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周刊記者 尹東偉 實習生 朱新華
冠軍素描
廣東樂百氏集團早已是聲名在外,如今它把自己的閑置廠房租給了同在中山小欖鎮的一家同樣與水有關的振華公司。不過,這間振華公司卻不生產純凈水之類的飲料,而是專門
生產水族器材設備,說得簡單點,就是金魚缸。難道這個小玩意里頭也有大乾坤?
中山振華電器有限公司創建于1983年,逐年發展壯大。公司集科研、生產、營銷為一體,是目前亞洲水族器材設備最大的生產基地。旗下的佳寶(JEBO)品牌水族器材系列共10多個品種、300多種型號,行銷全國及國外數十個國家,年產值約2億元人民幣。
1997年,振華公司與外商合資組建振華水族用品有限公司。如今這家公司也成為跨國的水族箱及寵物用品專業生產基地。
冠軍對話
麥振強和我以前印象中的珠三角民營企業老板不太一樣。他能言善辯,有時更是慷慨激昂,言語間不時論及中山及小欖的工業發展布局和方向,這時他更像一個主管工業的鎮政府官員。但麥振強卻說自己是工業天才,他最想做的就是兩件事:鉆研技術和工藝,培養工業人才。麥振強的企業之路也再次印證了隱形冠軍們的某些共同法則,比如:規模化,采取各種辦法成為行業第一;專業化,只在一個相對狹窄的行業經營,不受過多誘惑;標準化,建立生產和營運管理的標準,不斷復制;還有就是中國式的克勤克儉,努力挖掘每個改進成本的機會。
年年有余
贏周刊:我們只是從花鳥魚蟲市場或水族店那里對水族有一些感性的認識,但從產業的角度來看,水族產業實在太陌生了。
麥振強:在歐美等西方國家里,人們一直是以養貓狗等寵物為主,魚是第為次寵物,外國人就叫外部寵物,而侍弄水族的人群還不到養寵物的一半,前后兩者的比例約為7∶3。而在中國,恰恰是以水族為主,慢慢才出現寵物。
早期中國養魚很簡單,用一個很簡單的玻璃魚缸把魚養起來。第二代的魚缸是用膠片、玻璃片來做成。第三代魚缸是用外國引進的一種玻璃膠、硅銅膠做成。第四代魚缸開始是用有機玻璃,日本開始有幾種是玻璃弧型魚缸及國內一些簡單弧型魚缸不規范配置,然后再做一些工藝美化。第五代則綜合了很多國家的特點,像日本、德國、美國等,變成了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一種魚缸。中國傳統文化里一直有著年年有余的說法,人們對于養魚向來比較有興趣,把它看成是一種吉祥物。所以第六代的魚缸,有很多理念,包括掛歷、燈光、里面的過濾、外面的過濾,還有配套裝飾,這樣既可以成為家居的一部分,也可以成為休閑生活的一部分。我們還借鑒了國外生態系統的理念,把海底世界,或者把大自然搬到家里面來,把水藻、魚、動物移到一起來,相當于一個水族生態,水族生態中要養草,草進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隨之產生的氧氣,剛好給魚呼吸,魚的糞便也可以給草提供肥料,這樣就形成了一個生態循環。
從中國的國情出發,我判斷今后中國的寵物只能占25%左右,75%還是水族。中國有這樣的文化,這就是最好的平臺。所以,中國的水族市場還大著呢,產業化也才剛剛起步。
技術驅動
贏周刊:振華發展到今天的地步,在產品和技術上有什么獨到的地方?
麥振強:在產品方面,我們有八個字:防潮、節能、耐用、環保、低噪音。我們做這個行業就要做成世界一流,做成世界一流就要節能。大自然的能源不是取之不盡的,人類的發展必須節能。現在一些地方生產的電飯煲、電風扇在一定程度來說都會浪費地球的能源。我以前做過節能燈泡,所以我有一種概念就是千萬不可浪費地球資源,我們應當愛護地球。要把產品做到盡可能節能是我們的最終目標,現在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愿意跟我們合作,就是因為我們做到了節能環保、寧靜這一塊。
贏周刊:技術分為兩塊,除了產品思想概念,還有產品品質,這一塊你們是怎么做的?
麥振強:產品絕不是檢測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沒有基本技術而去做產品,會使得產品不合格的。我們所用的人都是有專業技術的工人,如果不這樣的話就會對顧客不負責,對自己不負責。從工藝到流程,我們都嚴格管理,我們的原材料也都是非常好的。
我們產品的研發方向是根據我們自己的性格、特點,結合我們對市場需求的認識來發展。
可以說,產品的生產過程中,工藝是很重要的。你首先要懂得工藝才能生產好的產品。把工藝源頭找出來,把懂工藝流程的專業人員找出來,共同來研討,共同來開發產品,互相交流經驗。
我們不是大企業,優秀人員沒有那么多,不可能聚集全世界的優秀人才,所以老板也要精通技術,要精通各種工具。我們從老板開始慢慢培養人才,只有在老板精通之后才能去培養員工,培養出具有專業水準的人才。
所以你問我的理念,我一定要根據員工的特點和愛好來發展,像小欖鎮很多都是農民出來做工,文化程度很低,你要向他們灌輸這個理念就非常的困難。所以我們首先是培養熟練的工人,讓熟練的工人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而中專生一般是做一些專業技術。現在我們這里也聚集了很多大學生,我們也沒有具體的路線,我們是一邊走一邊干,一邊學一邊幫他們改善,但是要求他們要全面發展。
贏周刊:愛因斯坦說過這樣一句話:想像力是引導技術的東西,在激發員工的技術創造方面,你們是如何配置人力的?
