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經濟占世界經濟的比重日益增大的時候,我們不可避免的成為影響世界經濟的重要經濟體,同時,世界經濟也
更廣泛而深入地影響我們。當羅奇頻繁出入中國的時候,我們看到了世界關注中國的身影,當謝國忠專注研究我們的金融改革
的時候,我們看到了世界需要一個穩定繁榮的中國,而國內專業人士陳瀟瑾對銀行上市的獨到見解告訴我們:改革要認真。
-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史蒂芬·羅奇
〓〓世界發現了中國。而且很合乎情理:我繼續認為中國將是21世
紀最偉大的經濟發展故事。沒有哪個經濟體是完美的,通向繁榮的道路往往并不平坦——大大小小的問題為增長戰略帶來嚴峻
的挑戰,中國也不會例外。實際上,中國正面臨如下局面:中國政府正推出措施以遏止近期經濟中出現的增長過快勢頭。此舉
意味著中國的下一個增長驚奇可能是經濟增長速度的回調——可能嚴重影響全球經濟和世界金融市場的走勢。
放緩是現實的
需要
〓〓兩大因素表明中國經濟需要放慢增長步伐——信貸泡沫和通貨膨脹。
〓〓自2002年下半年以來,國內銀行貸
款增長速度急劇加快;在2003年11月底之前的12個月內,未清還借貸迅速增長了21.4%,這比1997—200
2年的平均11.9%增幅高出幾近一倍。很快就有證據顯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向國內龐大的國企網絡提供資金是借貸增長
加快的主要原因。
〓〓不妙的是,國有企業仍然是中國經濟中最不堅固的板塊之一。由于有過多貸款流入國企,爆發新一輪
不良貸款危機的風險越來越高,這恰恰是中國金融業改革正致力消除的癥結性問題。
〓〓與此同時,房地產泡沫日益明顯,
特別是在上海,還有其他相對富裕的沿海地區。在很大程度上,越來越多資金流向具有投機性的房地產開發項目,似乎也是銀
行過度貸款的副產品。此間也有跡象顯示基礎設施投資過剩。
〓〓中國的通脹動力已發生了重大變化:在經歷了長達15個
月的通縮期之后,中國經濟在2003年初重上通脹為正數的軌道。盡管緩慢但可以肯定的是,通脹速度已開始加快。
〓〓
剛公布的2003年11月通脹報告結果令人有點不安——按年同比上漲了3%,為近7年來的最大升幅。中國通脹的組合成
份很重要——但與發達國家所側重的因素不一樣。最近的升幅主要是受糧食價格上升帶動,目前糧食價格的年度增幅為8.1
%。
〓〓不論是否與氣候有關,對一個有約三分之二人口仍生活在貧窮線水平的國家來說,這是個大問題。在計算中國的通
脹率時,我們要有別于西方國家的那種在計算“核心”通脹率時不納入糧食數據的做法,因為中國不具備那樣的條件。
〓〓
與此同時,有跡象顯示其他經濟范疇的價格也不斷提高——特別是在必需消費方面,比如公用事業(4.6%)、醫療保健(
8.1%)和教育(3.9%)。同樣情況也見于房地產行業,住房租金在11月份上漲了3.7%,這進一步鞏固了顯著上
升的多種建材比如鋼鐵和水泥的價格——這種情況已引起了中國央行的注意。
中國經濟還未過熱
〓〓中國經濟是否過熱?
