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集團研究總部
□2004年中國經濟在保持快速增長勢頭的同時,結構性矛盾將日益突出。新一輪經濟增長引發的能源
緊張和資源配置結構失衡的現象在明年將會進一步凸顯,因此,在確保宏觀政策穩定性和連續性的同時,政府必將拿出相當大
的精力來緩和或消解結構性矛盾,因此2004年經濟工作的重點是質量而不是數量,經濟發展的協調性將是重中之重。
□2004年,城市化、工業化和全球化仍是推動經濟高速增長的持續力量。考慮到2003年投資和出口
增速很高的基數效應,以及政府可能采取的一系列控制投資、預防通脹的措施,2004年GDP增長率將略低于2003年
,估計為8.3%左右,按照安邦經濟增長趨勢指標的定義,應該依然屬于“強勁增長”。2004年GDP絕對值將超過1
2萬億元人民幣。
□2004年總體投資仍將保持較高增速,但是增幅會比2003年有所回落。以2003年全社會固定資
產投資實際增長22%為基準,2004年實際增長率可保持在18%-20%,絕對值超過63000億元人民幣。
能源
瓶頸如何突破濟熱點展望
2003年入冬以來全國大部分地區出現了“電荒”、“煤荒”和“油荒”,反映了能源瓶頸對經濟增長的
制約作用已經開始顯現,這也是資源配置失衡的第一個信號。由于重工業化主要集中在資源貧乏的東部地區。中國的工業結構
進一步向缺乏資源的東部地區傾斜,意味著中國對國際資源的依賴將日益加深。
就短期而言,這種資源配置失衡所引發的第一輪緊張發生在能源領域。到2004年底,近兩年上馬的重工
業企業基本進入投產階段,屆時為了保證一定的產能利用率,企業之間將展開對原材料的爭奪,導致原材料供應緊張。同時重
工業的另一個特征是高污染,在市場需求的刺激下,上馬了很多“短平快”的工業項目,凈化、排污、處理設施的建設滯后,
這將使原本“人——資源——環境”關系就十分緊張的東部地區形勢進一步惡化。
因此,我們判斷,2004年下半年開始,表面上的能源瓶頸問題,將會綜合發酵,逐漸演變成為“人——
資源——環境”的全面緊張關系,而中國這種緊張關系將日益成為制約東部地區經濟發展的瓶頸。
這種資源配置失衡的影響是極為深遠的。從國內來說,由于東部的重工業化進程,將進一步增加對中西部地
區資源的索取,未來中西部發展的一個重點將是保障東部地區的各種資源的供應,這將進一步擴大地區經濟發展差距。如果處
理得不好,將令區域之間、中央和地方之間的矛盾激化。
另一方面,由于重工業化主要集中于東部,增加了對國際資源和國際市場的依賴,這促使中國加入對全球資
源的爭奪,將對其一貫堅持的“韜光養晦”戰略帶來沖擊。
至于從2003年末開始的能源緊張狀況,我們判斷未來問題雖然嚴重,但不至于造成嚴重經濟后果。原因
在于:油、煤兩項資源的供應中,2004年的石油供應無論國內外的資源保障,價格雖然可能波動,但基本沒有大問題;而
國內煤炭供應的問題是體制性的,非資源性的,現階段的癥結性問題在于運輸環節和對中小煤礦的限制,如果綜合運輸成本能
夠降下來,小煤礦的管理和規范措施到位并恢復開采,則制約煤炭供應的因素將會逐漸消失。
從長遠來看,中國的不少生產資料的生產和開發行業,還依然處于初級階段的“血汗工業”階段,完全不發
生工業事故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現階段市場規范的重點應該集中于事故的合理保障方面,確保傷亡者和受災者的合理利益,
而不是力圖根治事故的發生。
資金成本可能上揚
在2004年的宏觀調控政策中,貨幣政策將是最大的變數。在維持匯率穩定的大前提下,央行的利率政策
只能在控制通貨膨脹和防止經濟過熱之間作出權衡。隨著通脹壓力日益釋放,央行上調利率或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等措施使資金
成本上升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從2003年下半年以來,通貨膨脹的苗頭開始出現。目前中國一年期的居民儲蓄年利率為1.98%,除
