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報記者黃宇綜合報道
2003年12月22日,楊凱生宣布,在如期進行的涉及250億不良資產的國際招標活動中,包括花旗集團、JP摩根投標團以及國內的奧伊爾投資公司在內的一批國內外投資者脫穎而出,以不同的方式中標了250億中的222.2億元,使資產包中89%的資產找到了買家。
由于掌管著數量最多的不良資產,華融的一舉一動,都為國際國內機構投資者密切關注。在12月中旬華融正式接受國內外機構投資者投標之前3個月,楊凱生就率團親赴美國、日本進行專門的路演推薦,受到了投資機構的熱烈追捧。幾乎所有國際上知名的投資銀行,均對該次資產處置表現了濃厚的興趣。
在很多專家眼里,金融系統中錯綜復雜的矛盾被這樣描述:中國的金融問題主要是銀行問題,銀行的問題主要是四大銀行的問題,四大銀行的問題主要是不良資產的問題。楊凱生坦言不良資產的剝離和處置都有制度性缺陷,“我不是坐在資產管理公司總裁的位置上喊冤枉,但是如果給我們更靈活的機制,給我們更充分的手段,我們的不良資產回收率會更好。”
針對不良貸款的解決問題,楊凱生也提出了與時下各種意見不同的見解。楊凱生認為,當前的重點應該首先是如何處置解決存量問題,其次才是解決增量問題。他提出,必須采用市場化的運作機制來處理銀行的不良貸款,應該允許或者應該要求銀行把現有的不良貸款按照市場的公平價出售給專業化的組織,如金融資產管理機構、外國投資者、其他企業。
鏈接
楊凱生,武漢大學經濟學院畢業,經濟學博士,研究員。從事過工業企業生產工藝和成本預算管理工作。1985年進入銀行。
他歷任中國工商銀行規劃信息部主任、深圳分行行長、總行副行長,現任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總裁。
在國家級雜志、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著有《銀行風險防范和危機化解比較國際研究》專著(中國金融出版社2000年出版)。
兩年前,華融公司通過國際招標分別向摩根斯坦利投標團和高盛公司出售了賬面價值128億元人民幣的不良貸款。該項目于2002年間由國家有關部門正式批準,開創了中外合作處置中國不良資產的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