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學院院長專訪Dean誷Interview
許羅丹:承揚最美麗的文化
“我比較相信口碑。從事教育最重要的是為學生提供最好的學習條件和環境,是不是第一,應該由市場來決定。”
文/王薇
2002年的財富沙龍,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副院長許羅丹教授的一句話讓現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知識、科學、文化沒有國界。我們應該向世界最好的地方學習,同時我們承揚我們最美麗的文化。”
清晨的中山大學校園里,嶺南學院白色大樓的現代風格顯得特別引人注目。擁有120年的久遠歷史背景,又置身于中國市場經濟最成熟的廣東,嶺南的MBA教育會有什么風格?商業氣息和市場價值在這里會得到特別的體現嗎?
推開許教授的辦公室,進入視線的卻首先是墻上一塊方正的木刻,上面雕刻著毫無商業氣息的幾行小字:“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于心,豈能盡如我意,但求大局維持。”
“嶺南精神”
《經理人》:身處南中國商業氣息最濃的廣州,嶺南的學員構成是什么樣的情況?學員會不會更具“商業氣息”?
許羅丹:嶺南和MIT合作的IMBA,學員大多來自國企和外企,廣東學員的比例占50%;和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合作的EMBA,生源的80%來自廣東和亞太;我們今年新推出的醫藥衛生高科技管理EMBA項目,80%的學員來自廣東的醫學界,大部分是各大醫院的院長,這樣的學生構成,使我們有機會把他們從優秀培養成杰出。
MBA教育與學校所處的市場環境有關,我們發現,在廣東這樣的環境下有一樣東西你不需要教,那就是對市場的認識。但廣東的學生會更“現實”,這個現實不是說教學上整體要求低,而是他們要求老師告訴他,這個案例能幫我解決什么問題,事情如果發生在我身上我該如何去做?教科書上的理論知識和有用的實際應用之間有個轉化過程,我們的學生對這個轉化過程非常有興趣。
《經理人》:與北大、清華、人大等北方名牌大學為龍頭的“北派商學院”相比,嶺南在培養MBA方面有什么不同的方式和理念?
許羅丹:我記得一個已經畢業的MBA學員在推介會上說:“我們來嶺南,得到更多的是一種精神。”嶺南的文化一定是不輕松的。我們有悠久的歷史,有著許多很感人的故事,讓你每時每刻都會覺得,你不光是在這里學習,還在這里經營著一個巨型的“合資企業”,嶺南擁有優越的國際教育資源和百年老校的校友網絡,我們努力地利用這些資源幫助學生提升他們職業生涯的質量,回報社會,這是我們的“嶺南精神”,我們承揚這種文化。《經理人》:在全國的MBA教育中嶺南具備競爭優勢嗎?學員認可嶺南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許羅丹:他們感興趣的是兩個東西:一個是很多人希望能有一個國際學位,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能授予國際學位證書里品牌最好的。目前在華的外國項目合作中嶺南提供的是最頂尖的,這一點很實際。另一方面,是我們的承諾,我們將互相不可缺的東西放在一個地方。我們在EMBA的課堂安排兩個老師(國外的和國內的)同時授課,為學生提供不同視角的分析,大大提高了知識轉化過程的質量,在近年的國際管理教育的討論中,這種模式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
“Global,Local”
《經理人》:嶺南堅持所有的課程全外文教學,這樣在某種程度上是否不利于學員對課程深刻的了解?
許羅丹:全外文的教學,的確阻擋了一部分優秀的管理者來報名,可能有人會認為中文教學理解更深刻,但對于學員來說,克服語言的障礙本身就是實現國際化進程中的一個挑戰。一個跨國公司的總裁曾經說:“如果你認為談到深刻的地方就要用中文表述的話,那在商務談判中,你和德國人談判問題時,進入最關鍵的時候,難道你能夠停下來說‘還是讓我用中文表達’嗎?”
《經理人》:與MIT的合作如何全部采用MIT的課程原版內容,這樣的教學方式對中國的MBA教育最重要的意義是什么?
許羅丹:從表面上來看,我們的書、案例、材料都是采用MIT的。最主要的收獲是讓我們有機會深入地學習他們的先進辦學經驗,我們有時在討論,到底美國的東西哈佛的案例對中國的MBA教育貢獻在哪里?我們覺得最大的貢獻在于用一些經典的知識來訓練大家對基本理論和概念的認識。要為中國的商業發展服務,一定要加入中國的現狀和事實,但如果沒有教科書的知識,談不上轉換。教育要給人一些長遠的理性的思考。MIT對我們最大的幫助是我們有信心,我們站在70年歷史的巨人的肩膀上,能讓學員共同建立和相信一種國際的規則語言。
《經理人》:學員反應如何?這樣全西方的案例和他們平時的工作有所沖突嗎?
許羅丹:學員喜歡我們提出的“Global,Local”概念,我們要有全球化的眼光和思路,但要腳踏實地地推進和實現。
文化的差異必定帶來沖突,但同時也能帶來機會。我們曾在MBA課堂上做過這樣的實驗,把案例中的人名和企業名稱改成中國化的稱謂,講完之后我們問學員,這個案例發生在哪里,他們立即回答說就在中國啊。這很有意思,這個實驗也從另一方面告訴大家不要對國際的案例那么排斥。MBA教育有相當一部分(至少50%)來自課堂的討論,來自彼此經驗的分享。
相信口碑
《經理人》:中國的MBA教育是否開始進入了品牌時代?我們的MBA教育與國際一流水平的差距到底是什么?許羅丹:MBA教育和商學院的發展,與學員以及市場本身的發展密切相關,中國的MBA教育和中國的市場經濟一起成長,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競爭各種資源,從而來決定商學院的市場定位。教育要在社會責任和工作能力之間權衡一下,要量力而行。和頂級商學院合作,我們感覺到距離,但我們可以和他們對話。
《經理人》:MBA排行好像總和南方的學院無關,嶺南有何感想?對于排名,嶺南有什么具體的計劃和具體的目標嗎?
許羅丹:市場需要了解商學院,商學院本身也要知道自己在什么位置上,排名是個有巨大需求的商業行為。嶺南的EMBA和IMBA項目最近在國內最有影響力的排名榜中分別排在第4位和第11位,排名本身有不同目的,例如幫助申請人選擇適合的學校和項目,引起社會各界對學校或項目的關注,向學校提供市場的需求信息等等。我們會認真對待排名結果,因為這是學員了解MBA的重要參考因素。
我比較相信口碑。從事教育最重要的是為學生提供最好的學習條件和環境,是不是第一,應該由市場來決定。《經理人》:商學院在社會發展中所充當的角色是什么?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將這個理念傳達給學員?
許羅丹:我們鼓勵在教學相長的過程中,不斷創造一個對社會有用的價值,提升學校、教師以及學員對社會的責任感。商學院一定要有前瞻性,才能和社會、和商業的其他部門協同共進。
從去年開始,我們已經有畢業生加入到國際非贏利性的組織去,這是令我們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他們的工作是幫助在華跨國企業提高勞工標準、保護勞動環境等方面做出努力。我們會淡化我們的學員去了什么企業,擔任什么職位,而強調他們在企業的位置和功能,我們更多地幫助他們認清自己在市場上的比較優勢,我們希望他們在不同的崗位上受到歡迎,并能做出不可替代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