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傅航
訪聯合國項目中國水務督察專家高中
西安報道
《21世紀》:12月23日,全球最大的水處理公司法國威立雅環境集團和首創通用水務投資有限公司出資4億美元,受讓深圳水務集團45%的國有股權。你如何看待這場外資并購國內公用事業案?
高中:首先,我對外資進入中國公用事業以及其中的水行業應該沒有疑義,外資雄厚的資本,豐富的經驗,先進的管理以及多年積累的雄厚的科研基礎,為中國的公用事業特別是國有企業起到了示范和激勵作用。然而,不能不看到,大的跨國企業在和中國地方政府就當地公用事業民營化進行談判時,有兩個不對稱:
其一,信息、經驗不對稱。有百年歷史全球經營的跨國企業面對的是缺少國際經驗,缺少法律、金融信息咨詢的相對年輕的地方官員。地方官員往往得不到其他城市談判的詳細條款,而跨國集團作為談判對手對此卻心知肚明。如特許經營年限問題,作為特許經營的發源地,法國民眾和地方政府正在施加壓力,使其年限從平均二十至二十五年減為十幾年,以防止公司暴利,規范公司行為,保護消費者權益,給予政府更多的選擇權。而中國有些地方政府卻在進行利益透支。如果沒有很好的退出機制和監管措施,我們的有關市政部門將會面臨尷尬的局面。
其二,財富、影響不對稱。地方財政捉襟見肘,三大水務集團均在世界百強之內,其營業額收入相當于普通中等國家GDP。地方官員影響僅限于當地,而跨國集團可以利用各種手段,來爭取最好的條件。
《21世紀》:在此之前,北京市乃至國內其他城市紛紛宣布全面放開對公用行業民營化限制,其中主要包括能源、電力、水務等,您如何看待國內公用事業民營化浪潮?
高中:要了解國內公用事業民營化,首先必須先看國外公用事業民營化發展的脈絡。其實公用事業民營化的興起起源于英國,從郵政到鐵路,從電信到燃氣,從電力到自來水,完全徹底地民營化。典型的民營化在水,電,燃氣行業,政府售出股份,內部職工允許持股,大部分股票向社會發售。由于股民購買踴躍,結果不得不抽簽式地配售。一度曾達到即使是幸運的投資人亦只能得到擬購買的10%的股票。投資原始股票者,在上市之初,即得到至少10%的溢價。
英國的公用事業民營化的第一次浪潮是民營化。開始,英國政府明確規定外資不得趁機進入,這是為了防止外國跨國集團一舉取而代之,建立壟斷地位。而與英國相反,中國的第一次浪潮是外資,第二次浪潮才是民營化。
《21世紀》:您認為中國的第一次浪潮是外資,那么外資參股的公用事業當初產生于何種背景,又起到什么積極作用?
高中:中國與英國國情不同,一部分人剛剛富起來。盡管民間資本在儲蓄中即達10萬億元之多,無奈進入股市者尚為少數。不夠成熟的股市,規避風險的股民,使得中國公用事業民營化的第一次浪潮是外資。由于A股市場還沒有對外開放,外商進入的主要形式是特許權經營,中外合資及外商獨資。目前,電力企業有幾個大的,若干個小的,燃氣集中在沿海省市,水行業則最為集中。
而中國改革開放對外商提供了顯而易見的優惠政策、傾斜政策、免稅政策等等,但上述優勢,中國的民間資本都不具備。外商的重視法律條文、規范經營管理、引進先進設備、減少冗員、降低成本等舉措對中國公用事業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21世紀》:民間資本是公用事業的第二次浪潮,目前主要有哪幾種參與形式?
高中:中國老百姓始終相信政府,相信銀行。一輩子攢錢并不容易,只能放到風險小的可靠的投資項目上。其中公用事業最符合老百姓的這一需求:穩定的現金流,看得見的效益,千家萬戶不可缺少的服務等。但民間資本是散在的,目前民間資本對公用事業的參與主要是下列形式:
一是股市集資:A股市場上含水企業,電力企業,公用事業股已不在少數。燃氣企業更有在香港上市者。與倫敦股票交易市場上的公用事業股大相徑庭的是:外國公用事業股在大市不好時,往往逆市走強,一枝獨秀,成為風險避風港。
二是企業集團,私營企業。無論前身經營何項,返樸歸真,看到公用事業前景,轉投水,電,燃氣。
三是債券融資。企業目前很難直接發行債券一些聰明的政府官員開始直接或間接地向老百姓融資。例如,江南某市,通過政府直接掌握的城市基礎設施投資管理公司發行債券,利用民間資本興辦公用事業。然而,如果不改變“官督官辦”,只用民資,沒有民營,則前景堪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