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罘福州報道“今后幾年,福建花卉業將從以往求產量、降成本的‘價格戰’轉向重品種、講質量的‘質量戰’,‘科技戰’將全面助推全省花卉業。”福建省花卉協會會長劉欽銳在日前舉行的福建花卉業發展戰略研討會上對記者說。
業內人士一度驚羨福建得天獨厚的優勢:兼有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和溫帶的各類氣候,生態環境優越,地勢起伏,氣候垂直變化顯著。武夷山、戴云山等七大山脈蘊藏著128科3
71屬565種野生花卉資源,僅蘭科就多達53種。與這些優勢形成強烈反差的是:近年來,栽培歷史悠久的福建花卉業與同屬南部省份的廣東、云南相比,自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花卉新品種、創新產品和質優價廉的特色產品少,產品保鮮、包裝、貯運落后,全行業競爭力不斷削弱,市場占有率不斷降低。
劉欽銳認為,造成這一局面的最主要原因在于行業科技投入很少,廣東僅2002年財政投入花卉業就有1.5億元,云南從2003年起,省財政每年安排1000萬元,用于新品種研發、培訓和對外交流。
劉欽銳分析說,國內花卉業已被普遍地視為發展前景廣闊的新興產業、朝陽產業。而與此同時,福建的花卉業也是弱勢行業,亟須為之注入新的動力。
福建省林業廳廳長黃建興在研討會上表示,政府部門應從有限的財政中擠出資金,銀行也應在小額信貸方面加大對花農的支持。
據了解,在福建花卉協會的牽頭下,福建花卉業從業者們已對“科技興花”形成共識,對即將到來的“科技戰”已有充分準備,將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構筑產學研結合的新機制。將研究成果直接轉換為生產力。二、扶持、建立花卉研發中心。三、改變推廣體系不健全的薄弱狀況,加強貫標工作,嚴格實施省級及國家標準。四、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行業培訓和繼續教育工作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