去20%的利息稅,儲蓄年利率為1.584%。考慮到通脹因素,2003年底的實際貸款利率只有2.4%,一年期名義
存款利率已經為負值。
盡管2003年8月央行將存款準備金利率從6%上調到7%,并且近幾個月信貸增幅在逐步放緩,表明緊
縮信貸的政策已經開始見效,相應減輕了通貨膨脹的壓力。
但是,我國現在已經進入了新一輪的經濟景氣周期,2003年投資需求引發的原材料價格上漲,供求格局
變化引起了農產品價格上漲,以及2003年貨幣供應量的快速增長,這些價格變動的滯后效應將在2004年得到集中釋放
。此外,目前居民和企業已經形成了通貨膨脹的預期,這將推動消費物價水平的上漲。如果通貨膨脹超過2%,將會使實際利
率為負的情況持續存在,進一步刺激投資,這與控制投資的宏觀政策將出現沖突。
同時,在人民幣升值預期下,大量的國際資本涌向中國,加大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當前決策層對于保衛人
民幣幣值的態度是堅定的,要緩解升值壓力的任務也非常艱巨,維持低利率是對抗游資的有效手段。
但是,美國的經濟復蘇勢頭明顯,市場普遍預測明年中期美國很可能會加息,這無疑也相應給人民幣的加息
提供了空間。綜合各項因素判斷,2004年中期,人民幣利率調升或綜合資金成本上升的可能性很大。
從監管層的表態來看,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目標已經確立,各界已經預測,短期內就會開始進行大力度的改
革。從央行和銀監會最近推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來看,2004年將是國有銀行改革的關鍵一年。
四大國有銀行上市,肯定是2004年中國金融改革最大的事情。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由于2003年末中
國人壽在香港和美國兩地上市成功,集資30億美元,中國人壽的上市實際是2003年全球最大的IPO,它的上市預示四
大銀行中的一家或兩家在國際市場上市也是可能的。我們判斷此事將極大刺激決策層的決心,將使得從高層開始認真推動四大
銀行的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四大國有銀行為了改制上市而努力的話,那么它首先要做的,就是要降低不良貸款率、
提高資本充足率。
我們認為,國有銀行改革的政策措施將對銀行經營的微觀機制帶來沖擊,尤其是信貸方面,總的方向是抑制
信貸。各項改革措施會增強銀行對信貸風險的控制。
在銀行改革如此關鍵又如此“微妙”的時刻,如果盲目擴張信貸,可能就會導致不良資產的增加,這種“險
”估計是四大行誰也不敢冒的,而在國有銀行對企業的信用鑒別還遠未完善的情況下,可能的合理的選擇就是會在信貸的發放
上非常審慎,那么造成的結果就是信貸規模的溫和收縮。可以說,信貸的收縮將會是國有銀行改革的一個“伴隨效應”。
資產價格泡沫成為常態觀調控政策中
2003年以來在人民幣升值預期下的“熱錢”大量涌入,以及相伴隨的貨幣供應量的迅速增長,雖然帶來
了通脹的壓力,但是由于傳導的時滯,并不會馬上反映在物價指數上。而由于中國金融市場和資金配置結構的問題,新增貨幣
很可能引發資產價格泡沫,這是未來經濟發展中值得警惕的現象。
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中國總體上是資金短缺的。但由于地區經濟發展差距的存在,中國的總體資金流向
是向東部集中,導致東部少數地區出現資本過剩的局面;另一方面,由于金融資源配置方式不合理,東部地區過剩的金融資本
又無法轉化為產業資本。
以上海為例,有調查估計,江浙兩地近年流入上海的資金就約有5000億元,由于上海的銀行不能跨區域
對江浙兩省大量需要資金的企業貸款,從而導致這些資金難以以信貸的形式回流到江浙的經濟運行中去。同時,近兩年股市低
迷,直接融資渠道大大縮水,這些資金只能以儲蓄的形式沉淀在上海銀行體系,同樣無法完成向實業資本的轉移。截至200
3年6月底,上海銀行系統的存貸差達到3000億元,而去年底還只有約1600億元。
