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報記者黃宇綜合報道
2003年4月,北京市副市長劉海燕接替陸宇澄出任華夏銀行董事長。對此,業內人士并不覺得意外,因為“劉海燕在任副市長的5年間,與華夏銀行的大股東首鋼集團積累下了良好的工作關系”。
作為主管工業的北京市副市長,劉在其任職5年間,親自構想并實施了北京工業“十五”規劃,同時,實施10項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工程,其中,高清晰度數字電視產業化基地、北方微電子基地、首鋼重組改造工程更是直接由首鋼集團或華夏銀行親自參加,這其中,劉作為直接的主管領導,身體力行地做了大量工作。
劉海燕的名字最后一次與首鋼聯系在一起是2003年1月。2003初,為爭奪北京汽車投資公司與韓國現代在北京的合資公司“北汽現代”的控制權,首鋼集團緊急斥資5億元入主北京汽車投資公司,幫助北汽投資增資擴股。當時,有外界評論說,首鋼5億元的資金注入將可為北汽投資(中方的惟一企業)以及北京方面在合資公司中謀求足夠的發言權。當時,指揮這次首鋼入股行動的,是北京市“汽車工業領導小組”,這個小組的副組長,正是劉海燕。
幾經反復,華夏銀行在2003年9月最終成功上市。但劉海燕透露,華夏銀行正在探討發行可轉換債券、新股,抑或海外上市的二次融資方案,以解決資本充足率的壓力。劉海燕稱,華夏銀行今年9月上市前的資本充足率是8.12%,上市后的資本充足率是13%。華夏銀行通過一次上市可以暫時解決資本充足率問題,但隨著資產擴大,兩年后資本充足率又會回到8%。
鏈接
1941年出生,陜西榆林人,1968年北京石油學院研究生畢業。1972年7月后任北京東方紅煉油廠技術科副科長、副廠長兼副總工程師,1984年8月任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煉油廠廠長,1990年10月后任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經理、黨委書記。
1997年8月任北京燕山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同年9月在中共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1998年1月任北京市副市長,2003年3月當選為十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