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郭蕾)日前,摩根斯坦利亞洲首席分析師謝國忠撰文指出,中國是2003年全球經濟轉向強勁復蘇的關鍵所在。不過他同時表示,由于中國目前正努力給高速增長的經濟降溫,其在今年對全球經濟增長的推動力將會減弱。
他指出,中國是2003年全球經濟轉變的關鍵所在。2003年全年,中國進口可望增長1200億美元,將超過美國1000億美元的增長。而中國進口增長中的逾80%都來自原材料和設備。
中國需求的增長將幾乎所有商品的價格都推高了。鎳的價格已經以80%的升幅遙遙領先,銅、錫和鉛的價格也上漲了逾40%。
中國設備進口的增長是拉動日本及韓國出口增長最重要的因素。歐洲設備出口國也因中國需求的增長受益匪淺。該因素幾乎可以說是全球設備生產商盈利增長最重要的因素。
謝國忠稱,美國的消費和中國的生產調制的雞尾酒,已經把全球經濟灌得滿面紅光。然而,2003年下半年的全球經濟很可能是被上半年受到突發事件牽制的需求夸大了。此外,面對資源的匱乏和結構的失衡,為維持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中國正努力給高速增長的經濟降溫。因此,其對全球經濟增長的推動力將會減弱。
盡管如此,謝國忠認為,由于2003年第一季的經濟增長基數較低,2004年上半年大部分亞洲國家和地區經濟將獲得比較高的年增長率。韓國去年的信貸泡沫已經破裂,相信今年的需求將會出現報復性反彈。因此,除中國外,2004年亞洲大部分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增長都將比2003年強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