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綱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
國際金融報記者蘇蔓薏綜合報道
2003年10月,原為貨幣政策司副司長的易綱被扶正,擔任該司司長。在銀監會職能從央行分離后,這個崗位對央行來說舉足輕重,同時易綱仍兼任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秘書長。
在2003年的央行“三定”方案中,金融市場局從貨幣政策司分離出來,貨幣政策司的職能更加專心———主要以利率、準備金率和再貼現率和現金政策等貨幣工具調控中介市場,調動商業銀行,影響宏觀經濟全局。
業界人士分析,金融日見開放下的貨幣系統政策將是易綱面對的堅硬挑戰。2002年4月,易綱曾在一次論壇上,以《中國未來的貨幣政策》為題發表演講,可作為他的新思路參考,他說:“在(未來)開放經濟條件下,我國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的取向是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人民幣仍不能自由開放,(需要)保持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改進匯率制度,協調好本外幣政策。但是,資本項目的逐步開放是國際趨勢,在實現資本項目開放和人民幣完全可兌換之前,我們要進行匯率制度改革,以減少其對我們有管理浮動匯率制度的沖擊……”
易綱所面對的挑戰是,本屆貨幣政策司所面對的經濟和金融環境空前復雜:主要商業銀行對貨幣工具更欠敏感;大量的海外熱錢流入;隨著跨國銀行逐漸進入人民幣業務,金融系統逐漸開放,人民幣貨幣工具與美元等外幣貨幣工具相互影響日趨緊密。
鏈接
1958年3月5日出生于北京,高中畢業后當過知青。1977年他考入了北京大學經濟系,1980年被北京大學選派到美國留學,從此開始了他在美國十余年的奮斗生涯。
憑著過硬的學術成績,于1992年獲印第安那大學經濟系終身教職,并晉升為副教授。
本可以在美國潛心研究金融理論的易綱卻選擇了回國。1993年他與林毅夫、張維迎、海聞等發起并組建了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出任教授、副主任、博士生導師。回國后,一直致力于將金融理論研究中國的實際問題。1997年起他開始任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副秘書長,此后任秘書長和貨幣政策司副司長。
謝平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局長
國際金融報記者蘇蔓薏綜合報道
2003年10月22日上午,謝平準時來到社科院金融所,為研究生講解貨幣規則理論的最新進展,一如往常。
而僅僅在兩天前,“謝老師”的官方身份已發生重大轉變:由學術研究型官員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轉換為決策行政官員金融穩定局局長。
48歲的謝平就此被推到了中國經濟關鍵部門的關鍵崗位。金融是經濟的血脈,央行是金融的心臟,而本屆央行最重大核心的使命是化解多年積累下來的金融風險,并在開放環境下求得穩定發展。
金融穩定局作為新設部門,2003年9月30日出現在本屆央行職責“三定”方案的突出位置。
分析人士指出,學者出身的他被委以如此關鍵重任,應是央行行長周小川新政的關鍵步驟,從中可以折射出央行的新定位和新思路,因而備受矚目。
根據央行的“三定”方案,金融穩定局職責新穎復雜,極具挑戰性。它要負責研究銀行、證券、保險業協調發展問題,以及研究金融業改革發展規劃。
這個工作千頭萬緒,且無先例可循,因此要求金融穩定局的局長要具有深厚的學術背景,在對中國金融業的各領域有著深刻理解的同時,又要對金融全局的系統協作有著統一入微的認知。這無疑對首任金融穩定局局長謝平提出了極高的意志和智慧的挑戰。
鏈接
謝平1955年7月15日出生于浙江省溫州市。1982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系,如愿以償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1985年畢業后他開始了在人民銀行的職業生涯,但僅在總行調查研究室工作了9個月后,他又進入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攻讀博士學位。
1988年畢業后重返央行,先后在利率儲蓄管理司、政策研究室、非銀行金融機構司任職。他在1997年11月曾到人民銀行湖南分行任行長,1998年8月回總行后一直擔任研究局局長。謝平在1996年和2000年曾兩度獲得中國經濟學術的最高獎之一的孫冶方經濟科學獎。
