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駐俄羅斯特約記者岳洪/文
此次“中石油”收購俄羅斯斯基姆爾石油公司61.8%的股份是十分低調的,按說,在經歷了2002年底的失敗后有此進展應當“慶賀”一番才是,其中原因何在?
在遭受被迫退出斯拉夫石油公司股權拍賣、中俄石油管線至今懸而未決等挫折之后,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CNPC,以下簡稱中石油)終于從俄羅斯傳來令人振奮的消息:在2003年即將結束的時候,中石油成功收購了俄羅斯斯基姆爾石油公司61.8%的股份。但中俄兩國媒體對此事的報道卻并不太多,個中原因耐人尋味。
從美國人手中拿走股份
據了解,中石油此次收購的俄羅斯斯基姆爾石油公司成立于1993年,在俄羅斯的石油行業里屬于小型石油公司之列,最初是由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的子公司——奧倫堡天然氣公司和一個名叫阿瓦隆(Avalon)的美國公司聯合成立的。2000年,該公司取得了奧倫堡油田東部地質區塊的開采權,這個油田位于俄羅斯的南部,距離哈薩克斯坦不遠。
2001年,阿瓦隆公司將其手中掌握的61.8%股份轉讓給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注冊的維克托利石油公司。這樣一來,維克托利石油公司就成了斯基姆爾石油公司的大股東,所占股份仍為61.8%,奧倫堡天然氣公司的地位沒變,所占股份為38.2%。
2003年,斯基姆爾石油公司的石油產量為36萬噸,石油銷售收入4000萬美元。
據俄羅斯媒體透露,欲將所持股份轉讓給中石油的維克托利石油公司,實際上是美國JPM投資管理公司旗下的一個企業,JPM的背后是美國的Getty Trust公司,Getty Trust公司的所有者克里斯托弗先生當初做出投資俄羅斯石油行業的決策時,曾經信誓旦旦地宣稱,他們來到這里就不走了!但僅僅過了兩年,他就改變了主意。
據業內人士介紹,克里斯托弗所以決定撤出這個地方,是因為他所控股的斯基姆爾石油公司遇到了一個很大的麻煩:俄羅斯政府有關部門拒絕讓俄羅斯境內惟一的石油管道運輸公司為斯基姆爾石油公司提供輸油服務,迫使該公司不得不將采出的石油在本地銷售,由此造成公司每年至少600萬美元的虧本。
但關于這個說法在多大程度上可靠,以及中石油在收購之后如何解決石油運輸問題,當本刊記者多方聯系俄羅斯政府有關部門和中方有關單位時,他們對此問題都不愿作過多的解釋和說明。
由于斯基姆爾石油公司另外38.2%的股份屬于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的子公司——奧倫堡天然氣公司,因此,中石油此次收購股份注定會引起俄羅斯天然氣行業龍頭老大的特別注意。
按照股份轉讓的行規,奧倫堡天然氣公司作為斯基姆爾石油公司的一個股東,享有收購其他股東股份的優先權。俄羅斯媒體最近幾天特別關注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的反應,很想從蛛絲馬跡之中了解這個公司的態度。
從理論上講,如果奧倫堡天然氣公司或者它的母公司要阻擋中石油的計劃,它們可以動用收購股份的優先權,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聽到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有任何干擾收購的動作。由此看來,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并不反對中石油與它的子公司合作。
按照俄羅斯媒體透露的消息,中石油收購斯基姆爾石油公司61.8%股份的價碼在1.8億到2億美元之間。雙方成交以后,中石油將成為斯基姆爾石油公司的控股企業,其在奧倫堡油田的開采份額為8400萬噸石油。
從表面看,這個項目金額不過2億美元,項目覆蓋油田的石油年產量也不過幾十萬噸,這與中石油要收購的“斯拉夫石油”(十幾億美元)簡直不可同日而語。按過去的觀念,實力雄厚的中石油是不會對這樣的小項目有多大興趣的。
失利后的戰略轉移
不妨回顧一下歷史。