這種資金配置結構很大程度上會扭曲貨幣政策效果。在無法順利轉化成產業資本的情況下,金融資本的投資
渠道不外乎房地產、股市和匯市。
在目前股市低迷的情況下,大量資金實際上是在從股票市場上撤出。而對于匯市,資本項開放和人民幣升值
時間的不確定性阻礙了大規模資金的進入。于是,大城市的房地產就成為過剩金融資本的主要宣泄口,表現為房地產價格持續
快速上漲。而房地產價格的上漲又會吸引更多的資金進入,同時大大增加城市的生活成本和商務成本。
我們認為,這就可能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少數發達的城市或地區就像一個資金“黑洞”,不停地吸收著資
金,形成價格——資金反饋機制。一個極端的結果是少數地區出現房地產泡沫。
當然,資產泡沫化也可能有其他表現,如果股市或匯市存在新的機會,大量資金同樣會涌入這些市場,推高
這些資產的價格。但總的看來,由于存在大量無法轉化成產業資本的資金尋找出路,最終還是要體現為某種或某些資產價格過
快的增長。如果中國經濟結構不發生重大變革,資產價格泡沫可能成為一種“正常的”經濟現象。
汽車持續產銷兩旺局面人民幣升值預H
預計2004年汽車業投資力度在2003年基礎上投資集中度將加強,中、高檔車領域可能將成為明年投
資的重點,業內外資和國有資本將“扮演”投資的主要推動力量。“競爭性”投資的加強,將促使國內汽車業格局進一步發生
變化,轎車所占比重將進一步加大,汽車業產品結構轉型加快,汽車市場將繼續維持在高位水平發展。
預計2004年,轎車產銷將達到230萬輛,比2003年增加40萬輛左右,增長幅度在21%上下。
而汽車總產銷預計在510萬輛左右,比2003年增加65萬輛,增幅可能在15%左右。如果概括起來,2004年,汽
車制造業依然是可以放聲笑的一年。
對于2004年的汽車以及汽車業投資評估主要是基于利潤和投資兩個要點之上。首先是利潤,因為利潤是
驅動資本投入汽車業的最重要因素。2003年以來,汽車企業的“造錢”能力有增無減。前三季汽車工業重點企業(集團)
公司利潤額增長迅猛,汽車行業利潤率達到20%以上,整車制造業的利潤率還要更高。事實上,如此高的利潤率,無論是對
于業內企業還是即使沒有任何汽車制造經驗的行業外企業而言,都具有極大的吸引力。盡管隨著汽車價格的全面下調,汽車行
業利潤率也將有所下降,但足夠的規模擴張(產能增加)將抵消由于單位利潤空間壓縮而帶來的盈利能力的降低。
其次是跟風式投資增長,由于國內資本大量進入汽車制造行業,國外原本占據絕對優勢的汽車制造廠商開始
被迫增加投資,以應付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這種跟風式的投資,使得汽車產業外資的進入規模持續增長。根據目前的信息
,來自韓、日和歐美的注入資金達到數十億美元,跨國汽車巨頭顯然是希望以資本優勢實施市場上的強勢擠壓對策,以圖壓垮
國內的競爭者。
不過,研究人員相信,從2004年開始,一些新的、由于產業高速發展所產生的問題也將顯現出來并形成
壓力。安邦研究人員相信,國內的汽車制造產業從2004年以后,將逐漸進入一個調整期,而這樣的一個調整期的出現,似
乎是難以避免的。
首先,國內的汽車消費信貸支持可能削弱,目前的汽車消費信貸截至2003年10月份已達1815億元
,為僅次于住房信貸的全國第二大個人信用市場,雖然預料央行近期可能將批準至少包括通用、豐田和大眾在內的三家外資汽
車信貸公司,補充銀行缺口,減少銀行壓力,但這些外資背景的汽車信貸公司在短期內尚難發揮作用,預計信貸縮減因素將或
大或小地影響到至少30%購車者的購買能力;
其次,汽車擁有量高速增長,對城市環境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城市建設跟不上汽車消費潮,因而可
能引發各地政府直接、間接的限制性措施出臺,從而影響汽車購買力的釋放;
第三,由于汽油價格的持續上漲,油價以及汽車綜合使用成本的大幅上升是有可能的;第四,國內汽車購買
力集中的城市,如北京和上海,軌道交通工具進入了一個新的高速發展期,其產生的替代性作用,可能影響到汽車銷售。
