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中國研討會”會議紀實
本刊記者耿馨雅/文
今年以來,中國宏觀經濟用非常好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即使經濟在第二季度受到非典的嚴重影響,目前經濟學家們對全年GDP的普遍預測也認為至少增長8.5%。與此同時,代表
經濟增長的鋼鐵、電力行業的上市公司,業績與股價的表現都非常出色。而今年獲批進入中國證券市場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也適時分享了中國經濟增長的果實。為了進一步了解經濟發展趨勢和QFII的投資理念,12月20日,《證券市場周刊》在北京舉辦了“投資中國”研討會。
參加這次會議的主要有中國證監會、國家發改委、國資委和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的有關專家、經濟學家、QFII代表、國內投資銀行及證券公司代表,以及主辦方中國證券市場研究設計中心的領導。(具體名單見附表)中國證券市場研究設計中心總干事王波明首先代表主辦方致詞,他說,盡管QFII開放時間不長,規模至今也僅17個億美元,但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開端。這兩年中國經濟增長比較出人意料,有數據表明,今年上市公司的利潤整體上漲了35%左右。在這種情況下,QFII進入中國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
他認為,從目前的情況看,由于股市已經經歷了兩年的下跌,而同時從2000年開始上市公司業績逐漸增長,泡沫正在被一點點擠出,具有投資價值的股票浮出水面。這個時候外資進入,當年就有了可觀的組合投資利潤。與此同時QFII也為中國證券市場帶來了深入研究的行業報告,帶來了對整體供求關系的深度預測,使得市場正在逐步向機構投資方向轉變。正是由于中國證券市場與外資機構的相互正面的影響,市場發生了可喜的變化。
接下來的發言中,有關部委的專家先后對中國的經濟現狀、中國的改革和中國的產業政策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闡釋,經濟學家們對中國的經濟進行了回顧與展望,QFII的代表們則介紹了他們的投資理念和策略,同時也談到了一些市場制度方面值得完善之處。從宏觀到微觀,雖然在一些細節的地方還有爭議,但達成的基本共識就是投資中國正當其時。
最后,中國證監會主席助理汪建熙表示,很感謝《證券市場周刊》舉辦這個討論會,給關心和參與中國證券市場的各方面人士提供了一個相互交流和探討的機會,希望今后繼續加深溝通和了解,為中國證券市場更好地發展各盡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