2002年12月,中石油應邀參加了俄羅斯“斯拉夫石油公司”的股權拍賣。就實力而言,中石油此次奪標的可能性很大。但就在投標前幾天,俄羅斯政界、商界聯合上演了一出排擠中國企業的鬧劇,中石油最后不得不在投標的前一天晚上做出了最終放棄的決定。
實事求是地說,中石油當初來俄參加競標并沒有引起中俄兩國媒體太多的主意,但此次投標所遇到的障礙,以及由此導致的失敗結局卻在中俄兩國都引起很大反響,中俄兩國媒體對此事件的報道連篇累牘(本刊2003年2月號“黑金陰謀?”對此曾有詳盡報道)。
針對中石油此次入俄受挫,俄羅斯投資專家當時曾經對記者講過這樣一段話:石油投資本身非常復雜,到俄羅斯來投資尤其如此。“斯拉夫石油”國有股權轉讓,名義上是公開拍賣,實際上卻是一種暗箱操作行為。從這個意義上講,中石油那次進軍俄羅斯受挫根本算不了什么,關鍵是中方應該從這次事件當中總結經驗和教訓。
這位專家指出,石油、天然氣是俄羅斯的戰略資源,是俄羅斯維持國家經濟運轉的支柱產業,聯邦、地方領導人都對此領域給予格外的關注,石油天然氣行業內部的利益交錯也非常復雜,別看俄羅斯領導人三番五次地呼吁外國企業投資俄羅斯的能源開發,但真到具體操作步驟的時候,上上下下對外國投資進入本國的石油天然氣領域又變得非常謹慎,生怕外國公司控制了他們維持生計的命根子。
因此可以說,俄羅斯能源領域的復雜國情和對能源開發的矛盾心理是中石油首次嘗試失利的主要原因。
凡事都有正反兩個方面,中石油進軍俄羅斯也不例外。盡管中石油首次嘗試遭到失敗,但這次失敗卻給中石油一個意外收獲:俄羅斯此前對中國石油企業的了解很少,中國公司首次進入俄羅斯就要把斯拉夫石油公司買下,著實讓俄羅斯人大吃一驚,從前的小兄弟如今真是不得了,竟然比老大哥還有實力!報紙電視連篇累牘的炒作,就等于給中石油做免費廣告,中石油在俄羅斯的知名度直線上升,CNPC也由此成為俄羅斯家喻戶曉的石油企業品牌。
盡管俄羅斯媒體對中俄能源合作的理解不盡相同,有些文章的觀點甚至有些偏激,但所有報道都無一例外地對中石油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在俄羅斯人的眼中,中石油是一個實力強、技術水平高、有國際合作經驗的大企業。
中石油一次嘗試沒有成功,并不等于它以后就沒有機會,中石油給俄羅斯人留下的好印象,為日后打入俄羅斯市場創造了有利條件。
石油專家認為,中國石油企業此前基本沒有在俄勘探開發石油天然氣的經驗,首次進入俄羅斯石油開采領域可以先從一些中小項目入手。俄羅斯的中小石油企業不計其數,股份出售、轉讓猶如家常便飯,中國企業可以通過中小股份轉讓的方式先進來,然后在實踐中不斷熟悉俄羅斯石油企業的運作規則,理順政府和企業之間,企業相互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在此基礎上尋找進軍大項目的機會,成功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
因此,俄羅斯石油投資專家認為,中石油此次選擇斯基姆爾石油公司這樣的小型石油公司為收購對象,是其轉變在俄投資戰術的一個重要舉措,中石油此次收購成功就等于在俄羅斯石油開采業打開了一個缺口,也為將來大舉進軍俄羅斯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
這些專家還認為,隨著中石油在俄羅斯投資經驗的不斷積累,它在俄羅斯發展壯大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盡管如此,中石油與俄羅斯的能源合作依然懸念多多。如,中俄石油管道等項目就至今尚無著落。
仍沒著落的石油管道
在與俄羅斯的能源合作中,還沒有任何一個項目像中俄石油管道這樣讓世人如此關注。
中方耐心等待了整整一年,但俄羅斯方面至今也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答復。在新的一年里,石油管道問題仍將是中俄兩國經濟合作的頭號項目,這一問題的最后結局將在很大程度上對中俄兩國今后的能源合作構成重大影響。
回顧俄羅斯過去一年對中俄石油管道項目的態度變化,可以大體將其分成這樣幾個階段:年初發生變故,中間逐漸明朗,然后轉為朦朧,至今局勢不明。
2002年年末,俄羅斯《消息報》上的一篇文章首次透露了一個重要動向:俄羅斯政府將要重新考慮遠東和西伯利亞石油管道的走向,中俄石油管道方案面臨夭折的危險。