安邦集團的研究人員相信,未來的汽車產業和汽車市場,將具有如下特點:多元化車型、內外競爭激烈、產
品價格戰的空間日益縮小、汽車使用成本日漸上升、款式選擇趨于高檔、市場結構日趨均衡,轎車搶盡市場亮點的局面將有所
改善。
“土改風暴”改變地產格局投資力度
2003年下半年,土地治理整頓風暴席卷全國。
土地大整頓的背景,不僅僅是亂占土地、浪費資源的問題,它還牽涉到金融風險和農民利益保護。土地問題
正在成為危及社會穩定的重大隱患。
此外,各地開發區的土地大量閑置,占用財政和銀行資金,帶來金融風險隱患。
第三,土地批租環節是房地產開發中最大的暴利環節,國有資產流失和貪污腐敗案件日益增多,正在腐蝕政
府的信譽。
在2003土地大檢查和輿論準備的基礎上,2004年土地整頓的力度將進一步加強,同時各種配套改革
措施也將陸續出臺:清理并砍掉大量的開發區;對政府批地進行清理;對農民安置問題進行清查,對挪用、截留農民土地款進
行清理整頓;改革國土資源管理,引進了省級以下垂直管理的行政方式;修訂《土地管理法》,加入保護被征地者利益的內容
。土地整頓對投資、銀行信貸、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和招商引資帶來重大影響。
從目前形勢判斷,由于政策環境呈現較為明顯的約束性質,因此2004年的土地成本應該呈上升狀態,如
果不實行帶有清算性質政策的話,那么過去已經完成圈地的房地產企業將因此獲得更大的地價差。而過于激烈的政策調整,由
于整體上對經濟增長的追求未變,對城市化和工業化的方向未變,因此可能引發地方政府在相當程度上的抱怨和不配合,使得
政策執行的最終結果依舊。
綜合來看,雖然未來國務院高層希望引入“世界上最嚴厲的土地”政策,但在最終執行上,預料將逐漸走向
以法規建設為主導而不是以政策調整為主導的軌道。
土地管制問題只是中國整體經濟環境中的一個典范例子,而中國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在城市和地區經濟發
展問題上,未來更多的依靠土地運作所產生的利益,幾乎是一個不可更改的趨勢,因此中國政府的計劃部門未來有必要進行深
入的政策改革,必須以戰略規劃代替政策,以法規代替政策執行,徹底解決和避免政策出現“互相打架”,“頭痛醫頭,腳痛
醫腳”的不良及落后于現實的狀態。
至于房地產業,2003年的房地產投資延續了2002年的火爆,且尤有過之而無不及,無數的房地產商
展望2004年前景之際,均持樂觀態度。
我們認為,總體而言,2003年房地產的上升還在正常的范圍內。考慮到宏觀經濟的運行在由通縮轉向通
脹,估計這種火熱的態勢還將持續一段時間。但熱點可能將有所轉移。例如,西南地區的大城市如重慶、成都等地區的房地產
正處在上升階段,有可能成為下一個投資熱點,深圳等房地產較為成熟的地區房價近來也有上升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2004年的房地產信貸形勢不容樂觀。今年暴露出來的房地產信貸風險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如果房地產價格出現巨幅波動,將直接放大金融風險;
二是房地產業的整體利潤水平面臨巨大壓力。在競爭趨于激烈、土地價格上漲、大城市房租逐步走低,以及
建材價格大幅上漲,房地產整體利潤下滑幾乎已成定局;
三是開發區熱所帶來的銀行壞賬風險。實際上,雖然央行121文件一直沒有發布任何實施細則,但各地的
銀行還是“悄悄地”按照該文件的要求調整了房地產信貸。緊縮態勢已然顯現。
不過,2004年的房地產價格,也很難有大的波動,因為政府并不希望看到房價的大起大落。
我們認為,在2003年房地產投資增長25%的基礎上,估計2004年的房地產投資增長率仍將達到2
0%左右,總額將達到約1.1萬億人民幣。
“稅改”呼之欲出半年,土地治理整
近些年來,國內企業的商務成本呈現了直線上升的態勢,凡是有助于商務成本降低的政策措施,均將會受到
商界的歡迎,這就使得減稅等財政措施具有了實施的基礎。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中國的財政稅收連年增長,到2003年已經順利突破了2萬億的規模,其增長速度
