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鄭良中代波
武漢報道
“武漢在哪里?”在今年3月召開的“兩會”上,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溫家寶參加湖北團全體會議時,武漢市市長、人大代表李憲生當面發出疑問。溫總理聽懂了李憲生的問題,
他指的是在新時期武漢應怎樣定位。擁有歷史學博士學位的李憲生更樂意從歷史著筆勾勒武漢曾經的經濟地位。“武漢市郊的盤龍城遺址是距今約3500年前的商代方國宮城,也是迄今我國發現及保存最完整的商氏古城。明末清初,漢口是天下‘四大名鎮’之一,并享有‘九省通衢’的美譽。清末洋務運動,也以其優越的地理條件和獨特的經濟地位而蜚聲中外。建國后武漢也曾有過輝煌的歷史。然而,在改革開放、加入WTO的新形勢下,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京津地區的迅猛發展使武漢的聚散能力相對弱化。”“聚散”是李憲生的口頭禪。他說,所謂經濟圈說到底就是區域市場發展的問題,其關鍵是中心城市的聚散能力如何。一個城市要成為區域經濟中心,必須具備很強的聚散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在這一點上,武漢顯然還有不小差距。談“聚散”不談“圈”《21世紀》:結合武漢這個華中特大城市的發展實際,你體會最深的是什么?李憲生:武漢有什么?“九省通衢”,最重要的是交通,交通優勢就是市場優勢,市場就是優化配置資源。我沒有什么新文章,踏踏實實繼續做“兩通”文章,實現交通、流通這“兩通起飛”。《21世紀》:武廣鐵路已被批準,滬蓉鐵路也以武漢為中轉點,武漢動用300億元打造大交通格局。那么,如何發揮武漢交通優勢形成物流中心?李憲生:水陸、航空、信息都屬于交通范疇,要進一步突出交通這個比較優勢,就要以高速公路、鐵路、航空、信息四大通道建設為重點,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努力形成武漢大交通網絡。歷史上,水路構筑了武漢的九省通衢,現在是各路齊發。鐵路從十字型走向了井字型;公路四通八達;長江和漢水辟內河航運,通江達海;提升信息網絡建設,加大應用電子政務;最近國務院剛批準武漢的外國游客航空落地簽證,也是好消息。流通方面,歷史上有“貨到漢口活”之說,說明了武漢的商業積淀。今天發展流通,就是要將各種生產要素聚集后將其輻射出去。一個城市的聚散功能決定了這個城市核心競爭力和影響力。武漢這個華中特大城市,人口830萬,最重要的是實現各種要素的聚散。《21世紀》:東部要率先實現現代化,西部要大開發,東北要振興,位列中部要沖的武漢怎么辦?李憲生:武漢在對待經濟圈與城市群上比較謹慎。首先,圈不是行政概念,是經濟概念。它首先表現為一種聚散能力,聚散能力不是行政權力,交往首先是經濟利益的驅動,比較成本要低。否則,將再回到傳統計劃經濟的老路。對其他城市的影響力取決于這個城市的差異性,差異性決定聚散能力,聚散能力決定城市綜合競爭力,武漢歷史上是獨立的圈,由于地理位置獨特、功能特殊、各種存量大等方面,決定武漢是不可替代的。但是,如果不抓住機遇促進發展,中心城市也是可變,武漢將面臨失去周邊的危險。所以我更多地談聚散,不談圈,不談是不是武漢為中心。實際上的區域金融中心《21世紀》:在新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上,武漢有哪些新的想法和實際的行動?李憲生:當前搞好國企改革,首先是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這不是一個新問題,但現在有新應用,我們要與時俱進地研究可操作性。國企改革還要抓大放小,放開、放活。抓大,就是突出主業,強化主體,最大限度地實現混合所有制經濟,做大做強。支持和鼓勵境內外戰略投資者收購、控股、參股優勢國有企業,支持和鼓勵民營企業、民間資本參與國有大中型企業改革,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使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要把國有企業改革與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優勢企業、優勢產品結合起來,將生產要素向優勢產業和企業集中,提高生產要素集中度,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市場占有率高,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大集團。武漢市屬大企業,關系到國計民生的不多,所以這點上要實現“高位嫁接”。武漢通過試點先行,啟動了319家國有大中型企業,包括四大集團和兩大公司的改革改制;將抓緊解決1909戶國有中小型企業改制的遺留問題。我們在鼓勵外資和民營資本參與國企改革的同時,結合企業實際,“一企一策”。《21世紀》:三中全會關于完善市場經濟制度有很多精辟表述,武漢在發展民營經濟上有什么政策?李憲生:我們11月10日召開的中國民營經濟東湖論壇,與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呼應互動。論壇規格很高,規模很大,一些著名企業家來幫我們“充電”,讓我們學習一些知識。我們與沿海有差距,當年割“資本主義尾巴”割得比較徹底,他們這次來給武漢培育一些因子,我們要培育這樣的因子,并建立一些機制。《21世紀》:武漢區域金融中心地位目前呈現怎樣的態勢?李憲生:歷史上,北京、上海、武漢三大金融中心三足鼎立。現在,提升武漢金融功能提上議事日程。11月7日,武漢召開“世界資本論壇——武漢區域性金融發展國際研討”系列活動,國際清算銀行、美國花旗銀行等國內外大公司的嘉賓暢談武漢企業境外融資,并對加快完善武漢信用系統提出建設性意見。我們目前正積極探討建設區域金融中心。按照設想,武漢有可能以長江證券為龍頭,組建武漢金融控股集團,增強區域金融的核心競爭力。從爭取建立第三證券交易所到建立股指期貨交易中心,武漢學術界、金融界為建立武漢金融中心進行了6次悲壯的沖鋒,但都以失敗告終。現在看來沒有必要,因為區域中心地位本身就存在。在武漢“金融一條街”上的人民銀行武漢分行,就是一個大區行,管理周邊的三個省,實際上就是區域金融中心,但在充分發揮作用上存在不足與缺陷,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