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繼紅
生老病死是人類發展的自然規律,殯葬事業和每一個人都有關聯。殯葬事業首先是社會公益事業,它需要政府和全社會的理解和關心。同時,在人們觀念上不易接受的殯葬行業,既孕育著巨大商機,也在市場規范方面亟待加強。日前,民政部101所李伯森所長為記者做了分析。
我國人口進入了生育高峰期的同時,人口年齡結構也進入了老齡型社會。據統計,到2002我國60歲以上的人口已達1.34億,占總人口的10%,65歲以上的人口有9400萬,占總人口的7%。在今后相當一個時期,我國60歲以上的人口還將以3.2%的年均幅度持續增長。我國目前的年均死亡率為6‰-7‰,2002年的實際死亡人數為800多萬,相涉及到的家庭和親友人數,按參加喪葬活動的人數每個喪戶戶均20人計,即達1.6億人次。據中國民政統計年鑒有關統計資料顯示,2000年全國殯儀館殯葬服務收入達32億元,年增長21.8%,同期全國近千個經營性公墓的收入約15億元,兩項合計近50億元,有關人士預測,到2005年全國殯葬行業經營收入可達200億元。
作為全國惟一的殯葬行業國家級研究所,101所成立已有10年了。創立當初,崔乃夫部長對“101”有個絕妙的解釋,殯葬是人生百年之后的第一件大事。李伯森所長認為,目前殯葬行業出現了一些惡性競爭、不公平競爭和壟斷經營的問題,關鍵是要深化改革,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同時,由于行業標準不健全、行業質檢中心尚未成立,監督管理缺乏力度。對此該所主持的“中國殯葬標準體系研究”,提出了戰略性解決方案,獲得了民政部科技成果獎。
李伯森所長還特別介紹了他們已獲準立項深入研究“大氣污染物二(口惡)英的采樣儀器設備的改造升級”和“電能焚燒試驗裝置的改造升級”,這兩個國家級課題,旨在探索解決目前世界性的難題二(口惡)英污染問題。二(口惡)英是目前已知的具有廣泛污染性的最為有毒的物質,且結構穩定,難以分解。該所主持完成的“中國殯葬公益服務綜合信息網絡系統”,作為國家高新技術課題,已獲得鑒定通過,并受到全行業的普遍贊譽。
李伯森所長說,我們面臨社會需求巨大、學科建設任務繁重、但科研經費嚴重不足的巨大矛盾。但我們已按照有關改革的要求,去年已成功地進行了第一項技術有償轉讓。同時,對于一些環保性的高科技項目,如等離子體特種垃圾焚燒爐,被科技部列入2003年國家重點新產品,我們將選擇有實力的廠家合作生產,嚴把質量關,使社會和經濟兩個效益實現雙收。
李所長認為,在某種意義上說,今天我們了解的古代文明史就是殯葬文化史,這個行業期盼全社會更多的人來關心、理解、支持。
《市場報》 (2004年01月09日 第四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