,便是向歐萊雅宣戰的開始,矛頭直指歐萊雅發家致富基礎———專業美發領域。
但是在護膚品和彩妝領域,寶潔的步子始終小而謹慎。
辦法之一是提升玉蘭油的產品檔次,這幾年玉蘭油不斷推出新品,并且新品的價格一款比一款高,2003年9月為了配合高價位產品的上市,玉蘭油聘請張曼玉為產品代言。
辦法之二是并購。不久前有消息傳來,寶潔將以32億歐元收購妮維雅(NIVEA),妮維雅在中國市場的價位稍低于玉蘭油,它的加入也許正好彌補了玉蘭油提價后的市場空間。
但彩妝依然是一片空白。
羽西似乎是最合適的選擇。
從市場定位上看,羽西、玉蘭油和歐萊雅旗下的巴黎歐萊雅品牌價格相當,屬于競爭對手;從市場分額上看,玉蘭油和羽西在中國的華北、東北、華東、西南以及西北地區都是當仁不讓的市場份額前三甲。因此,寶潔若能成功收購羽西,不僅為自己增加一個強勢品牌,為玉蘭油清掉一個競爭對手,還能使寶潔在護膚品市場的占有率實現絕對的優勢,并且殺入彩妝領域。
歐萊雅織網
但是不管寶潔的算盤打得多好,這一次,羽西已經嫁入歐萊雅家,用蓋保羅的話來說,“羽西作為中國女性品牌的標志,從此將追隨歐萊雅”。
蓋保羅1997年來到中國,那一年歐萊雅正式在上海成立了中國總部,結束從巴黎到香港遙控指揮中國業務的歷史。也就是從那一年開始,蓋保羅在中國市場上始終推行歐萊雅的“金字塔”戰略,先后將蘭蔻、巴黎歐萊雅、美寶蓮、碧歐泉等10個品牌帶到中國,分別切入高檔、中檔和大眾彩妝等領域。來自歐萊雅的資料說,蘭蔻、薇姿、美寶蓮三大品牌分別占據中國高檔化妝品市場、藥房護膚品和大眾彩妝市場的第一名。
2003年12月,歐萊雅成功收購小護士,為這個品牌金字塔奠下了最低的一層,從此切入中國大眾護膚品市場,與國產品牌面對面競爭。
資料顯示,2003年1至9月歐萊雅中國的銷售額同比增長了66%。而整個2003年,歐萊雅全球銷售額140億歐元,同比增長僅7.1%。中國市場是歐萊雅全球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
羽西的加入,使巴黎歐萊雅獨立支撐大眾化妝品中高檔市場的局面開始改變。雖然從市場定位上看,玉蘭油、羽西、巴黎歐萊雅旗鼓相當,但是從市場份額上看,巴黎歐萊雅顯然無法與前兩者抗衡。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的資料顯示,玉蘭油在全國市場占有率第一;羽西處于第二或者第三的位置;而巴黎歐萊雅則始終望前5名興嘆。
也就是說,在擁有了羽西之后,歐萊雅不僅為巴黎歐萊雅成功地清除了一個競爭對手,并且擁有了在化妝品市場上與玉蘭油抗衡的市場份額。
“這絕對是個劃得來的買賣。”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不管是聯合利華、寶潔還是歐萊雅自己,從踏上中國土地的那天起就走過一條漫長的虧損道路;而羽西,則作為一個始終贏利的品牌,從科蒂轉手給歐萊雅。資料顯示,雖然羽西面臨著品牌老化、上市推廣不利等很多問題,但是其近幾年的增長率始終保持在8%左右,2003年羽西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達到3800萬歐元,如果加上小護士,再加上歐萊雅自己,這個數字就會相當漂亮;而這兩個加在一起幾乎相當于歐萊雅一年銷售收入一半的品牌,很快就將合并進歐萊雅的財務報表中去。
這還不是全部。
羽西在上海那個工廠此次也同時轉手給歐萊雅,這樣就為歐萊雅增加了一年6000萬件的生產能力;此外,羽西在全國240個大型城市的800個銷售網點也已經成為歐萊雅的囊中之物。而如果不計算美寶蓮,包括巴黎歐萊雅在內的其余9個品牌,歐萊雅在全國市場上的銷售網點都不超過1000個。
歐萊雅在中國,已經編織了一張網。(本報記者丁琳對本文亦有貢獻)圖:
2003年10月上海化妝品銷售情況(資料來源:中國行業信息中心)(圖表略,詳見報) 圖形 譚一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