最初一段時間,中國方面對這則消息還將信將疑,不大相信會有這種事情發生,但隨著石油管道風波逐漸浮出水面,有關各方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因為俄羅斯內部的確有人建議鋪設一條通往遠東太平洋的石油管道(安納線),中俄石油管道方案(安大線)面臨被取而代之的危險。事實上,關于兩條管道的利與弊,俄羅斯內部也有不同見解,二者之中很難取其一。
在此情況下,俄羅斯能源部在去年3月推出將兩個管道合二為一的折中方案,明確指明安納線為主線,安大線為支線,這個方案隨后被寫入俄羅斯政府批準通過的《遠東和東西伯利亞地區石油天然氣發展基本方向》之中。
去年4月底,俄羅斯總理卡西亞諾夫曾經公開表示,在安納線油源沒有落實之前,俄羅斯將考慮先修安大線。卡西亞諾夫話一出口,中國方面就覺得心頭一亮,中俄石油管道似乎有了希望。
不僅如此,中石油和俄羅斯尤科斯石油公司在去年5月底簽署了《通過石油管道長期購銷石油總協議》,中俄政府有關部門都派代表出席簽字儀式,給人的感覺就好像安大線馬上就要開工一樣。但是,接下來所發生的事情出乎人們的預料,剛剛露出一點曙光的中俄石油管道方案再次蒙上一層濃重的陰影。
先是尤科斯石油公司因經濟案件被檢察機關調查、尤科斯公司大股東列別杰夫等人被捕入獄,最后連尤科斯石油公司的創始人霍多爾科夫斯基也被檢察機關拘捕。實事求是地說,俄羅斯強力部門對尤科斯石油公司采取的一系列動作,并不是沖著中俄石油管道項目來的,但這一突發事件在客觀上對中俄石油管道項目的落實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
一方面,尤科斯石油公司此時自身難保,它已經沒有能力再為安大線早日上馬而對政府施加任何影響;另一方面,在對尤科斯石油公司調查沒有結束之前,俄羅斯當局也不會將鋪設石油管道這種涉及俄羅斯戰略安全的大事交給尤科斯石油公司。
除俄羅斯國內各個派別的矛盾外,日本中間“插杠”也是干擾中俄石油管道項目順利實施的一個重要因素。前幾年,俄羅斯曾經多次邀請日本參與鋪設石油管道和石油開發,都沒有引起日本的任何反應。中俄石油管道出現變故以后,日本突然對俄羅斯的石油管道走向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興趣。2003年年初,小泉首相訪問俄羅斯的時候,向俄羅斯方面表示出日本支持安納線的強烈愿望。在此之后,日本方面多次通過不同方式表示,日本可以為鋪設安納線和東西伯利亞的油田開發投資,但同時也給俄羅斯提出了一個附加條件,即安納線必須先于安大線。
盡管日本對俄羅斯許諾了很多,也在俄羅斯一些關鍵部位做了不少工作,但俄羅斯對日本的真實動機還是不太“托底”,尤其是在東西伯利亞地區的石油資源不明朗的情況下,俄羅斯沒有輕易向日本正式表態。在去年年底訪問日本期間,卡西亞諾夫總理和日本領導人再次討論了石油管道問題,但他沒有對安大線和安納線哪個先修哪個后修做任何傾向性暗示。針對兩個線路的差別,卡西亞諾夫是這樣表述的:安大線立足于俄羅斯一個石油公司現成的石油資源,屬于戰術性管道;安納線的建設有利于俄羅斯遠東地區的長遠經濟發展,屬于戰略性管道。輿論注意到,卡西亞諾夫在日本還說了這樣一句話:如果條件允許,安大線和安納線就一起修,如果條件不允許,安大線和安納線就各修各的。這是俄羅斯政府去年3月提出折中方案以后,俄羅斯高層人士首次提到折中方案再次拆分的可能。由此看來,當初將安大線和安納線合二為一的主張并非什么錦囊妙計,因為戰略性方案根本無法和戰術性方案合二為一。折中方案一旦重新拆分,就意味著爭論一年有余的問題又回到原先的位置。
今年,俄羅斯將舉行總統大選,普京連任總統已經板上釘釘,但誰是下一屆政府的總理,除了普京以外,恐怕誰也說不清。此間輿論普遍認為,在總統大選之前,俄羅斯現政府不會出臺任何有關石油管道走向的決定,中俄石油管道能否起死回生,至少要等到今年4月以后。
透過石油看普京
最近一年,中俄之間在經濟合作中遇到了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尤其是中俄石油領域的兩大合作項目接連受挫,給中國民眾造成這樣一種印象:好像俄羅斯對中國不太友好,對俄中兩國的合作也不感興趣。大家不禁要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作為俄羅斯的最高決策者,普京總統對俄中經濟合作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態度?
