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析了此次調查的全部數據之后,我們有以下幾點主要發現:
1.榜首之爭:土洋大戰,國產品牌稍占上風
在本次品牌競爭力報告所涉及到的27個行業中,本土品牌在16個行業中的競爭力指數排名第一,其余11個行業則是洋品牌領先。具體而言:
(1)在家電領域,本土品牌競爭力已全面超過洋品牌。彩電、空調和洗衣機行業,競爭力指數排在前3名的均是國產品牌。海爾成為中國家電行業的旗艦品牌,其在電冰箱、空調和洗衣機行業中均高居榜首。
(2)在IT領域,聯想作為家用電腦領導品牌依然占據絕對優勢地位。而以摩托羅拉和諾基亞為代表的洋手機雖然不再具有往日壟斷地位,但國產手機短期內尚難取而代之。
(3)在食品/飲料領域,本土品牌和洋品牌平分秋色。可口可樂、雀巢、康師傅和統一等外資、臺資品牌在碳酸飲料、奶粉、方便面、茶飲品和果汁飲料上的優勢地位十分明顯。而國產品牌則在白酒、葡萄酒、瓶裝水、食用油、速凍主食等市場上表現突出。
(4)在日化用品領域,本土品牌在洋品牌的重圍中面臨突破。香皂、牙膏、洗發水、沐浴露、化妝品、潔膚品、潤膚品、洗衣粉等8個日化行業,洋品牌占據5個行業的榜首,本土品牌只占上榜品牌總數24個之中的5個,中國本土日化企業尚需更多雕牌、大寶和六神這樣的優秀品牌。
(5)在金融服務領域,由于政策限制,依然是本土品牌一統天下。
2.成長之星:土洋品牌各具成長性,韓國品牌表現搶眼
2002至2003年度,本土品牌與洋品牌的成長性表現出行業差異,韓國品牌成為消費者新寵,在家電市場表現尤為搶眼。
(1)“韓流”悄然入侵中國市場。韓國品牌在4個行業(電冰箱、洗衣機、牙膏和方便面)中的成長性都高居各品牌之首。LG表現尤為突出,在四大家電行業中(彩電、冰箱、空調和洗衣機),其品牌成長指數均位于前五名;在冰箱、洗衣機、牙膏行業中更是當仁不讓的占據了最具成長性品牌的寶座。
(2)國產品牌成長迅猛。海信在空調和彩電行業中的成長指數都排名第一,表現優異;在家用電腦和手機行業,成長指數排名前四位的均是國產品牌;在日化用品行業中,國產品牌繼續向洋品牌發起挑戰,洗衣粉、洗發水和潤膚品市場上,最具成長性的都是本土品牌。
3.忠誠度之謎:外資品牌忠誠度普遍高于本土品牌
無論在耐用消費品行業,還是在快速消費品行業,外資品牌的忠誠度整體上領先于國產品牌,忠誠度較低已成為制約國產品牌進一步發展的瓶頸。
(1)在家電/IT行業中,除海爾、聯想之外,其余國產品牌的消費者忠誠度明顯低于洋品牌,這一現象在手機領域中表現尤為突出。
(2)在日化用品、飲料行業中,最具消費者忠誠度的品牌大多是國際名牌。寶潔、聯合利華、高露潔、花王等國際巨頭憑借豐富的產品線,在洗發水、香皂、潔膚品、化妝品、牙膏、沐浴露等行業,贏得各消費層的廣泛信賴;康師傅、統一、雀巢等則在飲料行業表現不俗,成為消費者忠誠度最高的品牌;值得注意的是,以雕牌為代表的部分本土品牌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洋品牌的壟斷,并逐漸贏得了消費者的忠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