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中國經濟前景預期人民幣升值
-本報記者乾弘黃華
近期,市場有兩點非常引人關注:一是大盤一反往常節前波瀾不驚的慣例,漲勢如火如荼,滬深兩市月成交
量從7月份的近2萬億元升至目前的近3萬億元,增幅達50%;二是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國際游資進入我國證券市場的消息
赫然在目。從國際游資進入后股市大漲的情況看,伴隨著人民幣升值預期,國際游資不斷進入,我國證券市場有可能出現一波
出人
意料的大行情。
海外市場前車可鑒
日元升值早期,只有少量國際資本進入日本。1979年,國外凈購入日本股票僅1.92億美元,198
0年猛增到61.5億美元。1986年,東京證券交易所股票市值超過280萬億日元,交易額達160萬億日元,僅次于
紐約證券交易所。1987年4月,東京證券交易所股票市值猛增至26600億美元,超過紐約證券交易所的26520億
美元市值。1985年12月,日經平均股價僅為13113日元,此后一路攀升至1987年9月的26000日元,并于
1989年12月29日達到歷史最高點38915日元。
同樣的歷史在我國臺灣地區也曾發生。1988年10月以后,當時臺灣中央銀行受到壓力,采取緩慢升值
的政策,卻吸引了大批套取匯兌利益的熱錢匯入套利,臺灣股市加權股價指數從1985年7月的600點開始逐漸上升至1
986年9月的2505點。從此如狂飆野馬,1987年10月1日,指數升至4600點。此時全球發生股市風暴波及到
臺灣,指數一度跌到2298點,但稍作整理后股指再度踏上漲升軌道,并于1988年9月26日達到8870點。
當然,游資也對日本和臺灣地區的金融證券市場帶來一定負面影響。1989年4月的官方利率上調引發日
本股市下跌,1992年8月,日經平均股價已降到14309日元。而臺灣股市在1990年2月升至13608點的歷史
高峰后,臺灣當局也加強管理抑制短線炒作,再加上臺灣經濟每況愈下,此后8個月間股指跌落了11000余點。
國際游
資游進滬深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近期市場表現說明,有較大規模的新增資金進入我國證券市場,其中有相當一部分資金
來自境外。而證券公司、基金等機構投資者新增資金主導市場的可能性不大。因為目前證券公司的資金困境仍未解除,已處較
高倉位的證券投資基金也不會有太多剩余資金,甚至有觀點認為,如果按照基金倉位60%、基金份額1240億計算,基金
可動用的資金約250億左右,而從10月8日至11月5日僅推高8只重倉股就已經消耗近百億元,基金不可能用剩余不足
20%的資產冒險拉高眾多高位重倉股,大量新增資金來源于基金的可能性甚小,很可能是境外資金所為。
這種推測初步得到國家外匯管理局的證實。外管局日前發布的外匯指定銀行專項檢查表明,某些投資性公司
或生產型企業從境外收取外匯并辦理結匯,這部分資金并未用于生產經營,而是轉入房地產和證券市場以及以個人名義存入儲
蓄賬戶,部分貿易及資本項下資金以個人名義流入境內,2003年以來境內個人外匯收入和結匯增長較快,其中一些收入的
外匯來自境外機構和公司,結匯后人民幣資金劃往境內生產企業、證券公司和房地產公司,用于生產經營、股權收購、證券及
房地產投資。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境外資金進軍中國最主要原因是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欲分享中國經濟增長成果。近
年來,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2003年前三季度GDP增長率達8.5%。國民經濟的強勁增長為相關行業提供了廣闊的
發展空間,汽車、金融、機械、煤炭等行業的未來走勢較為樂觀。而漸趨開放的證券市場與宏觀經濟的背離將逐步消除,市場
孕育著更多的投資機會,從而吸引了出于逐利目的的境外資金進來分一杯羹。
有業內人士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幣的日趨堅挺,國際游資有可能還會源源不斷地通過各種
途徑進入我國證券市場,應該引起業內各方高度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