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穆易
2003年夏季,南方19省市拉閘限電,缺電陰影籠罩大半個中國。而這場大面積夏季“電荒”前腳才走,全國性的冬季“電荒”后腳就不期而至了。在很多城市,蠟燭和應急燈的生意正日益火爆,可就在一年前,它們還幾乎被人遺忘。記憶中“電力過剩”的提法還言猶在耳,拉閘限電的現象就已經重新出現在不少中心城市里了,這不能不說是給當初的政策制
定者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
應該說,電荒從根子上還是電力供給和需求之間的關系出現了失衡,其實電力和其它產品一樣,在市場經濟下供大于求和供不應求,反復交替本來也是個正常現象。
但是,“電荒”暴露了我國的電力體制問題。當前的電力缺口固然可以通過加強負荷管理“削峰填谷”加以解決,但此舉只能解燃眉之急,如不盡快進行電力體制改革,兩三年后,我國的電力市場還有可能發生更大的危機。
數據顯示,電力基建投資連續幾年滯后于全國基建投資,直接導致電力建設緩慢,電力供應總量不足。而且由于對宏觀經濟發展形勢估計不足,對電力發展速度預測明顯偏低,電力項目計劃新開工規模過小,使得近年來投產容量嚴重不足。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電力供應能力明顯滯后于經濟發展速度,是出現較大規模“電荒”的根本原因。
電力市場研究專家、上海大學言茂松教授認為,在電力市場上,電力投資市場和交易市場互為條件、互相影響,左右兩大市場的則是內部電價。我國目前正在進行的電力改革還只限于交易市場,投資市場基本沒變,依然是計劃控制,政府審批。由于電力投資周期很長,等到市場供需出現問題以后再采取措施,則為時已晚。如果不盡快建立既鼓勵投資又風險自擔的良性循環的投資機制,我國的用電難免會出現時而過剩、時而短缺的搖擺局面。眼下我國重組后的發電公司和投資公司對電力投資表現出很高的熱情,這其實不過是前一階段政府直接鼓勵投資的政策帶來的延續,不得不說帶有相當大的盲目性和投機性。目前,中央與地方,地方與地方之間,行業與地方之間,體制性的矛盾遠沒有理順。“電力中間部門太多,非常膨脹”,一位專家一語道破天機,目前中國的電力行業是典型的“家族壟斷”。
其實電力等能源是國家最大的國營生產部門,由于涉及的問題復雜,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所以也一直是政府的一塊心病。
在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當口,能源緊缺的問題在不恰當的時機“跳”了出來。日前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特別強調“要努力緩解經濟發展中的瓶頸制約。進一步安排好電源和電網建設,加強大型煤炭基地的建設。”由此可見能源政策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特別要強調的是這些政策又必須是連貫的和有前瞻性的。如果政策不當,或許我們想改變的恐怕沒有改變,而我們不想改變的卻有可能會發生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