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民營力93版
本報評論張庭賓
2003年,是中國民營富豪的殤痛一年。有遇刺身亡者,有被處極刑者,有鋃鐺入獄者,有滾鞍落馬者,其數量之多,類別之繁,前所未有。
面對如此多慘痛之事,除了那些已逝之人,活著的富豪們,身在局中或身處案外,只要不掩耳盜鈴,多少難免震驚、怨恨、彷徨、疑慮、懊悔……種種負面情緒怎能不糾纏為大煩惱?
他們能搬開心間的仲憂之石嗎?怨天尤人是好辦法嗎?怨傳媒無孔不入,怨員工不盡忠職守,怨政府不公平門檻?
可能有人會痛恨眾多新誕生的財經傳媒,如果沒有眾多記者無孔不入的曝光,如果沒有財富榜把他們放在公眾陽光下晾曬,自己原始積累中沒擦凈的“血和骯臟的東西”就不會露餡。可是,諸多新傳媒,其本身常是很多民企老板在暴利誘惑下的投資產物。而為剝奪來的黑金掩蓋,對被犧牲者和被損害者就公平嗎?如此看來,其間大浪淘沙有其必然之理。
可能有人會遷怒自己的員工將家丑外揚。如果沒有內部人泄露,機密怎能公諸于眾。可是,為什么不問問職工為何會揭露,自己是否曾許愿員工以激發他們潛力,當員工做到后,自己卻開了空頭支票?當員工已經負氣而去或心不在焉,豈能指望為老板守口如瓶呢。
可能有人會埋怨官方的不公正待遇。如果沒有種種進入限制,如果政府里沒有因權錢交易而造成“近水樓臺先得月”現象,自己又怎會明知違法違規卻仍險中求富貴。可是,在轉型社會里,種種的不如意在所難免,對于此類缺陷,你試圖通過合法渠道改變過嗎?至少也要通過合法的方式繞過去呀?!以缺陷或不公為借口,難以推脫個人牟取超額利潤之過。
怨天尤人是消除不了煩惱的,總發牢騷也解決不了問題。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蒼蠅不叮無逢的蛋。歸根結底,還是要從自己內心找原因——是否貪婪蒙蔽了自己的眼睛,是否貪婪污染了自己的良知,是否貪婪淹沒了自己的智慧。倘若如此反躬自醒,煩惱就有可能轉化為菩提,悲痛轉而為智慧。
郭華強戰勝了自己的貪婪。在信雅達上市以前,作為老板,他將自己一半的股權——價值5億人民幣,幾乎免費贈送給了14名骨干員工,變私人公司為合伙團隊公司。同樣在做這件事的還有黃巧靈等。這表面上看是“破財消災”,更是他們在為企業奠基——信雅達由1人的企業變成了15個人的企業,并輻射吸引更多的心來歸附。
王玉鎖拿到多地外資也羨慕的液化氣管道壟斷權。他積極地參政議政,不僅參選為全國政協委員,還當選為新一屆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有了這些底氣,他能夠在與外企的爭奪中占據上風。當然,能夠成為商會的領袖,令商界人士心服口服,更重要還要看他們為商會成員集體爭取多少利益。而邱繼寶等民營企業家成為執政黨的十六大代表,也為中國民營企業家維護自己的整體利益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痛定思痛,不痛則不通。蟬蛻之痛的本質是,隨著民營企業自身成長,社會監督完善,民企老板必須超越個人利益最大化陷阱,升級為團隊利益最大化,進而升級為員工利益和社會利益最大化,在成就社會利益和團隊利益之時,個人利益才擁有更廣闊的空間。
告別殤痛的2003,民營企業家超越煩惱即是菩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