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采訪經歷給我們每一個人都上了一課,讓我們認識到新聞從業人員所肩負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感
本報記者葉加
今年6月下旬,在京城抗SARS之戰中起著舉足輕重作用的小湯山戰地醫院,在送走一批
批治愈的SARS患者后,被暫時關閉,從各地部隊抽調的軍醫們也陸續撤離。在此之前,我們一班記者決定奔赴小湯山醫院,去采訪那些在小湯山治病救人的可歌可敬的醫生、護士。
6月21日是所有SARS患者全部撤離小湯山醫院的第二天,我們走進了這個神秘、又令人有些恐怖的小湯山醫院。
那是一個祥和的上午,一切都出奇的平靜,接受記者采訪的吳醫師,是負責SARS患者飲食的專家,當時她還沉浸在前一天與那些患者離別時的幸福中,她說那是一種復雜的心情,有辛酸,更多的是勝利的喜悅。
遠處,一群已卸去白衣的護士們,回歸了她們草綠色的軍服,在一起嬉戲。說嬉戲不為過,畢竟她們才有十八九歲,還會在相機面前擺出各種POSE爭相扮靚,笑聲如響鈴般明快悅耳,而帶她們的劉醫師看到這樣的場面,也情不自禁地在樹陰下抿嘴微笑。
劉醫師不善言辭,話語不多,我們甚至不能從他那里獲得什么有價值的材料,卻從中感悟出一種真摯。他向我們描述了那段經歷,眼里閃著淚花,說到激動時,甚至泣不成聲。
吳醫師曾寫有一篇《懷念戰友》一文,這樣寫道:“是戰士,就是要奉獻,……疫情就是命令,沒有更多的顧慮,所有的就是義不容辭,把深深的思念埋在心里,義無返顧地奔赴戰場。”
這段采訪經歷給我們每一個人都上了一課,讓我們認識到新聞從業人員所肩負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感。是那些為了人民事業不顧個人安危的醫生、護士們給了我們這樣的人生履歷。我相信,他們不光救活了SARS患者,也激活了一個時代的飛速進步。
曾經愛過,曾經痛過,曾經彷徨過,曾經執著過,那些所有的歡笑與淚水,都在2003年的春夏之交,在那個叫小湯山的地方上演,使得原本平凡的土地,在每個人的心中都刻上了不平凡的畫面。
幾乎所有被采訪到的醫生、護士都說,再來北京時,一定要再到這個地方來看一看,也許那時已物是人非,但這是他們心靈永遠的寄居地,一個為之不惜生命代價全心全意付出的心靈寄居地。當他們回憶歷史長河中那驚心動魄的一幕時,其實他們已被定格,在那個畫面中,一定有淚水,也一定有微笑。
葉加2003年主要作品:
《告別小湯山·綠衣天使的真情流露》《巴金的家、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