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董硯龍
由于種種原因,我國股市長期以來處于股權分裂的狀態下,占股市總股本很大比例的國有股、法人股不能流通。而任何一次有關這方面的傳聞都會引起股市的一片恐慌,全流通似乎已經成為投資者心頭一塊揮之不去的陰影。
有關統計表明,截至2003年11月,我國不能流通的國有股、法人股為4113.55億股,而同期的流通股總數僅為2260.79億股。通過對比可以發現,不能流通的國有股、法人股比現有流通股的規模要大的多。如果實行全流通,意味著理論上市場上將會增加比現有流通規模幾乎大兩倍的增量。
這也許可以成為解釋歷次有關這方面的傳聞都會引起股市恐慌的原因。
但值得注意的是,除三無概念股外,目前國內滬深股市上市公司的未流通股全部屬于控股地位。如果實現全流通,不論采用何種方案,國有股、法人股股份雖然被賦予了可以流通的權利,但是其是否就會放棄控股地位,全部進行套現呢?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從國內外的情況來看,對于一家經營良好的公司,控股地位本身就具有一定價值。控股股東如要保持控股地位,必然會持有一定相應數量的股份不會輕易賣出,而今后全流通的試點也將會從那些基礎較好,業績優良的上市公司開始進行。屆時控股股東的利益將與目前流通股股東的利益趨于一致,其將通過努力改善公司經營狀況來享受資產市值的增長。當然,如果公司經營不善,控股股東如果急于套現則應當另當別論了。
雖然如此,目前不能流通的國有股、法人股一旦被賦予了可以流通的權利,許多公司在保持控股的前提下套現一部分股份將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我們也應該注意到,首先,推出一個合理的方案必將會吸引場外資金的大量涌入;其次,推出全流通的同時也會伴隨著諸如加大市場資金供給、分期分批進行試點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的實行;此外,國有股、法人股股東套現股份所得的資金也會有很大部分滯留證券市場進行二次投資,因此,全流通帶來的資金面壓力可能并非想象中的巨大。
正如一些專家所言,全流通從中國股市誕生起就一直是懸而未決的問題,但是股市有其自身運行規律,全流通的問題在某些時段可以影響這種運行規律的彈性,但不會改變這種趨勢。目前國內股市之所以熊市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我們更應看重其將使市場形成一個完善的股權結構以及在發揮股市經濟晴雨表、優化資源配置、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等方面的作用,對于全流通與二級市場股價走勢則大可不必完全聯系到一起。
另一方面,不可否認,中國股市長期以來股權分裂的狀況造成了很多弊端,吳曉求教授此前曾經指出股權分裂對我國資本市場發展帶來的八大危害,但是,全流通真的可以解決我們股市中的所有問題嗎?
答案顯然也是否定的。目前對于中國股市而言,股權分裂可以稱得上是諸多問題之源,全流通的實行將為中國股市的健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國內外的事實證明,在股市全流通的情況下,一些問題依然會存在。
2002年,在美國這個全流通的成熟市場,破天荒的爆出了安然公司虛構利潤的丑聞,其自1997年以來,虛報盈利共計近6億美元之巨。不僅是美國,近期意大利上市公司帕馬拉特的財務丑聞則更加令人瞠目結舌:該公司前首席執行官卡利斯托·坦濟目前已被拘捕,他涉嫌指使公司在過去的15年里制造假賬高達85億美元,并且個人貪污6.2億美元。
再來看看國內,上海“老八股”之一的興業房產是全國第一家房地產股份制企業,全國第一家房地產股票上市企業,股份雖然是全流通,但由于大股東欠款,上市公司實際上已經被大股東掏空,在2002年3月26日成為上海股市第一家被ST的房地產公司,也是第一家被ST的三無概念,其2002年每股虧損達3.36元,目前凈資產為-3.23元。
無論是國際市場的安然還是帕馬拉特的造假事件,亦或是國內的興業房產,這些事例都無疑表明,在股權全流通的市場,依然會存在種種問題。由于全流通可以使公司業績與控股股東的資產市值相掛鉤,隨著控股股東股價與市場的接軌,公司經營業績將直接關系到控股股東的資產市值,因此,問題的根本解決還需要完善的制度以及其他監管手段的配合,從而有效地防止大規模虛構利潤事件的發生。
目前股權分裂問題無疑是阻礙市場健康發展的最大絆腳石,但中國股市的全流通還需辨證看待,一方面投資者不必對全流通談虎色變,另一方面,期待著全流通后中國股市問題的全部解決也是不客觀的,全流通還需配合循序漸進、多管齊下的監管措施才能使中國資本市場進入一個良性循環的發展軌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