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理財知識、追捧理財新品、全方位理財師奇缺———
個人理財火鵬城
頭條提示
深圳市民在熱衷投資的同時,越來越關注“個人理財”。個人理財規劃師的名字頻頻見諸報端;銀行競相推出理財新品,理財專業人才越來越緊俏。
工商銀行深圳分行個人業務部總經理李中文預計,深圳個人理財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銀行競相推出理財新品
據權威統計顯示,到2003年9月,全國居民人民幣儲蓄已突破10萬億元大關,我國百姓的個人資產規模驚人,個人理財需求日益旺盛。深圳居民在理財觀念和理財意識上較國內其他城市居民要強,參與理財服務的人越來越多。
針對越來越多深圳人的理財需求,最近兩年,深圳個人理財市場風起云涌,各家銀行圍繞著日益增長的個人理財需求,競相推出理財新產品。2003年初,中國銀行、招商銀行和工商銀行推出人民幣受托理財計劃。此后,中行、工行和建行先后推出“匯聚理財”、“第一桶金”和“聚寶盆”等系列外匯產品,中行與工行推出“兩得寶”和“兩得利”等外匯期權產品。
據了解,招商銀行的“金葵花”理財產品從2002年9月正式向全國推出,不到一年客戶已經達4萬多,人均存款達108萬元。深圳地區金葵花客戶存款余額在全國35個分(支)行中排名第一,占全行金葵花儲蓄存款的26.39%;深圳地區金葵花存款份額高達40%,名列全行第一位。
外匯買賣受深圳市民追捧
有關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3年11月末,深圳居民外匯儲蓄存款余額達到45.75億美元。過去,居民持有的外匯資產一般是存到銀行或投資B股市場。如今,深圳市民開始熱衷于炒外匯。
2003年以來,外匯市場上各幣種兌美元匯率波動頻繁,在外匯市場獲取收益的機會較多,這一市場成了深圳人外匯儲蓄的又一投資渠道,深圳個人外匯交易量明顯增加,其中尤以澳元、歐元和日元的成交量為最。
但對于一些手中持有外幣又不懂得匯市知識的深圳人來說,2003年匯市的變幻卻成了一件頭痛的事。
各銀行看準時機,在2003年末,推出了各種外匯理財的項目,為投資者解了“燃眉之急”。
中行2003年推出了深圳首個外匯理財品種———“匯聚理財”系列投資品種,工行相繼推出個人外匯理財金賬戶,針對美元的“第一桶金”,兩年期的外匯產品收益遠遠高過定期利息。這些外匯產品一推出就獲得良好的銷售業績,據工行深圳分行人士介紹,發售“第一桶金”的第一個星期,出現了市民排隊認購的景象。
個人理財急需復合型人才
股票、基金、債券、儲蓄、期貨、黃金……如今,人們的投資渠道越來越寬泛,但各種投資新品的推出,催生這一行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工商銀行深圳分行個人業務部李中文總經理認為,個人理財業急需復合型專業人才。復合型專業人才不僅要熟悉銀行業務,還應熟悉層出不窮的各種金融產品,另外,還必須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
據銀行專業人士介紹,一個對各項存款存期如何搭配非常精通的銀行理財專家可能對股票債券運作非常陌生,更不用說還有成千上百的保險品種等待學習和研究。缺乏復合型金融全才,將制約銀行為客戶提供全面的個性化理財服務。
個人理財市場尚待培育
另外,專業人士認為,國內居民的理財知識還有待普及。像外幣“期權寶”之類的金融衍生產品,一般的投資者不通過學習是無法了解的。專家認為,個人理財市場的發展,除了政策引導外,還需要各方面積極培育。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市場。昨天,記者從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了解到,該院培訓中心開設的個人理財規劃師課程將于今年3月13日開課,盡管要學的知識比較多,課程涵蓋稅收、保險、投資計劃、理財計劃等六門課程,盡管每門課程需花費3000多元,但還是有幾十名深圳人報名。
據工商銀行李中文介紹,該行從2002年6月以來,一直開展對員工的理財培訓,還專門請了香港的專業理財培訓師。2003年以來,更是對員工進行滾動式的理財培訓,為個人理財市場培養選拔理財專業人才。(深圳商報記者劉虹辰)
作者:深圳商報記者劉虹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