麥振強:我們主要是培養熟練的工人,其次才是技術員,第三是作業工程師,第四才是設計開發工程師。如果一個工廠有很多工程師,沒有熟練的工人是沒有用的。你有多少個工程師,有多少個技術員,有多少個熟練員工,這個比例配置一定要合理。在我們振華,一個熟練工程師配10個技術員,10個技術員配100個熟練工人,形成一個技術生產的金字塔。不能一大群都是工程師,這樣費用很高,而且工廠也很容易衰敗。
伙伴天下
贏周刊:除了自身的技術人員,產品開發方面,你們和外面的機構有沒有合作?
麥振強:以前也有外面的專家參與,是廣東海洋研究所的一位研究人員,北京大學畢業的,在廣州與我們有點合作。現在,我們和外國水族專家銷售專家的交流也很多,包括研究觀賞魚的、海藻的。總之一句話,我希望有更多的人都參與到我們這個行業中來,大家一起來探討、合作。
贏周刊:你們在品牌的定位和發展上是怎樣考慮的?
麥振強:品牌意味著品質和美譽度。我們公司之所以叫振華,里面就有振興中華民族工業的意思。品牌是民族工業走向世界最好的傳播方式。我希望把振華公司的品牌--佳寶,發展成一個國際性的品牌,使它成為國際水族大家庭中的一員。我們與外商合資建廠后,隨著產品走出國門,佳寶這個品牌也為更多的國外客商所認識。我們努力向國際水準靠攏,換來的是更多的人來與我們合作。有了品牌這個利器,即使在合作中產生了摩擦,別人也會努力與你溝通。
在品牌的傳播形式上,我們專門布置了一間接待外商的產品陳列室,我們公司的網站和產品宣傳手冊也都是中英雙語的。此外,我們還經常在環球資源的雜志和網站上宣傳我們的產品。
贏周刊:你們在國內的銷售渠道是如何搭建的?
麥振強:水族器材設備有點類似空調,并不是一個完全的最完美的產品,需要經銷商做好相應的配套和安裝布景服務,才能最后銷售給顧客。所以,振華和經銷商的關系并不是一個簡單的買賣關系,而是緊密的合作伙伴。振華只做硬件,經銷商則去做軟件配套,比如地柜、布景、水草等。水族器材設備的銷售終端包括家居廣場、超市、園藝店、鮮花店、裝修店、水族店以及綜合性購物廣場。這些終端都由當地的經銷商去開拓和管理。我們在國內近二十個省份都發展了一、二級代理經銷商,這些經銷商都是要經過考驗的,先給租金,慢慢從零做起,做好了再給他們管理,負責規定區域的產品經銷。
振華情結
贏周刊:聽說您早期在固力集團,還是一個制鎖專家。怎么會去做水族器材?
麥振強:從1970年開始我就在固力做,那時叫中山無線電廠,我在廠里主要是和發電機、電動機打交道,也學了機床方面的操作。后又從事鎖研發生產,振華最早應該是從1983年開始的,與黎桂明兩個合作辦振華,我是1989年才正式離開固力的。水族器材和電機有很大的關系,我是發揮了無線電的特長開拓思路,所以才能夠取得現在的成功。
贏周刊:你的公司名和姓名一樣,也有一個“振”字,很有意思。
麥振強:剛開始做水族器材的時候,又是漏水,又是爛魚缸,玻璃罩怎么會漏水都不知道。我們非常頭痛,畢竟不是這方面的專業人才。但是,越有難度我們越要做,越有難度就越有動力。現在,我們的魚缸比別人的先進多了。我以前是技術員,做發電機的,我現在給我的員工上課也講求簡單,以講故事的形式來給他們講電流,講機械,什么事情都要一步步來。我現在做生意,我寧愿賺少點錢,也不愿做些劣質的產品來欺騙消費者。一個企業家應該要有軍人作風,要有臨危不懼的風格,要有民族情結。
冠軍背景
水族產業在西方已經是一個比較成熟的產業,屬于更加龐大的寵物產業的一部分。在國內,水族產業還未完全成型,處在一個較低的發展水平,但隨著國內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水族產業正面臨著方興未艾的發展良機。
從產業鏈上看,水族產業可以細分為水族器材設備、觀賞魚養殖、布景及水草栽植三大部分。這三個部分有機融合,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水族生態系統。
水族器材設備包括:水族箱、潛水泵、過濾器、加熱管、制冷機、噴泉泵、增氧機、二氧化碳生成器、生態燈等。這些設備組合在一起,人工營造并維持著水族生態系統的代謝運轉。
去年,在北京展覽館舉辦的中國國際寵物水族產品展中,共有國內企業及美國、法國、德國等國家的200多家企業參展,展出面積達1.2萬平方米,在參展企業中,寵物企業和水族企業各占50%。開展的第一天,展覽會就接待了40多個國家的300多名買家。與國外相比,我國水族市場還只能算起步階段,在日本10%~15%的家庭有水族箱,而我國只有1%~2%。
從產業發展趨勢上看,許多國外大的采購公司開始盯準中國這個市場,把長遠的目標放在中國。這是因為,首先是我國有價格優勢,現在市場上一個進口的水族箱價格在1萬元左右,而國產的只有它的1/5。第二是技術提高得快,適應國際市場競爭。國際市場有的產品我國幾乎都能同步跟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