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WTO:外力與內力 82版
WTO外力與內力——進化與變異
城市日常生活中最容易接觸到的兩個行業——零售業和電信業,因為政策次序的不同,展現了天壤之別的圖景。
對本土零售業“恨鐵不成鋼”而大開城門,依“以開放促改革”的思路,結果外資巨鱷摧枯拉朽的攻勢,才知道喧賓奪主實乃違背初衷;對本土電信業望子成龍而逼迫其苦練內功,秉承“以改革促開放”的決斷,證明了即使按照WTO承諾順次開放,中外運營商和制造商仍有機會同臺競技。加入WTO便是一場中外經濟全方位對弈的持久戰,下棋的先后次序無疑是決勝的關鍵點。個中成敗,耐人尋味。
零售業嬗變:過度開放與激烈反彈
本報記者郭莉北京報道
在兩年前那個沸騰的日子,中國在歡呼,多少年夢想成真,中國終于加入世貿組織,整個世界向中國徹底打開了財富之門。
然而,早在1995年,家樂福和萬客隆這兩個名字橫空出世,隨之而來的,是名頭更大的沃爾瑪和數不清的實力強大的對手。在世界向中國敞開大門之前,外資零售商早已深入中國市場腹地,與比他們實力弱小上百倍的中國零售商短兵相接。
中國零售商沒有選擇地被推到中國開放第一線,進入了一個永遠不能退縮和逃離的戰場。
強大的對手使出18般武藝,包括先進的經營管理經驗,還有一些不夠光彩的手段,有違規操作,甚至空手道。
苦熬將近10年,中國零售商終于盼來了2004年。這一年,一份將本土零售商、違規操作外資零售商和守法操作外資零售商拉回公平起跑線的法規即將出臺;這一年,也恰是中國零售業全面開放前的最后一年保護期。零售商受保護的時間剩下不多,政府建立公平游戲規則的時間也所剩無幾。
從與狼共舞到第一次整改
北京最大的零售企業——物美集團董事長張文中是個溫文而雅的人,但在各種論壇或者與零售界業內人士或專家探討的時候,只要有人提到和外資零售商“與狼共舞”的話題,這位曾在美國留學的博士,就會毫不猶豫地表示反對,他總是清晰地提醒人們,外資已經占據中國流通業高端產品——大型綜合超市80%以上的席位,在一些競爭激烈的大城市,外資更是包攬了銷售額前三位。
直到2002年之前,張文中的這一觀點并沒有被大多數人重視或贊同,在整個零售領域占據主流的,是與外資零售巨頭一起發展——“與狼共舞”。
那是怎樣的一段日子啊。家樂福等外資企業迅速在北京、上海、武漢、成都、沈陽等重要商業城市排兵布陣,開店數目很快攀升至數十家。人們潮水般涌進寬敞的賣場,地方政府忙著接待到此投資的外資零售商,甚至不惜打出比對待本地企業更優惠的政策來“吸引投資”。
外資商業企業得以進入中國源于從1992年開始進行零售業對外開放試點,當時地域只限于北京、上海、天津等六個城市和深圳等五個特區。1999年7月,當時還未合并的國家經貿委和外經貿部聯合發布了《外商投資商業企業試點辦法》,進一步擴大開放地域,將開放城市由原來的11個擴大到所有的省會城市、自治區首府和中心城市。并且允許符合條件的企業開設連鎖店。該文件規定,如果能夠獲得國務院特批對出口有較大貢獻的企業,外商也可以控股,但股份不能超過35%。
到1999年底,正式獲得中央批準,能夠合法進入中國的中外合資零售商業企業只有21家,但實際上進入中國的外資商業企業近300家。
2001年7月,國家經貿委公布調查數據,稱各地擅自越權批準設立316家非試點外商投資商業企業,其中65家轉為內資、不再經營商業或已經注(吊)銷,還有251家正在經營。國家經貿委、外經貿部和國家工商總局再次聯合發文,要求進一步做好清理整頓工作。
從文件下發時間來看,這次整改實際上已經是國家對違規外資企業的第三次整改,早在1997年8月國務院就已經下發26號文,對合資零售企業進行清理整頓,并禁止地方擅自批準這類企業的進入。2000年11月份國務院再次下文重申禁令。
但2001年的整改被業內認為是“第一次”,是因為這次整改針對商業企業,并且列出了詳細的企業名單。
名單上赫然在目的,有在中國發展最早最快的企業——家樂福。家樂福因此一度停止開設新店,不少城市已經選好的店址不得不暫時“撂荒”。直到現在,這場整改真正的結果依然無人知曉,坊間盛傳的消息是,家樂福為此付出了數百萬的罰金。人們只是看到,進入2003年,家樂福開始頻頻開店,目前已經突破30家。
中國零售商忙“做大”
