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黎霆
經歷了整頓和重新登記后,2003年信托業全面重開業務。隨著各公司競相推出各種信托計劃,信托市場逐漸恢復了繁榮的景象。據不完全統計,2003年僅集合資金信托的融資金額就達300億元以上。
這一年來外經貿信托公司總經理李明璋當然也沒有閑著,他們公司共成功推出了5期醫療器械租賃類信托。而李明璋認為,更重要的是他們摸索出了一個租賃類信托的模式,而具有復制能力的類型信托可能正是信托業未來的方向。
外經貿信托公司租賃系列產品的研發實際上是在2002年進行的,共耗時半年,最終在2003年開始推出。李明璋說,設計的過程還是挺費心思的:從維護受益人的角度出發,就必須重視風險,從資金應用端來看也必須確保收益。在他們設計的產品中,醫療器械的應用端是醫院,應該說收益是比較穩定的,并且資金所購買的是GE公司的設備,有一種品牌優勢聯合的效應。同時,信托計劃的設計還要考慮國內的立法環境,以確保能獲準推出。
信托產品熱銷是2003年的一大亮點,外經貿信托的產品也不例外,到了3、4季度客戶中還有機構委托人的身影出現,李明璋認為這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當然期間也出現過一些不利因素,比如9月份以后推出的各種信托產品收益率競相提高,使整個市場的融資成本也不斷提高。但李明璋他們并沒有隨之提高收益率,而是使產品的信用增級。信托產品的差別吸引力本來就在于收益率和風險之間的匹配,但李明璋覺得目前委托人較看重的是收益率,對風險不太注重,這應是市場和投資者不成熟的表現。
雖然開局之年形勢不錯,李明璋覺得信托業還是需要政策方面再推一把。例如目前很多金融機構都可以從事與信托業類似的資產管理業務,這就擠占了信托的生存空間,使信托沒有清晰的主業,如果這種局面長期下去,信托公司會開始“硬搶”業務,使風險重新在這一行業內出現。又如相關部委的配套管理規定沒有明晰,在公布的收益率中,有的信托公司是稅前的,有的則是稅后的。同時,信托行業自身的規則也在摸索之中,像信息披露、產品流程控制等都應有一個統一的準則。還有信托公司需要一種“國民待遇”,信托本來是資產管理的主渠道,但像保險公司、社保基金等機構的資金卻不能投向信托,李明璋認為這是一種歧視政策。此外,“200份”的行業限制也需要有區別地放寬。
一些項目信托在2003年曾創造過火爆的銷售場面,但李明璋覺得它和銀行貸款有所重疊,并且風險回旋余地小,一個項目失敗就全賠進去了,所以長期看發展空間不大。而專業性的類別信托具有復制能力強、市場容量大、國際認同度高的優點,每個信托公司擅長一個或幾個專業的信托計劃,很可能是未來的市場格局。比如外經貿信托公司在2004年沿著租賃信托模式還將推出新品,而被李明璋看好的,還有兄弟公司們推出的資產流動化產品、年金類產品等。
李明璋,1965年生,中歐國際工商學院MBA,曾在證券公司任總經理,現任外經貿信托公司總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