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敖曉波
兩年以來,中國的資本市場究竟出了什么問題?這一直是多方努力探討的話題。如果說只是市場價格的漲漲跌跌,也就無須大驚小怪,因為任何市場都是在波動中前行的。因此,有人提出,中國資本市場的癥結所在就是股權流動性分裂阻礙了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昨天,在第八屆(2004)中國資本市場論壇上,來自官、產、學三方的專家代表就我國資本市場
的全流通之路展開了大討論。股權分裂三大弊病
眾所周知,中國股市是一個半流通的市場,國有股、法人股不能流通,能夠在市場上流通的只是社會公眾股,占總股本的三分之一左右。股權流動性過于分裂存在多種弊病,這是與會專家一致的觀點。
首先,不同股權的持有人利益不一致。經濟學家吳曉求表示,股權的流動性分裂客觀上會使流通股股東的利益處在一種不確定的損害狀態。
其次,國有股不能全流通造成了同股不同值的現象。對此,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成思危指出,不能流通的股權不能利用公共市場的機制來解決問題,最終會危害市場的穩定性。
股權流動性分裂還會形成上市公司業績下降、股票價格不斷下跌與非流通股股東資產增值的邏輯。有統計分析表明,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10年中,股權分裂使非流通股股東和流通股股東持股的財務成本出現巨大的差異,即股權分裂使兩者在收益和風險問題上處在嚴重的不匹配狀態。前者獲得的收益要大大超過其所承擔的風險,而后者承擔的風險大于其收益。全流通才能當“晴雨表”
在我國的資本市場一直以來有一句俗語,叫做“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但我國股市卻長期與國民經濟背道而馳。成思危指出,目前,我國的國有股不能全流通使股市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極其有限。據統計,中國股市的流通市值僅占GDP比例的百分之十幾,這樣的比例是不能起到經濟晴雨表作用的。高盛亞洲區總經理胡祖六則認為,我國的股市太小,還不夠成熟和發達,要反映國民經濟還有點牽強。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系主任宋逢明補充說,全流通是一個發展方向,但實現全流通以后,發揮晴雨表作用還需要健全監督機制。只有使市場通過它的交易實現的價格來評價企業的價值,市場才有可能真正走向反映國民經濟的狀態。全流通要有四個堅持
對于投資者來講,實施全流通時如何保護投資者的利益不受到損害是監管層以及社會各界都要面臨的挑戰。總結一下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魏杰教授等幾位專家的觀點,要做到全流通中保護投資者利益,在制定和實施的過程中就應該做到四個堅持:
首先,堅持把全流通和國有股減持一起進行,不能分割開來。如果先減持再全流通,投資者的利益可能很難保護。現在投資者的利益能夠得到一些保護,是因為國家手里還有國有股,一旦把國有股減持為非國有股的時候,非國有股沒有這個責任,投資者利益的保護就很成問題。
其次,堅持在全流通的過程中,配套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改革。
第三個堅持是全流通的戰略選擇。中國證監會規劃委主任李青原認為,應該先進行試點。在試點的選擇上,應該選一些基礎比較好、試點后股價會穩中有升的企業。
第四個堅持是全流通中投資者利益的保護問題,要做到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相結合。如果緊緊抓住短期利益不放,誰都不想付出成本,那么,長期利益很難保護。
本報記者敖曉波
相關
屆中國資本市場年度人物評選揭曉
本報訊(記者敖曉波)首屆(2003年)中國資本市場年度人物評選活動昨日在第八屆中國資本市場論壇年會上正式揭曉,此次評選共獲得有效網絡票數69842張。
經過新浪網網上投票和綜合專家組的評審意見,被評為首屆中國資本市場十大年度人物的人士分別為:社科院經濟所名譽所長、著名經濟學家董輔礽北京邦和財富研究所所長、經濟學家韓志國人大金融與證券研究所(FSI)所長、經濟學家吳曉求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屠光紹國務院國資委主任李榮融中國民生銀行行長董文標中國人壽集團總經理王憲章前證監會主席、現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周正慶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