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無國界經營的標準劃分,跨國企業有四種形式:
一是多國企業。經營位處多個國家中的一串分公司。關鍵的資產、責任及決策權都分散給地方。
二是國際企業。將知識與專業轉移到海外,大量運用正式制度加強總部和分支機構的
聯系。
三是全球企業。將世界市場視為單一個體,籍全球生產規模,獲得低成本優勢。
四是超國界企業。以整合網絡為主干,依策略調整各據點的角色責任,以獲取國際知識與創新能力。
從以上四種形式的研究結果來看,最高境界屬于第四種,而最初級的屬于第一種。中國家電業一些國際化優秀品牌,幾乎還沒有一家(除格蘭仕外)跨越第一、第二狀態,而且大部分都是用國內賺的來補貼海外,俗話說:“用中國消費者的錢來補貼海外消費者的錢”。尤其是最近權威媒體發表的專家預測:04年上市公司告別家電業,03年主要表現為虛報利潤、業績巨虧、偽多元化、盲目投資、概念造假、造血無力等綜合癥。顯然在這種病癥下,向多國企業方向發展,已顯力不從心,特別是家電已進入微利時代,企業沒有更多的利潤空間來補貼海外,中國家電業在國際化進程中陷入一種十分尷尬的境界。
獨有格蘭仕從全球企業階段跳躍式進入了超國界企業。以主要特征是整合全球制造資源為架構主干,獲取了國際知識與創新能力,掌控了全球最先進的核心技術,以及核心技術的應用。格蘭仕真正成為“全球名牌制造中心”后又開始向“全球制造名牌”及“全球制造研發中心”方向迅猛發展。事實上格蘭仕早已進入了無國界經營的階段,把世界市場視為一個單體,籍全球最強大、最專業的生產規模獲得最高的品質和最低的成本優勢,橫掃全球市場,光波爐、微波爐產品占有率在歐洲已高達45%,全球市場占有率達40%左右,目前正向全球市場占有率2/3推進,與此同時,大量核心技術、核心部件已出口發達國家和地區,為中國家電業創造一了一個神話。04年冷凍年度開局,格蘭仕空調出口超過海爾,已從出口四強,跨入中國出口二強。許多業內專家開始重新認識國內空調的一線品牌實力,更讓人們重新認識格蘭仕那種強勁的發展速度。許多專家去格蘭仕調研,希望挖掘出一些什么成功秘決。但許多專家認為格蘭仕只是OEM、ODM發展起來,甚至格蘭仕的內部人也是這樣說的,然而事實上格蘭仕可能自己不明白,或者明白卻在誤導專家們。格蘭仕采取全球范圍的整合,用全世界最先進的生產線、最先進的技術,用全世界的專家、行家整合在一起為全世界眾多名牌生產微波爐、空調等,自己的美國研究中心又成功開發出世界上更先進的光波爐、光波空調。從整合世界一流生產線、裝備、管理、技術,到整合世界一流人才,在為全世界名牌制造的同時,完成了全球名牌的整合,又整合了全世界的銷售渠道與網絡,難怪03年一結帳,格蘭仕產品性價比競爭力屬于世界一流的,盈利能力也是一流的,相比之下,同行業一些主要對手個個巨虧,虧得灰頭土腦,靠做假帳過日子。
微波爐、光波爐、空調等家電業開始向“零利潤均衡”階段發展,即只有個別做深、做透的生產力水平明顯處于優勢的企業可以有盈利能力,而大部分企業將處于虧本狀態,我們可以從家電業大量抽資向金融、汽車業突圍,說明家電業對資本投機家來說已經沒有任何吸引力了,有限的資本投向資本密集型產業的金融、汽車是否會成功,有專家早已斷言,在與跨國汽車財團較量中,我們這些企業資本如同一杯水倒入江河、大海的感覺——沒戲!從家電業深入研究大家會發現,大部分企業僅僅停留在組裝,拼裝最原始的初級階段,屬于橫向發展的廣度發展的類型多,而從縱向發展、從深度發展的企業少得可憐。
銷售人員大大超過生產人員,總裝人員大大超過其它生產人員,一些企業在許多產品上主張自己不生產,請外面工廠OEM生產,開始演變為一個沒有實業基礎的“品牌”企業。品牌泡沫在迅速不斷放大。專家們預言,一旦產業進入“零利潤均衡”時代,這類投機型企業根本沒有生存空間,我們無法想像索尼、松下、三星等世界頂級跨國公司沒有自己的實業基礎,而只是一個品牌企業,會是怎么樣?高端自己掌控,低端可以代2方式已成為這些跨國公司的主要發展戰略,相反LG等公司主要資源還處在低端產業發展,與中國企業惡戰,而高端市場去被西門子、伊萊克斯、索尼、松下、三星等迅速搶占,顯然LG的戰略以致其淪為公認的低端品牌,西門子、索尼等屬于高端品牌,三星開始迅攻高端,取得巨大成就,而松下還有一些留戀低端市場,伊萊克斯放棄低端轉戰高端。像國內格蘭仕這類專業性公司只是在涉足的小范圍領域中高、中、低端通吃,相比之下國內一些家電企業定位不明確,這里撈一把,那里拿一把,結果幾乎個個泡湯,變成了不淪不類的企業,靠吹牛,靠概念造假、財務造假,靠股市吸血、政輸血來維持生機。
從格蘭仕的成功可以看到搞實業講定力。沒有定力的企業或企業家,不能搞實業,而是應去搞金融投資產業。
超國界經營是高難度的經營,沒有一大批務實、創新以苦行僧為精神的人才團隊是不可能做到的。這種經營模式企業文化才是真正的核心競爭力,要使全球各國人才統一在一個企業文化下面,其難度可想而知,這關鍵取決于企業領導人才對企業的感情、對事業的追求,如果只是為了個人自己的腰包,這個企業不可能成功展開超國界經營。
我們可以從李嘉誠等世界成功人士身上看到,個人財富演變成社會財富;我們也可以看到某些老板靠政府輸血、股市吸血,將大量社會財富變成個人財富。顯然,后者的老板不可能把一個企業打造成為一個真正超國界經營的企業,而“國際化”只是其個人轉移資產,獲取“政治資本”的手段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