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再林
辭舊迎新,2003年基金英雄榜熱辣出爐。然而,在基金公司舉杯相慶之時,封閉式基金持有人卻“爽”不起來。這邊業內人士和基金公司說基金整體遠遠跑贏大盤,封閉式基金更是超越開放式基金,那邊基金持有人卻有著完全不同的另一本賬。請看:2003年54只封閉式基金持有人總體全年資本增益45.725億元,加上紅利收入1.2億元,共計收益46.925億元,
年收益率7.45%,不僅遠遠低于深成指年增率26.11%,而且低于滬深綜指加權平均年增率8.87%,也就是說封閉式基金投資者請專家理財一年所得的總體收益率比滬深兩市全體股民自己炒股所得的總體收益率還要低16.01%,而且11只封閉式基金的持有人凈虧損,虧損最多的基金持有人年虧損率高達12%。再看,2003年運作滿一年的15只股票型開放式基金持有人的算術平均收益率為18.09%,是54只封閉式基金持有人收益率的2.43倍,與業內的評價完全相反。上述反差揭示出兩大問題:
一是封閉式基金按市價交易的制度安排背離了設立證券投資基金的目的。本來,設立證券投資基金就是為那些沒有時間或者缺乏必要的知識和經驗的長線投資者服務的,F在,投資者要按市價買賣基金,這就使他們處于尷尬境地:如果自己有時間和知識與經驗,那么不如自己炒股,何必買基金呢?如果沒有時間、知識和經驗,那么又如何來博基金短差呢?在這種制度安排下,基金投資人和基金管理人形成了兩張皮。基金投資人只管出錢,收益依然得靠自己掙,即使分點紅也補不了市場貼權的損失;基金管理人只管收錢,錢到了手就可以把投資人撇在一邊,分不分紅,分多分少,投資人絲毫奈何不得。這是對封閉式基金投資者極其不利的制度缺陷。正是這種制度缺陷使得封閉式基金對投資者的吸引力無法與開放式基金相匹敵,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棄封閉選開放。對此,投資者應有清醒的認識。
二是單純按凈值增長率評價基金有可能誤導投資人。如前所述,2003年開放式基金持有人年收益率為封閉式基金持有人的2.43倍,毫無疑問,投資者應當選擇投資開放式基金。然而,如果按增值率來評價,54只封閉式基金平均增值率比運作一年以上的17只開放式基金平均增值率高23.23%,這似乎向投資者說明封閉式基金比開放式基金好,從而有可能誤導投資者舍棄能給投資者帶來豐厚回報的開放式基金而轉投收益率低得多的封閉式基金。
要解決上述兩大問題,可采取兩項對策:一是實行“封閉轉開放”。把現有的封閉式基金改造為具有合理機制的開放式基金,從而更好地保護投資者的利益。二是改革封閉式基金的評價方法,使封閉式基金持有人的收益率成為其評價的主導指標,從而為投資者提供準確的實際指導。
《國際金融報》 (2004年01月09日 第十五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