明顯超過了經濟增長,如果繼續這樣的增長態勢,對經濟環境的壓力將會增大,不利于中國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我們認
為,根據WTO的原則,平衡外資與內資的稅率差別,實行國民待遇已經具備了具體落實的基礎和條件。
據了解,醞釀多年的中國稅制改革方案設計已經接近尾聲,有可能在2004年-2005年間出臺。
據權威人士透露,統一后的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稅率將為25%。這意味著現行的內資企業所得稅率(33%
)將大幅降低,而外資企業所得稅率(約15%)則會明顯提高。在25%基礎上,還將規定實行最低企業所得稅制度,不論
企業享受何種優惠,實際繳納的所得稅都不應低于15%這個水平。有關部門還將規范稅前扣除標準,統一內外資企業折舊水
平。
對于改革開放以來一些企業的所得稅優惠政策,將按照統一稅法、公平稅負、以產業優惠為主、減少區域優
惠的原則進行清理,除一些特殊區域外,將逐步取消地區優惠政策。
同時,對外資的優惠方式也與以前明顯不同。以前實行的是“普惠制”,即具備外商“身份”就享有稅率減
免;日后會實行“特惠制”,采取企業行為認定方式。
研究未來的這些肯定將會逐步落實的稅制改革,可以發現如下相關的影響:
首先,外資稅負將會增加,而內資企業的稅負將會減少,相應的內外資之間的競爭力表現也將呈現如是變化
;
其次,稅改,對于各地的引資大戰,顯然將是一種制約,將會大大減少“出口轉內銷”的FDI;
第三,由于國內企業的競爭力處于上升軌道,加上民營企業的力量日漸雄厚,因此統一外資與內資的稅收,
對國家的整體稅收未必就會有減收的現象出現。
以上稅制改革的措施,從總體效果上看,相當于減稅。安邦研究人員注意到,減稅通常是在經濟疲弱之際作
為一項刺激措施出臺的,但在中國經濟表現火熱的情況下,其推出的時機實際是有疑問的。研究人員擔憂的是,伴隨減稅措施
的出臺,中國的銀根是否會相應做更大程度上的緊縮?而如果不是作出這樣的政策沖銷,則相信中國的價格指數勢必又會破窗
上揚,究竟如何平衡,還有很大的未知數存在。
國內油價繼續走高內企業的商務成本
2003年國際市場由于戰爭等因素影響,平均油價超過28美元/桶。2004年國際油價走勢可能會呈
現“U”型走勢,從市場供需狀況來看,明年上半年油價大體呈下跌走勢,而下半年伴隨著市場需求增大,油價將有所回升。
從總體上看,明年全球經濟在美國經濟帶動之下復蘇,市場需求較今年將進一步放大。
目前國際石油交易主要以美元結算,市場普遍預期美元仍將維持長期下跌走勢。綜上所述,明年油價總體仍
將在較高價位運行。不過,明年伊拉克將重返國際石油市場,市場供給將大幅攀升,因此明年油價相對今年有回落的空間,由
此我們判斷,如果2004年不發生大的突發事件,國際油價平均在25-26美元/桶。
對于國內市場,我國經濟已經進入一個新的經濟增長周期,明年國內能源仍將趨于緊張,油品市場需求依然
保持旺盛,預計2004年全年我國原油進口將超過今年原油進口的水平。政策方面,2005年我國將開放成品油零售業務
,為使國內石油市場加快與國際接軌,明年國內石油市場體制改革將會加速。
但是目前國內油價形成機制仍是行政性的,由國家發改委主導,雖然名義上的定價依據是參照國際油價水平
,實際上有很大的政策隨意性,因此目前國內的油品定價機制難以反映國內市場供需真實狀況。
2005年我國油品市場將對外開放,我國油品價格將與國際市場接軌,因此,國內市場油品價格存在下降
的空間。不過,在2004年,國內油品市場定價機制改革的步伐不會太快,再加上國內油品市場是寡頭壟斷格局,市場需求
旺盛,預計2004年全年國內油價平均水平仍將居于較高的價位。
執筆:策略分析師 陳功
分析師 關鵬
分析師 張巍柏
分析師
鄒衛國
助理分析師: 冀志罡、陳偉、周龍、何宏燁、
石灝、宋曉鵬、李佳燕
審批:策略分析師 陳 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