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陳重博)
對于廣大投資者而言,“集合理財”似乎還未被廣大市民所熟知,但它的未來前景卻不容小覷。記者近日從兩家券商國信、大鵬證券處得知,其去年推出的集合理財計劃均取得高于預期的收益。
據悉,國信證券去年4月推出的“金理財”計劃系列產品,募集金額達5.1億元,年收益率已達到12%。
另外,大鵬證券公司集合理財小組的何經理表示去年5月初發行的“鵬程”理財計劃系列產品,募集金額約為5億元:“半年來的收益率已達到8.7%,年收益率可能超過15%。”
面對如此佳績,不少專業人士將“集合理財”與時下流行的投資基金相比,那么兩者有何不同呢?中信證券資產管理總部的呂濤經理表示,“券商的集合理財更類似于一個信托品種。而基金面對的是數量眾多的投資者,其投資的品種可能會顧及大眾的心態,從而放棄很多個性化的方案;但這些將通過券商的集合理財予以實現。券商可以根據受托客戶不同的目標、個性,靈活地制定各種投資形式。”
另外,他表示,“集合理財”的壯大發展,對于低谷中的國內券商而言,也是彌足珍貴的。長久以來,以“集合理財”為代表的資產管理業務與經紀業務、投行業務,一直是支持國內券商的三大支柱。資料顯示,截至去年年底,全國132家證券公司中有70家開展了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資產總計逾700億元,相當于同期整個證券市場投資者證券交易結算資金的四分之一,對市場的影響可謂“舉足輕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