面對勁敵,本土零售業思變。
最先做出反應的是北京。
2001年12月18日,位列北京超市排行榜亞軍和季軍的“超市發集團”和天客隆正式簽訂了《資產重組協議書》,2002年12月31日正式并賬。合并后的企業定名北京超市發天客隆連鎖股份公司,總資產8億元人民幣,店鋪達101家,成為北京最大的連鎖企業之一。
2002年11月7日,由物美、小白羊、燕莎望京、京客隆、北京西單等13家商業零售企業共同出資組建了首都商業連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這個新成立的商業集團被稱為“北京商業航母”,集團總資本近10億元人民幣,年銷售額預計超過30億人民幣。
可惜的是,這兩個帶有政府撮合色彩的組合并未維持很久。先是首聯集團大股東物美抽回1000萬資本金,退出首聯集團,后是“超市發集團”和天客隆公堂反目,互相指責。
與此同時,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零售大鱷沃爾瑪、家居超市大王百安居等近40家外資零售商合法進入北京市場,并大有開始建設第二輪新店之勢。北京商業主管部門欲借助合并做大零售企業的美好愿望卻沒有實現。
在上海,這一夢想已經成真。2003年4月,聯華和華聯兩家企業合并。它不僅是一個零售集團,還涵蓋了幾乎上海所有最優秀的流通和商業領域企業,新組成的企業叫做——上海百聯(集團)有限公司。該公司是對上海一百(集團)有限公司、華聯(集團)有限公司、友誼(集團)有限公司、物資(集團)總公司4家企業的歸并整合,實現了商業、流通企業跨部門、跨行業的聯合。百聯集團成立后,總資產規模近280億元,銷售收入近700億元,擁有遍布全國的4000多家營業網點,基本涵蓋了國際商貿領域的所有業態。
還有一些企業,沒有選擇像百聯那樣轟轟列列的合并,而是謀求通過資本市場的力量迅速壯大實力。11月21日,北京物美集團在香港創業板成功上市。電器零售商北京國美,也在為準備在國內和香港上市而努力。
誰來劃定公平起跑線
嚴厲的整改令和政府促成“大型零售集團”的努力并不能幫助站在開放最前沿的本土零售商。他們真正需要的幫助,是一個公平的秩序,一個真正能令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游戲規則。
東方集團董事長張宏偉,人送外號資本獵人,但他更應該被零售業記住。2002年7月,張宏偉針對外資違規進入中國的種種手法,做了一些詳細的調查,并倡議由中央統戰部牽頭,組織各個黨派的專家學者在威海搞了主題論壇,并將論壇形成的報告通過統戰部遞交給國家領導人,這個報告得到了國家領導的批示。
2002年下半年起,細心的人們開始察覺到,商業主管部門開始提出“過度開放”的觀點,于是,部分消息靈通人士開始預測:新一輪整改即將開始。
2003年10月,一份文件從商務部發出,來到各中外大型零售企業的案頭,這份《外商投資商業企業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回應了本土零售界對國民待遇的強烈要求,也打消了外資零售企業擔心的“第二次整改”的顧慮。
正如商務部官員在公開場合做出的承諾,根據草案來看,政府依然在嚴懲那些曾經藐視中國法律/采取違規方式進入中國的企業。新的外資商業法規定:在中國投資商業領域過程中沒有違規行為的外商投資者列入A級管理;在中國投資商業領域過程中雖曾有違規行為,但其違規行為已經全部經國家有關部門予以規范的外國投資者,列入B級管理;目前在商業
領域仍有違規行為未予規范的外國投資者,列入C級管理。
列入C級管理的外國投資者將喪失一系列投資資格,包括不得申請投資設立外商投資商業企業、不能申請開設新的店鋪等。家樂福式的擴張已經成為歷史。新的法規還對外商開設新店過程中保證資金真實和充足提出一系列要求。
在新的法規還沒有正式頒布前,說它一定是個公平的起跑線還為時過早,但按照WTO規則已經處在開放前夜的中國零售業,確實需要一個平等的游戲規則。而如何使這個游戲規則在WTO規則允許范圍內給內外零售商以真正的公平,是擺在商業主管部門面前的難題,也在考驗著中國政府的決策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