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工資被拖欠曝露債務鏈
托普土地泡沫破裂?
本報記者楊瑞法上海、浙江嘉善報道
負債累累
“我們已有6個月沒有領到工資,現在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回家過年。”2003年12月31日上午,浙江嘉善托普信息產業園四星級賓館工地,四川瀘州籍民工馮國成忿忿地向記者訴說。圍聚在記者身邊的還有十多位憤怒而焦灼的民工。
馮國成參加建造過很多高樓,但他發現,嘉善托普賓館卻是一項怪異的工程:“本來1萬平方米的建筑,半年就可以完工,可是材料供應上不是缺水泥就是少黃砂,快兩年了,才完成95%的土建工作量。”
把馮國成他們害苦的是一條破損的資金鏈———
嘉善托普賓館工程由中建二局一公司(滬)承建,土建由淮安第五建筑工程公司分包,按照合同,馮國成他們的工資應由中建二局一公司支付給淮安五建。
但據淮安五建托普賓館土建項目負責人余向棋向記者提供的對賬單,截至2003年11月25日,中建二局一公司(滬)在發生的186.5萬元人工費中,僅支付給淮安五建98萬元,欠帳88.5萬元。
“作為施工企業,我們有苦難言。因為托普沒給我們錢,所以我們也沒錢給余向棋,”中建二局一公司(滬)托普賓館項目經理胡俊峰則向記者訴苦,“我們實際投入的資金,不含管理費,已近750萬元,但托普迄今只付給我們385萬元。”
然而,托普集團副總裁、嘉善托普信息產業園項目總負責人吳波對胡俊峰的說法并不認同:“我們不欠他們錢。”主要理由是,他們將部分工程轉包給了其他施工單位。
事實上,嘉善托普賓館的問題僅僅是托普27個軟件園問題的一個縮影。
作為27個園區中規模最大的科技園,嘉善托普信息產業園項目于2001年7月18日簽約,一期開發占地4500畝。據當時的《嘉善開發報》介紹,托普信息產業園的目標是,“在今后兩年內將引進臺灣的IT企業及相關產業,完成100億元人民幣的投資規模,建成后年生產能力達300億元人民幣”。
但兩年多時間過去了,嘉善托普信息產業園卻未能正式啟用,2001年下半年就已宣稱簽約進園的11家臺灣IT企業至今毫無蹤跡。
“他們想把樓扔在那兒,什么時候園區成熟了,人氣上來了再去弄。”胡俊峰說。
其實,胡俊峰與托普并非初打交道,托普的樣板園區———位于上海南匯區的東部軟件園,就是由中建二局一公司、南通四建、浙江利眾、張家港新港等4家建筑公司分段承建。如今,東部軟件園竣工已近兩年,但托普仍欠中建二局工程款500多萬。
“南通四建更慘,工程款被拖欠一半,約有2000萬元左右,”胡俊峰說,“他們不得已將托普告上了法庭,托普敗訴后土地證被扣押。”
托普上海信息產業學院最近發生的一件事,更在南匯區鬧得沸沸揚揚。
據南匯區教育投資公司副總經理王愛忠介紹,2003年12月19日,因學生公寓樓工程款糾紛,托普方面與浙江海盛、迭加、長住等三個施工單位的200余名工人發生沖突,結果是人傷物損。
與嘉善賓館工程款的爭議相似,這一暴力事件的起因是:海盛等三個施工隊堅持認為托普拖欠他們工程款900萬元,但托普不認賬。
托普也有苦衷。2003年末,在托普的發祥地四川,由于與自貢市國資委發生借款合同糾紛,上市公司托普軟件價值約2253萬元的150畝土地及其5處房產已被當地法院查封。上海的一位證券分析師為此評論道:“號稱有10億資產的托普集團,其實已無錢可還。”
土地游戲?
