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所長周大地作者簡介:周大地,1970年畢業于清華大學物理系,1982年于清華環境系獲得碩士學位,現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他還是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北京能源學會理事長、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高級顧問、國家“863計劃”能源領域專家委員會委員。長期從事能源經濟、能源政策和能源系統分析研究,在我國能源進出口政策、能源價格改革、能源優化、能源效率等方面均有深入研究,并在可持續發展、全球氣候變化等研究領域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曾獲2000年度經濟合
作與開發組織(OECD)國際氣候技術推動獎。
人類的生存和社會的發展都離不開能源,而全球能源資源卻是有限的。中國是個能源消費大國,能源消費總量占世界消費總量的10%以上,但人均能源消費水平仍然很低,同時我國是一個能源短缺的國家能源結構還有許多不合理的地方。2050年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面臨著巨大的能源挑戰。
在大力推進工業化進程中,如何合理開發和使用能源,以保障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全社會必須面對的問題。我國的可持續發展能源戰略至少應考慮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是如何確保為經濟發展提供可持續的能源供應,并極大地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同時還要解決和能源過程有關的環境問題。這就要求我們應長期堅持“節能優先”的戰略。
近十年來,市場經濟的初步建立,能源供需關系也曾出現了重大的變化。能源價格經過改革調整,已基本反應了市場條件下的能源邊際成本。能源相對價格水平已經不低,有效地引導了市場條件下的能源消費。企業競爭促使成本下降,降低能源成本成了許多產品增強市場競爭力的重要內容,微觀經濟性成為節能的主要驅動力;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變化,以及市場對企業生產的硬約束,帶來了明顯的節能效果。
但是,從單位GDP能耗方面分析,按照現有匯率計算,我國比世界平均能耗水平仍然高3到5倍,在節能方面的潛力仍很大,提高能源效率的任務仍然艱巨。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不能將能源短缺作為節能和提高能效的驅動力。一些能源供應部門作為企業,難免產生開拓市場刺激能源消費的動機和做法,以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和經濟利益。同時,從國民經濟的發展需要看,保持必要的較高增長速度,擴大內需將成為今后相當一段時期的主要經濟政策的努力方向。為此,必然要鼓勵終端消費包括能源消費的擴張,鼓勵新的消費以拉動需求,包括新的用能途徑,其中建筑用能,交通用能的上升將比較明顯。
另一方面,當能源供應出現平衡的時候,社會對能源部門的經濟效益和其他相關社會問題(如能源行業的就業)的關注和實際影響,遠遠大于節能的呼聲。對長期的能源平衡和能源安全的關注,難以和短期的、直接經濟運行的利益取向有機地聯系起來。在過去一段時間內,政府對節能和能源效率的重視程度實際上是下降了。
能源效率的提高不能單純依靠市場機制。雖然市場競爭和產業升級可以對提高能效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使按單位GDP計算的能源消費效率提高。但是,這種單純由市場推動的能效提高是相對有限的。
由于我國的城市化和工業化過程仍需要經歷至少30年的時間,產業升級的水平將長期受到二元經濟結構的影響,按GDP計算的能源效率可能將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難以趕上發達國家的先進水平。
進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我國資源性的成本,特別是能源的成本,將不具有競爭性。煤炭生產的成本由于安全性的考慮和環境的壓力,有可能明顯上升。石油的價格已經國際化,由于資源的分布和長距離輸運,天然氣的價格可能要高于很多國家。
從長期發展的要求來看,我國到2020年左右,必須把基本的能源技術水平提高到當時的國際先進水平。
因此,節能光靠市場經濟的自發作用遠遠不夠,長期堅持節能優先必須成為我國可持續發展能源戰略的一個重要基本點,使能源效率提到一個沒有先例的高度。必須在政策介入方面找到新的途徑。文章來源:經濟參考報發布日期:2004-1-5星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