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外匯管理局專項檢查發現
去年早些時候,伴隨著人民幣升值壓力的討論,一種說法不脛而走:數百億美元的游資進入中國企圖套利,而其中相當部分已進入房地產、信托、證券和期貨市場。
去年8月,國家外匯管理局決定,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外匯指定銀行收匯、結匯業務的專項
檢查。此次專項檢查目的之一,就是及時掌握和準確分析當前外匯資金流入情況和國際收支變動趨勢,打擊非法跨境資金流動,以進一步整頓和規范外匯市場秩序。9月,專項檢查正式開始,并于目前順利結束。正式公布的檢查結果證實,上述說法并非子虛烏有。檢查還發現,一些外匯指定銀行在收匯、結匯業務中,違規行為屢屢發生。
投機資金曲線入市
檢查發現,一些投資性公司或生產型企業,以企業注冊資本金或增資以及預收貨款的形式,從境外收取外匯并辦理結匯。通過對結匯后人民幣用途的跟蹤調查發現,這部分資金并未用于生產經營,而是轉入房地產和證券市場,或者以個人名義存入儲蓄賬戶,帶有一定的套利投機性質。
檢查還發現,部分貿易及資本項下資金以個人名義流入境內。其中一些收入的外匯來自境外機構和公司,結匯后人民幣資金劃往境內商業機構、生產企業、證券公司和房地產公司,用于生產經營、股權收購、證券及房地產投資。
借道“離岸”變相結匯
通過組織全國10300家經營收匯和結匯業務的銀行及其分支機構進行自查,以及對其中1165家銀行及其分支機構開展的現場檢查,外匯結匯、收匯方面的異常現象并非僅此一項。
國內外匯貸款通過銀行離岸業務變相結匯,是專項檢查中發現的另一類問題。檢查人員發現,境內一些企業借道中資外匯指定銀行的離岸貸款,即由中資外匯指定銀行離岸部對境內外商投資企業的外方發放短期外匯貸款后,外方再轉借給境內企業,辦理結匯,從而繞開中資外匯指定銀行外匯貸款不能結匯的政策規定,并規避可能發生的匯率風險。
國家外匯局新聞發言人就此表示,國家外匯局將于近期會同相關部門,依法對違規銀行及相關企業和個人進行嚴肅處理。上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