羅伯特·恩格爾
200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國際金融報記者蘇蔓薏綜合報道
2003年12月10日,來自美國的羅伯特·恩格爾從瑞典國王古斯塔夫手中接過了本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證書、金質獎章和130萬美元的獎金。瑞典皇家科學院稱他是“金融分析家的楷模”,為金融分析人士在資產作價和投資風險評估方面找到了捷徑。
在金融市場上,隨著時間的隨機波動,即易變性,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因為股票和各類有價證券的價值取決于易變性的風險。波動可以隨著時間發生很大變化:一個波動很大的動蕩期后總是一個波動很小的平靜期。
恩格爾所發明的“自動遞減條件下的異方差性”理論能精確地獲取很多時間數列的特征,并對能把隨時間變化的易變性進行統計模型化的方法進行了發展。現在,他的這一模型已經不僅是研究人員不可缺少的工具,金融市場上的分析家也用它來進行資產定價和證券投資風險評估。
鏈接
羅伯特·恩格爾1942年出生于美國紐約州的中部城市錫拉丘茲,1964年畢業于威廉姆斯學院(WilliamsCollege),獲物理學學士,1966年和1969年在康奈爾大學分獲物理學碩士和經濟學博士學位。他在1969至1974年間任麻省理工學院助理教授,1975年前往加州大學圣迭亞哥分校,成為該校副教授,并于1977年晉升為教授,在1990年到1994年期間擔任經濟學系主任,目前任教于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
克萊夫·格蘭杰
200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國際金融報記者蘇蔓薏綜合報道
2003年12月10日,來自英國的克萊夫·格蘭杰與羅伯特·恩格爾一起從瑞典國王古斯塔夫手中接過了本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證書、金質獎章和130萬美元的獎金。這是四年內諾貝爾經濟學獎第二次授予“計量經濟學”的分支學科。瑞典皇家科學院稱他的貢獻將用于研究“財富與消費、匯率與物價水平以及短期與長期利率之間的關系”。
大部分整體經濟時間數列都有一個隨機趨勢,一次暫時的失調會產生長期持續的影響。這些時間數列被叫做“非穩定的”數列。格蘭杰論證出,當用于穩定時間數列的統計方法運用于非穩定的數據分析時,人們很容易作出安全錯誤的判斷。他的重大發現是,把兩個以上非穩定的時間數列進行特殊組合后可能呈現穩定性。格蘭杰把這種現象叫作“共和體”。他這一方法在對諸如儲蓄和消費的關系、匯率和物價的關系以及短期和長期利率的關系等領域的研究中有著意義非凡的作用。
鏈接
69歲的格蘭杰出生于英國威爾士,現任美國加州大學圣迭亞哥分校經濟學教授。1955年獲得諾丁漢大學頒發的首批經濟學與數學聯合學位,畢業后成為該校數學系統計學教師,1959年獲統計學博士學位。1974年移居美國,成為加州大學圣迭亞哥分校經濟學院教授。他開創了該學院的計量經濟學研究工作,并使之成為全世界最出色的計量經濟學研究基地之一。
斯蒂芬·羅奇
摩根士丹利公司首席經濟學家
國際金融報記者蘇蔓薏綜合報道
一年以前亞洲以外很少有人談論人民幣問題,在2003年卻成為世界爭論熱點。在國際上一片要求人民幣升值的聲浪中,摩根士丹利全球經濟分析部首席經濟學家斯蒂芬·羅奇明確表示,這是個“嚴重錯誤”。
面對全球經濟失衡,這位華爾街具有影響力的人說:“中國不應該再成為替罪羊,緊要的解決之道是美元必須貶值。”
羅奇指出,改變人民幣的匯率機制將動搖已經納入全球化生產模式中的供給鏈,也會對積極進入中國的日本、美國、歐盟等帶來不利因素。如果向中國施壓以期改變其匯率政策,工業化國家將面臨白費自己節約成本的努力。中國不是依靠低估價值的貨幣來競爭,而主要靠勞動成本、技術、質量控制、基礎設施以及堅定的改革承諾。他說,中國的人民幣匯率是其競爭力的具體表現。
鏈接
斯蒂芬·羅奇現任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和全球經濟分析部總監,負責領導公司對美國經濟的預測和分析,以及管理摩根士丹利添惠在紐約、倫敦、巴黎、東京和香港等的經濟預測和分析工作。羅奇獲有紐約大學博士學位以及威斯康星大學學士學位。羅奇于1982年加入摩根士丹利公司,在此之前曾擔任過MorganGuaran-ty信托公司的經濟分析副總裁,并在首都華盛頓聯邦儲備局研究部門工作過六年,負責督促聯邦儲備局官員進行國內生產總值的估測。