答案是不!起碼到目前為止還不是,但假如有關當局坐視不理則有可能現實。正是基于這個理由,中國央行已采取了先發制人
的做法以遏止信貸膨脹的勢頭。中國人民銀行于8月下旬公布并于9月下旬將銀行存款準備金率由原來6%提高至7%。
〓
〓這反映出中國還沒有一套西方國家采用的所謂以投資工具為基礎的金融傳送機制,銀行——特別是四大國有銀行——從政策
公布的內容及按照此等原則收緊信貸可以看出。現在看來,處方已見功效。銀行借貸由本年頭3個季度的平均每月增長27
50億人民幣大幅度下降至在10月和11月份的平均僅增長800億人民幣。
〓〓我認為此舉有可能給全球經濟帶來重大
影響。亞洲其他經濟體尤其容易因中國步伐放慢而受到沖擊。
〓〓中國進口快速成長——本年迄今增長39%——已成為推
動同區其他國家外部需求的重要原動力。在2003年頭9個月,輸往中國的出口占日本總出口增長的66%;韓國方面是4
0%,臺灣則為令人詫異的97%;至于規模較小和多樣化的東協(東盟、亞細安)經濟體,中國占他們本年出口增長中的比
重介于20-30%之間。
〓〓從中國需求取得動力養分的不單是亞洲。在本年頭8個月,輸往中國的出口占德國總出口增
長的56%,在美國則為21%。如果中國現在就慢下來,我相信連同歐、美和整個亞洲都會受到影響。
〓〓有趣的是,中
國進口需求放緩的早期警告訊號現在就已得到佐證:11月份貿易統計數據顯示,進口增長按年同比大幅度下降至28.4%
——仍然強勁但已遠低于在本年頭10個月的接近40%的增長速度。這可能是即將發生的中國內需放緩的首個無情指標。鑒
于中國現已成為推動當前仍然呆滯的世界經濟的主要火車頭,中國經濟放緩突顯了全球增長有可能在2004年上半年遇到挫
折的風險。
世界還需了解中國
〓〓外部世界審視中國時所欠缺的,依我所見,是從內部做出的判斷和看法——中國改革進
程的壓倒性大前提是不影響國家社會穩定。在外部人看來,中國推進改革的步伐幾乎是不可理解的。
〓〓這個進程的關鍵是
必須堅持不懈地對龐大的國企架構進行重組及每年縮減700-900萬個與這特殊過渡時期有關的國企崗位。中國的改革政
策不外乎是為落伍的國營企業創立一條以市場為主導的出路,和維持一個有能力吸納下崗工人的良好增長態勢。
〓〓因此,
中國承擔不起任何有可能給進程注入不穩定因素的“成長意外”風險。當中國經濟規模越大和改革進一步深化的時候,任何此
等意外可能引致的后果都會更加嚴重。信貸供應過剩、通脹壓力的再次浮現、以及個別地區房地產泡沫等,都應從這個角度予
以解讀。由于這些勢頭增加了經濟“硬著陸”的風險,中國當局需要采取先發制人的手段以確保經濟可以軟著陸。慶幸的是,
中國恰恰是這樣做了。
〓〓情況一般就是這樣,西方輿論在評論中國經濟前景時可以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慶幸其蓬
勃發展,轉眼間又擔心它快要崩潰。
〓〓比如,最近格林斯潘就曾針對中國的聯匯機制表示關注并發出了警告:他強調維護
現存貨幣機制可能導致國內流動資金過剩從而提高經濟衰退的風險。他的看法只是附和了西方國家要求中國升值人民幣的日益
一致的大合唱。
〓〓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論點都是一些假借其他藉口試圖把中國拉下水的做法,他們試圖以此來緩和全球
其他經濟的壓力。日本和歐洲希望中國分擔它們無法避免的在美元調整方面所承受的壓力——這點我認為是極為虛偽的:全球
最富裕的兩個區域仍不愿改革,卻要求一個正積極落實改革政策的貧窮國家提供協助。
〓〓當然,還有政治因素,美國兩黨
聯手的保護主義勢力最希望見到的就是中國在貨幣問題上的屈服。
軟著陸是可能的
〓〓軟著陸是可能的。在西方,人們總
是認為風險就是中國隨時可能“硬著陸”。一次又一次地,中國證明了懷疑論者的看法不對——特別是在近幾年。
〓〓比如
在1997-1998年金融風暴吹襲亞洲期間,人們擔心人民幣會貶值使整個問題惡化。另一次是在2001年,當全球經
濟走低時,人們普遍認為,中國正面臨十分嚴峻的考驗。我看今天也是這樣的一個情況。
〓〓中國正按著自己的方法——而
不是用西方政客視為恰當的方法——解決增長過剩的問題。對中國而言,人民幣升值將嚴重威脅其蓬勃的出口業,從而影響行
業吸納富余勞動力的能力。一個以貨幣為導向的解決方案最適用于市場經濟;但對于像中國的指導性經濟而言,信貸重新分配
方法應是再合適不過的。
〓〓是的,對中國新領導層而言,這是一次重大考驗,但我認為他們將能處理好并取得高度成功。
但愿我能對世界其他國家說同樣的一句話。(李云龍編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