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是個股最大的推動力-訪瑞銀中國首席策略師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1月03日 09:02 上海證券報網絡版 | ||
中國證券市場經過幾年的調整,已經進入了機構投資者時代。去年下半年引入的QFII制度,促進了市場投資理念的國際化。作為成熟的投資者,國際機構投資者不僅能夠為國內投資者提供典范,而且隨著管理資產的市場份額比重增大,其投資文化在市場中將進一步顯現“示范效應”。了解國際投資機構的投資理念、選股標準,對于廣大投資者無疑是非常寶貴的借鑒。 為此,上證報記者專訪了瑞銀華寶中國首席策略師陳昌華先生。在過去12年的職業生涯中,他一直研究中國股市和中國上市公司。 記者:寶鋼股份、中國聯通等大盤股在2003年市場上的出色表現,前幾年很少看到。您認為這種態勢在2004年是否還將延續? 陳:藍籌股的價值得到體現,這是全球任何一個股票市場的趨勢。只不過,每年的藍籌股都不一樣,去年引領市場的藍籌股不一定是今年的領頭羊。中國股市已經基本告別了同漲同跌的時代,兩極分化開始出現,今年這種趨勢仍將繼續。 尋找今年領漲的藍籌股,關鍵就是看公司的盈利能力,盈利是推動未來股價發展的根本因素。比如說,去年在中國股市表現最好的前50家公司前9個月的盈利相對于其他企業也是最好的,而且盈利增長最快。 記者:為什么去年表現出色的是寶鋼股份、中國聯通這些股票?今年又會是哪些股票引領風騷呢?如何來判斷每年市場的領漲板塊? 陳:我想,這就要從經濟周期發展的角度去分析。在過去20年中,中國工業生產總值的增長幅度在10%至12%左右,現在達到17%至18%的水平,已經遠遠高出了平均線。我認為中國經濟的這一輪增長周期已經快接近頂部,可能在今年年初達到最高峰。另外,中國經濟已經慢慢出現了通貨膨脹的跡象,糧食、食品的價格也開始上漲。我預計,到今年下半年,經濟可能會有所降溫。通常來講,經濟周期結束的時候,投資會開始下降,消費開始啟動。因此,今年投資者可以關注與消費有關的企業。當然,名義通脹率并不意味著企業的產品價格也能提升相應的幅度,相反,企業還要承受原材料上漲的因素。因此,投資者要考慮哪些企業的原材料比較能夠抵抗通脹的影響。 記者:具體而言,哪些行業您認為與消費關系密切? 陳:比如航空業,這是一個與消費緊密相關的行業。因為非典的原因,市場大大調低了航空類企業的盈利能力。由于航空公司、機場的固定成本很大,因此總的成本受通脹影響幅度比較小,銷售的增長能夠很大程度反映在盈利上。 通訊行業我也比較看好。一來這些企業受經濟周期影響不大,二來他們的固定成本也很大,受通脹影響也會小一點。 至于電力行業,我看好的是水電業。這類企業不需要原料,不會受通脹影響,而且原料基本上不可能出現短缺。 記者:那去年很受市場關注的鋼鐵、汽車板塊呢? 陳:原料價格上漲可能對這類企業影響較大。這種影響可能會在今年下半年體現出來。 記者:我記得您曾經表示,瑞銀華寶對銀行股持謹慎態度,現在呢? 陳:目前政策的因素對銀行很有利。我們持謹慎態度的主要原因,是去年中國的銀行貸款增長太快,可能今年會慢下來。對銀行來講,放貸多并不總是好事,這不同于銷售增長之于制造企業的意義,況且中國的銀行普遍資本充足率不高。所以,我們對銀行股相對謹慎一點。不過,有些中小股份制銀行著力開拓新業務,比如信用卡,還是很有活力的。 記者:總體而言,您預計今年中國的股市會呈現怎樣的態勢發展? 陳:如果說指數,那就比較難,而且意義也不大。中國股市兩極分化的局面剛剛開始。綜合指數里包含的股票太多,很難講哪一方面的力量將對股指有較大的影響力。 對投資者而言,重要的不是指數的漲跌,而是選擇好的個股,選擇盈利能力強的公司。在美國,在網絡股狂熱的90年代里,雖然股指大幅度飆升,但也沒有出現同漲同跌的局面,而是某一類股票大幅度上漲。 記者:您對中國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總體上作何評價? 陳:1994年,中國上市公司的平均資產為8億元,銷售收入為5億元,盈利平均為6000多萬;但是到了2003年,上市公司平均資產規模達到了40億元,但銷售額只有20億元,平均盈利不超過1億元。可見銷售和利潤的增長低于資產的增長,而且資產周轉率(銷售額與資產之比)已經不到0.5。 不過看平均值對一些企業是不公平的,因為企業之間的差別太大。有些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很強,凈資產回報率也高。比如,寶鋼股份的盈利能力在國際同行中也屬于領先地位。 目前,國內上市公司總體資產收益率并不高,但也有超過20%的公司,這類公司就是我們跟蹤的對象。 記者:您在考察企業盈利能力的時候,主要會參照哪些指標? 陳:我們會綜合上市公司的各項財務指標,尤其重視企業的現金流狀況。其一,現金流數據比較真實,很難包裝;其二,現金流能夠反映出目前企業真正的經營狀況。有現金的企業是我們比較喜歡的。 記者:對于同時可進入A股市場和其他市場的QFII來講,你們評判A股公司和H股公司的標準是否一致?您在評價A股上市公司時是否與評價國外公司一致? 陳:國際投資者對A股公司的定價方法、調研方法與H股或者其他股是一樣的。我們向投資人介紹某家公司的時候,也不會強調說這是一家A股公司,從而認為它的股價應該比同類的H股高。當然考慮到A股含有一部分非流通股,A股的價格會包含一種對非流通股補償的預期。 國際投資者進行的是全球的投資組合,他們看重的是企業的盈利能力、成長性,并不是非要投資中國公司不可。因此,所沿用的評判標準是一樣的。 記者:您談到選股最重要的是看企業的盈利能力,但是否同時也會關注一些技術指標? 陳:選股的時候,我們只考察企業的質地,只有在買賣股票的時候,才會考慮到合適的價位,而不會因為技術指標來選擇股票投資。 (上海證券報記者 鄭曉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