沃倫·巴菲特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董事長
國際金融報記者姚惠綜合報道
2003年3月,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召開的股東大會上,明確表示當前美國股票價值嚴重高估,隨后投資必須尋找新的品種,他表示當前全球經濟中,中國是為數不多的亮點之一,投資中國企業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2003年4月,巴菲特就通過旗下基金開始著手在香港市場悄悄地吸納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最終持有該公司13.35%的股份,成為第三大股東。而后在大量跟風盤的撐托下,中石油股價不斷走高,巴菲特獲利不菲。跟隨股神巴菲特之后,外資前赴后繼,掀起一股炒港股的熱潮。
鏈接
巴菲特出生于1930年8月30日,他從小就極具投資意識。1941年,11歲的巴菲特購買了平生第一張股票。1947年,巴菲特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財務和商業管理。
1956年,他回到家鄉創辦“巴菲特有限公司”。1964年,巴菲特的個人財富達到400萬美元,而此時他掌管的資金已高達2200萬美元。1994年底已發展成擁有230億美元的伯克希爾工業王國,由一家紡紗廠變成巴菲特龐大的投資金融集團。他的股票在30年間上漲了2000倍,而標準普爾500家指數內的股票平均才上漲了近50倍。
2003年8月11日的美國《財富》評選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商業人士,沃倫·巴菲特名列第一。
比爾·蓋茨
微軟公司董事長
國際金融報記者蘇蔓薏綜合報道
在美國《福布斯》雜志公布的2003年全球“億萬富翁”(財產超過10億美元)排行榜,微軟公司董事長比爾·蓋茨再次保持世界首富地位,連續六年蟬聯世界首富,他的身價從前一年的528億美元減為407億美元。
此外,在《福布斯》根據各位富豪的公司規模、政治權勢、影響范疇、以及對社會的公益貢獻而評出的10位最有影響力的富豪中,比爾·蓋茨也名列榜首。蓋茨是最大的慈善家,2003年捐款十幾億美元,尤其關注疾病疫苗研究。《福布斯》雜志認為,正是像比爾·蓋茨那樣的富豪在左右著當前世界經濟的發展。
鏈接
蓋茨出生于1955年10月28日,在西雅圖的公立小學和私立湖濱中學,他開始了自己個人計算機軟件的職業經歷,13歲就開始編寫計算機程序。1973年,蓋茨進入哈佛大學一年級,在那里他與SteveBallmer住在同一樓層,后者目前是微軟公司總裁。在哈佛期間,蓋茨為第一臺微型計算機-MITSAltair開發了BASIC編程語言。BASIC語言是JohnKemeny和ThomasKurtz于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在Dartmouth學院開發的一種計算機語言。
三年級時,蓋茨從哈佛退學,全身心投入其與童年伙伴PaulAllen一起于1975年組建的微軟公司。他深信,個人計算機將成為每一部辦公桌面系統以及每一家庭的非常有價值的工具。
里昂·布里坦
瑞銀集團投資銀行全球執行主席
國際金融報記者蘇蔓薏綜合報道
瑞銀無疑是2003年中國媒體追逐的熱門人物,因為它在中國撒下了QFII第一單。2003年7月9日,寶鋼股份(600019),上港集箱(600018),外運發展(600270)和中興通訊(000063)成為了瑞士銀行的首選,不少輿論認為,瑞銀此舉頗有些“做秀”的味道,而布里坦的答案是:作為一個來自遠方的機構投資者,公開4只股票的動機只是想跟市場打個招呼。布里坦說,“我們積極申請QFII的動機非常簡單,那就是:這對我們的海外客戶是有利的,對我們的銀行是有利的,同時對中國也是有利的。”
他表示,中國有巨大的潛力和機會,這也正是瑞銀在好多年前就開始與中國證券監管部門探討QFII的可能性并努力推進這個制度的原因所在。他說,QFII不僅對國際投資者有利,而且對整個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也是有利的。中國采取QFII的方式引進外資,在資金數量及市場準入資格等方面可以進行很好的控制。
鏈接
布里坦1939年出生于倫敦,畢業于劍橋大學和耶魯大學。1974年進入議會,1981年至1983年任財政部秘書,1985年至1986年任貿易工業部秘書,1989年至1993年任歐盟副主席,先后負責公平競爭政策和金融機構事務,以及與北美、澳大利亞、日本、中國、韓國等地的對外經濟和貿易事務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