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情況要比重組前想象的更糟糕,但太平洋建設已無退路可走
在位于南京市中心的豐匯大廈,記者見到了太平洋建設集團的董事局主席嚴介和先生。由于剛剛談完鎮江的一個收購項目,嚴介和顯得有些疲憊,但面對記者的來訪,他還是饒有興趣地講述了重組和重建*ST縱橫過程中一些并不為市場所了解的內幕。
四個月拿下*ST縱橫
其實我們并不是第一家有意重組*ST縱橫的公司,嚴介和告訴記者。2002年3月,北京的德林海投資有限公司就與*ST縱橫原第一、第二大股東簽署了重組協議,托管兩家股東持有的*ST縱橫全部股權。但僅僅維持了兩個月,北京德林海就知難而退。
其后,在省政府的主導下,江蘇交通控股集團開始了重組*ST縱橫的歷程。但由于種種原因,在經歷一年多的談判后,重組計劃還是以夭折告終。這樣的背景之下,太平洋建設集團開始介入*ST縱橫的重組。
嚴介和沒有否認在重組過程中省、市兩級政府依然起著主導作用,而且在很多事情的處理上也是一路綠燈。因為留給*ST縱橫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不特事特辦,不搞業務創新,膽子不大一些,也許沒等到重組計劃出來,企業就已經退市了。
正因為如此,太平洋建設集團才可能在短短4個月的時間內拿下*ST縱橫。
公司已是千瘡百孔
*ST縱橫的情況比重組前想象的更糟,嚴介和絲毫沒有掩飾心中的不滿。
公司有兩大怪現象,一是冗員超乎想象。800多名工人的工廠,管理人員卻高達2300名,平均3.4個干部管一個工人,在職不在崗的人不計其數。嚴介和在董事長就職演講時說,*ST縱橫已經彈盡糧絕,這艘船不久就要沉沒,如果沒有人做出犧牲,那所有人都沒有活路。
另一個怪現象是在自身不保的情況下,還為銀行打工,主動提供貸款利息。據不完全統計,自2002年底以來,*ST縱橫被銀行劃走的用于質押或擔保的定期存單高達1.37億元。*ST縱橫既然有定期存單,如果缺錢,完全可以提前支取,完全無需用定期存單質押或擔保來獲取銀行貸款。這樣做非但不能獲得更多的資金,還要額外承擔貸款利息,加大公司的財務成本。
無情瘦身 有情操作
隨著重組的深入,*ST縱橫暴露的問題也越來越多,為了盡快扭轉虧損的局面,嚴介和制定了具體瘦身計劃。
瘦身首先從人開始。在保持工人基本穩定的前提下,大幅度削減管理人員,嚴介和制定的目標是砍掉四分之三。大刀闊斧地對管理層進行改革可以有效地減弱人員臃腫對企業經營的負面影響。
其次是從企業層面開始瘦身。資料顯示,在本次重組前,*ST縱橫增發募集的6.73億元資金中只有不到7000萬進行了固定資產投資,而用在對外投資項目上的資金卻高達3億元,所組建的一系列控股子公司和全資子公司,全部虧損。正因為如此,在嚴介和推出的第二步瘦身計劃中,凡是虧損的子公司將被全部注銷,20家子公司中只保留6家左右。而留下的公司,如果今年一季度虧損,總經理將被撤職;二季度虧損,董事長將被撤職。
針對公司財務成本過大的問題,嚴介和計劃從兩個方面進行瘦身。
首先是利用以租代售的形式,盤活部分閑置房產,資金困難的可以采用分期付款。其次是調整貸款利率,對于*ST縱橫和各銀行形成的所有貸款,本著挽救企業和實現雙盈的原則,銀行貸款利率全部執行六個月的標準,并下浮10%,即在5.04%的基礎上下浮10%。同時不同年限的貸款全部按六個月每期自動進行轉貸。通過此舉,能有效降低*ST縱橫的資金成本,降幅接近40%,大大減輕了公司的利息負擔。
重組已無退路
面對北京德林海兩個月即退出重組的教訓,嚴介和認為,太平洋建設集團收購*ST縱橫已無退路可走。
截至2003年第三季度,原第一大股東江蘇技術進出口公司未解除的借款擔保高達1.78億元,為了重組的順利進行和*ST縱橫的健康發展,這部分擔保現在已經轉到由太平洋建設集團提供。據嚴介和介紹,實際轉到太平洋建設集團的擔保金額已經超過了4億元。
由于江蘇技術進出口公司已嚴重資不抵債,對*ST縱橫尚未清償的1.45億元負債已不可能收回。在這種壓力下,重組*ST縱橫只許成功不許失敗。不過對于收購*ST縱橫,嚴介和顯得信心十足。2004年,公司將通過材料管理、條塊分割達到互相監督的目的,以有效降低成本。同時利用六個月的時間做到三個零,即零內耗、零腐敗和零虧損。
雖然嚴介和說自己擔任*ST縱橫的董事長是受命于危難之中,但他同時也承認選擇*ST縱橫是為了做品牌。2003年以來,太平洋建設集團共收購了包括宿遷玻璃廠、南京金陵紫光等在內的十幾家企業,收購規模越來越大,兩年內還計劃收購3家至5家上市公司。嚴介和認為,雖然自己做企業很優秀,但市場需要一個認同的過程。如果把*ST縱橫做好了,就會形成很好的品牌效應。
最新公告鏈接:
*ST縱橫(600862)昨日公告稱,公司2001年、2002年已連續兩年虧損,預計2003年度仍將虧損,公司將因三年連續虧損面臨暫停上市的風險。目前其生產經營情況正常,公司的資產重組工作已跨出實質性的一步。
作者:記者 何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