普京出生在俄羅斯的北方之都圣彼得堡。在普京到莫斯科工作之前,他幾乎沒有到過亞洲任何國家,他對中國也同樣非常陌生。特定的生活閱歷對普京日后的外交思想形成有很大影響,有一件事最能說明這一觀點。
自從俄羅斯獨立以來,圍繞俄羅斯的定位一直爭論不休:有人認為俄羅斯是歐亞國家,也有人認為俄羅斯是歐洲國家,俄羅斯政界和學術界所以對此定位如此重視,是因為俄羅斯未來的戰略取向將在很大程度上就取決于這次定位的結果。
普京上臺以后,公開闡述了他對此問題的看法。他認為俄羅斯是歐洲國家,并把這個觀點貫徹到自己的決策之中。在一年一度的國情咨文中,普京幾次提出的俄羅斯外交優先方向只有兩個:一個是與俄羅斯擁有不可割舍歷史淵源的獨聯體國家,另外一個就是他所熟悉甚至非常崇尚的歐洲。作為一國總統,普京的個人傾向對其外交政策的形成肯定有一定影響,但對外政策歸根到底還是由國家利益決定的,像普京這樣頭腦冷靜、遇事深思熟慮的政治家,對重大問題的決策更是以國家利益為重。
作為俄羅斯的總統,普京當然有權對重大問題拍板定奪,而且實際上確實有很多重要問題都是由他來做最后決策的。就中俄石油管道這個具體項目來說,從聯邦政府的各個職能部門到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地方行政長官,從準備向中國出口原油的尤科斯石油公司到壟斷全境石油運輸的俄羅斯管道運輸公司,都向總統闡述自己的觀點,都通過各自的渠道向總統施加自己的影響,而且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普京由此被推上了“終審法官”的位置。
盡管普京本人并非石油專家,但他聽了這么多諫言之后,心里肯定已經有了“小九九”。
普京所以不做最后表態,此間有很多說法。有人說這是普京一貫善用的拖延戰術,是想從中國和日本之間的競爭中撈到最大限度的好處;有人說普京很清楚東西伯利亞的石油開發一時半會兒不會有什么進展,這就決定通往遠東太平洋的石油管線不過是紙上談兵,距離近、投資少的中俄石油管道才是最可行的方案;還有人認為,普京所以遲遲不做最后表態,主要是因為總統大選在即,他不想因為這個問題而失掉不該失去的選票。
縱觀普京執政4年的施政軌跡,“維護俄羅斯的國家利益”是他掛在嘴邊上的一句座右銘。有人把普京與葉利欽做了比較,得出的結論是:普京沒有葉利欽大氣,但比葉利欽理智。具體說到中俄之間的經濟合作,普京做任何決定的出發點實際上只有一個,那就是俄羅斯的國家利益。
也許,正是因為存在上述種種因素,才使得中石油對此次在俄羅斯的收購變得十分低調,一半原因是目前局勢尚有許多不明朗之處,另一半原因可能是吸取了以往的教訓,先做了再說,但戰略方針已定,好戲應當在后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