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商業倫理教授傅禮斯先生(Prof. Gerald Fryxell)長期致力于企業公民問題的研究,本報對他進行了專訪。
《21世紀》:企業公民的驅動力有哪些?
傅禮斯:實踐企業公民最直觀的驅動力就是社會和環境的問題。政府的立法和制度也
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企業公民還有倫理和道德的層面。此外,市場的壓力、消費者的選擇、WTO和國際標準,還有機構投資者,都有可能成為企業公民實踐的驅動因素。
《21世紀》:什么樣的企業應當實踐企業公民理念?
傅禮斯:并不是只有大企業,世界500強企業才有資格談企業公民。這是一個誤會。實際上許多中小企業的迅速崛起,就是因為他們的創新滿足了某種社會需要。創業企業家尤其要關注社會需求。
《21世紀》:你的MBA學生對企業公民的理解情況如何?
傅禮斯:我的學生他們都對中國面臨的一些問題有所了解,比如能源短缺、自然稟賦的退化、空氣和水污染問題等等。但是他們對于企業應當承擔什么樣的角色沒有清晰的認識。從這個意義上將,企業公民是一個新興的理念。
《21世紀》:為什么要實踐企業公民呢?
傅禮斯:企業家要知道自己行為的全部涵義,而不僅僅是看到利潤。比如汽車制造業,對全球變暖以及交通事故致死有著更大的社會責任,這也被稱為社會成本。如果不能夠對這些問題有足夠重視的話,就會惹來法律糾紛、社會的責難。這就是為什么殼牌石油和英孚總是聲明他們有多么綠色環保,豐田和本田都在制造替代燃油的新型動力汽車,因為社會對他們提出這樣的要求,并且有遠見的公司,他們在為占領未來市場作準備。企業公民并不是為了做好事而做好事,企業公民與商業利益并不一定有本質上的矛盾。
《21世紀》:你贊成企業家把慈善行為和企業公民行動運用到品牌營銷中去嗎?
傅禮斯:如前所述,企業公民并不一定與商業利益矛盾,好的企業公民形象對品牌會有益處。但是企業一定要非常謹慎。因為,如果你宣稱自己怎么怎么好,一定會有人對你仔細審查,一旦發現了問題可能會適得其反。
企業公民的根本驅動力是企業的文化價值。企業的善因舉動一定要符合本身的文化價值并能夠有持續。
《21世紀》:你認為中國在企業公民的發展方面還有哪些問題?
傅禮斯:我們要讓企業參與,讓社區參與,讓員工參與。依賴企業家的良心是不夠的。在中國,雇員的聲音非常薄弱,他們的權益常常受到侵害但是沒有力量提出自己的意見。社區也沒有表達自己聲音的渠道。如果有一個廠在某個地方排出污水廢氣,社區要能夠表達他們的意見。
政府在企業公民發展中的作用是提供一個框架和體系,提供激勵機制。中國目前的框架和體系還不足以支持好的企業公民的發展。比如中國的環保法規很復雜很完整,但是法律執行并不十分有力。這種執行不力,使得許多好的按照企業公民標準實踐的企業感到受到懲罰,而不遵守規定的企業卻逍遙法外。
《21世紀》:你對中國企業的企業公民實踐有什么建議?
傅禮斯:我認為在進行企業公民實踐的時候,最重要的方面是做好企業基本面。一個沒有盈利的企業,不可能發展下去,則也是不能成其為好的企業公民的。企業可以通過創新將環境和社會問題轉化為商業機遇。
另外在支持一些公益項目的時候,有兩點經驗值得記取,一是要小資金投入,二是社區參與。向慈善機構寫個大額支票,并不能使你成為好的企業公民。當你要開支很大一筆錢的時候,一定會有一些不懷好意的人想入非非。
《21世紀》:請舉一些你所知道的好的企業公民的例子。
傅禮斯:我認為可以稱之為典范的中國企業,李澤鉅先生的長江控股集團下屬的長江生命與科技公司可算一個,他們將環境問題和社會問題轉化為機遇,在生態農業、醫藥、環保治污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研發資金,并取得了良好的收益。你知道李嘉誠父子的投資是很明智的,所以在企業公民的實踐中一定有和商業利益重合的部分。關鍵在于怎樣發現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