工程款糾紛只是托普集團整體問題的一小部分,目前,托普面臨的資金壓力更多地來自于土地欠款和銀行還貸。
據不完全統計,托普在全國各地建造軟件園、信息產業園所占用的土地超過1.2萬畝,這些土地均以優惠價格從當地政府獲得。例如,在上海南匯,政府出讓給托普的地價為10萬元/畝,而商業用地的地價則至少40萬元/畝。在浙江嘉善,托普獲得的毛地價格僅3萬元/畝,而如果作為商業用地,同期價格也要10萬元/畝。
“托普曾是中國知名的民營高科技企業,兩年多前,我們歡迎它進入我們的省級開發區,是想引鳳筑巢,再筑巢引鳳。”2003年12月31日下午,嘉善縣委書記高玲慧在杭州剛開完會,就趕回嘉善,接受記者的采訪,“當時我們優惠價給了它一點地搞基礎設施配套,政府創造一個機制,讓它在園區內封閉運作。”
雖然各地政府用心良苦,但托普似乎沒有讓政府如愿。托普上海信息學院和東部軟件園建成已有兩年,但據南匯東城區的一位干部透露,迄今“托普集團在南匯東城區征用土地的款,還欠東城區管委會7000萬元左右”。托普在江蘇常州高新開發區圈地350畝,但截至2003年10月,仍欠土地款500多萬元。
托普在浙江嘉善和其他園區欠繳各地政府多少土地款?現人們不得而知。但部分園區所在地政府逐漸發現:托普大規模圈地,目的并非是其董事局主席宋如華所說的“種軟件”。“他們到處圈地可能是為了融資。”常州市高新開發區一位干部說。
南匯東城開發區和常州高新區的有關干部,不約而同地向記者介紹,托普在開發軟件園時極有可能采取同一種運作模式:托普先以集團公司的名義與地方政府簽約,獲得廉價土地后,再將這塊土地重新評估,使地價大大增值,接著,再把評估后的土地轉讓給自己的下屬公司。
“從賬面上看,土地轉移形成了效益,因為它是上市公司,通過一些手段就可以形成現金流量,”南匯一位干部分析托普上述運作的“兩大好處”,“另外,可以用通過評估后的土地價值去銀行貸款,套取現金。”
記者在南匯采訪時,還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托普在南匯區以各種名義成立的公司有8個之多,其中一些公司的業務范圍相互交叉,甚至幾乎相同。這似乎印證了南匯東城區一位干部的猜測:托普很可能是采取層層轉移的辦法在進行資本運作,其結果是各地政府和銀行被緊緊套牢。
現在人們關心的是,托普究竟向各地銀行貸了多少款?它是用土地、股權還是其它東西進行的抵押貸款?
據記者調查,它僅在浙江嘉善一地的貸款額就曾高達2億元人民幣。在上海南匯,工行等金融機構也都曾向托普提供貸款。
雖然嘉善有關方面聲稱“只有農行系統給托普貸款不到2億元”,吳波也表示目前托普在嘉善項目上僅有銀行貸款9000萬元,但是,這些銀行能否將貸款如期收回,已成為他們的一塊心病。
政府解套
令人欣慰的是,各地政府發展IT產業、引進民營高科技企業的同時,還保持了一份冷靜。嘉善托普信息產業園號稱占地面積4500畝,但實際上,政府的土地所有權絕大部分并未轉移到托普名下。
“沒有項目,我們不給土地證。你有項目了,向我們的土地管理部門一級一級報,批準后才給你土地證,”嘉善縣委書記高玲慧說,“這一關我們一直牢牢把住。”
有知情者向記者透露,托普曾向嘉善縣政府提出,要求在規劃的園區內搞一個占地面積800畝左右的房產開發,遭到嘉善縣政府拒絕。
高玲慧認為,嘉善托普信息產業園的開發和招商之所以停滯不前,一個重要原因是托普沒有產業主體,“要形成產業鏈勉為其難”。但高玲慧也不贊成將托普一棍子打死:“我們可以改變思路,與它聯合招商。我們有產業接近的項目,也可以放到托普園區。”
高玲慧并不擔憂風險:“它這個園區如果有問題,死掉的也只是主體,最多我與它清算。它搶不去一寸土地,帶不走一點東西。”
縣政府出面與托普聯合招商的結果是,臺灣上市公司、曾在廣東設廠的帝聞電子集團已決定將企業搬遷到嘉善托普信息產業園。這個項目投資額高達1億美元,占地面積1000畝,隨同帝聞落戶嘉善的還有10多個上下游企業,目前這個項目“正在做合同文本”。
江蘇常州則采取了另外一種做法。由于托普常州軟件園二期工程遲遲沒有動工,并且欠繳土地款500多萬元,2003年11月,常州高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向托普收回了價值約400萬元的土地使用權,并將其調整給常州另一家著名企業使用。“現在土地這么緊張,它不動,我就收。”常州高新區的一位領導說。
上海南匯區政府也在慢慢“解套”。由于托普仍欠繳7000萬左右土地款,前不久,南匯東城區管委會通過司法途徑,對托普上海信息產業學院內的數十畝土地進行了財產保全。“這也是區政府和我們管委會在目前形勢下采取的一個沒辦法的辦法。”南匯東城區的一位干部說。
而托普一旦失去了土地,它就將缺少一個重要的資金來源。“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站在十字路口的托普,走向何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