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習記者孫潔
北京報道
2003對于中國和印度來說,是意義不同尋常的一年。自1962年之后一直處于冷淡狀態中的中印關系進入了良性互動的時期。
今年4月,正值SARS在中國肆虐之際,印度國防部長費爾南德斯,這位曾經在印度宣揚中國威脅論聲調最高的頭號強硬派人物,冒著SARS疫情的危險走訪了北京和上海,成功地對中國進行了友好訪問,并表示“不把中國看作是印度的威脅”。此番說辭被分析家們認為印度政府對華政策正在朝著務實的方向發展。
2003年6月22日,印度總理的瓦杰帕伊再次踏上中國之旅。這是印度總理十年來首次訪華,訪問期間,兩國簽署了《全面合作宣言》等文件。印度分析人士認為,瓦杰帕伊的這次訪問,將促進穩定良好的中印關系繼續向前發展。
2003年11月14日,中印海軍在中國東海海域舉行海上聯合搜救演習,這次演習是53年來中印首次舉行的聯合軍事演習,被普遍視為中印提升雙邊關系的重要標識。
在中印雙方今年簽署的《全面合作宣言》中顯示出雙方歡迎近年來兩國經貿合作的積極勢頭。雙方一致認為,不斷開拓和深化中印經濟合作,對加強雙邊關系至關重要。國際關系觀察家認為,貿易方面的共同利益正促使中國和印度在國際經濟舞臺展開合作。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的吳永年研究員認為,中印經貿關系之所以發展迅速,主要基于兩國經濟的互補性。這主要體現在中印在產品結構和市場需求上不盡相同。另外中印既是合作者又是競爭者,合作與競爭雖是一對矛盾,但雙方在經濟改革方面的成敗經驗卻可為兩國在經濟發展中互為借鑒。如中國在利用外資方面積累了很多成功的經驗,而印度在金融體制建設方面則做得較好。
盡管2003年當中,國際社會見證了中印關系的一系列良性互動。中印之間的關系也有了令人鼓舞的變化。推動中印關系不斷改善也成為當今兩國決策層的共識。但是在中印關系發展的過程中依然存在著一些障礙。
如何增加兩國間的政治互信?孫士海認為,兩國必須放棄過時的冷戰思維;深挖雙邊經貿關系的巨大潛力;在國際問題上建立協調機制;在一些彼此高度關注的問題上,互相尊重。如此,兩國才能建立起互信合作關系,而其他各方面的阻力也能迎刃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