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傅航 山西報道
“如果再來一場SARS,我們肯定能抵擋得住,雖然目前我們并不知道如何治療,但畢竟知道如何防御它。”山西省突發公共衛生緊急指揮中心醫療救治組李主任說。
在山西省疾病控制中心,通過防治SARS示意圖,記者看到在層層報告制度中,位居最
上層的箭頭指向農村鄉鎮衛生院。鄉鎮衛生院現狀
榆社縣屬于山西省晉中地區的貧困縣,距離太原市100多公里,中間有茫茫大山阻隔。
榆社縣共有9個鄉鎮衛生院,其中只有3個中心衛生院,云竹鎮中心衛生院就是其中之一。
“所謂發熱門診,在我們這里都是形同虛設。”云竹鎮中心衛生院鹿院長說。
該中心衛生院大門旁另設有一個小門,門口掛著“發熱門診”和箭頭指向,但走進小門,發現與衛生院并沒有任何隔離。在衛生院住院部隔壁的兩間平房里,其中一間擺著一張病床和一張桌子,墻上貼著該鎮流動人員統計表,下面是醫務人員的請戰書,隔離服緊鎖在柜子里。兩間平房,屋門緊鎖,鎖上落滿灰塵。
“這些都是按照上面要求做,都是走形式。”鹿院長說。
旁邊一間平房是發熱病人的隔離室,“鄉鎮衛生院條件差,沒有更多的隔離病房。”鹿院長說。
云竹鎮中心衛生院年營業收入為15萬元,工作人員有20人,以人均年工資6000元計算,僅人員成本該衛生院就要花費12萬元。
“這還不包括日常水電等辦公經費,一年下來,能不賠本就不錯了。”鹿院長說。
據鹿院長介紹,鄉鎮衛生院屬于差額撥款單位,縣財政只負責一半工資,另一半需要衛生院自己創收,而私人門診數量則逐漸增多,SARS后,僅鎮街道上的私人診所從零增加到5家,而整個鄉鎮至少也在40家。據鹿院長介紹,40家私人診所絕大多數是沒有行醫執照的黑診所。
“私人診所都是以盈利為目的,像今年SARS最嚴重的時候,所有私人診所都關門大吉,我們依靠的只有村衛生室的鄉村醫生。”鹿院長說。他擔心,一旦SARS重來,后果不堪設想。
SARS期間,云竹鎮中心衛生院破天荒地得到縣財政1萬元的補助,而普通衛生院補助只有5000元。“1萬元基本上彌補了我們的經濟損失。”張永安解釋,SARS期間正值醫院門診率低的時候,所以對衛生院的收入沖擊本身不太大。
該鎮下轄33個村,有40名鄉村醫生,他們擔負著鎮里最前線的抗SARS重任。離鎮不遠的云竹村衛生室郝醫生,經營村衛生室已經20多年了,同時還擔負著防保、免疫和計劃生育工作。
“防保工作是無償的。”郝醫生說。
雖然名義上是村衛生室,實際上衛生室的一切資產和營業收入全部屬于郝醫生本人,而掛村衛生室的好處在于稅收全免,不過今年村上另開了兩家私人診所,對他的衛生室沖擊很大,所以現在他又開了一家打字店。
“以前每年大約2萬元收入,現在只有1萬元,但打字店的收入可以彌補一些。”郝醫生說。
SARS期間,郝醫生依然忙著配合村里,為鄉親搞流調,打疫苗,衛生室的收入幾乎為零。
“損失大概在6000元,衛生院只補貼了100多元的話費。”郝醫生說。
“SARS剛過,衛生院連電話費也不給了,但我還要每天向衛生院報告。”郝醫生說,甚至鎮政府發給他的隔離服也收回去了,郝醫生表示理解,畢竟這些都是鎮政府花錢自己定做的。“政府其實沒有把公共衛生支出當作人力資源投資,而只是把它視為一種福利性消費。”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朱玲說。朱玲認為,國內公共衛生支出增加的幅度至少不應低于財政總支出的增長速度。
然而根據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提供的數據,中國衛生事業費占財政總支出份額的明顯下降:1980年為2.49%,2000年降到1.71%。朱玲認為,在現行體制下,公共資源的配置主要由政府行政官員決策,政府的政績和官員的努力程度主要用定量指標來表現。這種評價系統激勵官員更重視物質資本而非人力資本投資,相對關注教育而不是衛生發展,因此,政府試圖借助市場的作用解決衛生籌資和醫療成本控制問題。
“在財政分權改革中,上級政府把衛生籌資的責任轉給下級政府,下級政府在財力拮據、且缺少有效措施消除衛生機構冗員的情況下,把籌資的主要任務又推給了衛生機構,實質上是把難題交給了原本就失靈的市場。”朱玲說。費用難題
山西省人民醫院是承擔SARS前期防治的第一家醫院,同時肩負抗SARS重任的還有山西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和第二附屬醫院。在SARS中后期,山西省將省結核病醫院作為救治SARS的專科醫院。
在SARS最嚴重的時候,山西省人民醫院院長曾痛心疾首地對媒體說,“我們怎么會知道有這種病呢?”為此,該院急診科主任梁師魁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半年后,記者走入原來利用該院科研樓改成的SARS病區。
記者從SARS病區大樓走入,大廳里并無一人看守,直接上二樓的SARS病房,拉開隔離門,就是當時SARS病人居住的病房。隔離門外的衣柜里,仍然擺放著消毒隔離服,上面依然醒目地寫著“進入隔離間,請穿防護服”。
山西省人民醫院也有自己的委屈。據該院辦公室透露,山西省人民醫院為防治非典直接花費1400萬元,上級撥款到位900萬元,至今仍有490萬元的缺口。而1400萬元并不包括為非典所花費的計算機、傳真機等間接費用。
“490萬元是財政廳認可的數字,但至今沒有明確的說法。”該工作人員說,省醫院收支基本平衡,沒有更多的錢用于額外支出,如果再來一場SARS,醫院不能又出力又出錢了。
對于山西省人民醫院490萬元的缺口,山西省財政廳的答復是“有關數據正在核實中”。
同樣的難題出現在晉中市榆次區中醫醫院,當時榆次區共有31名SARS患者,在沒有傳染病醫院的情況下,政府臨時征用榆次區中醫醫院的新建大樓,作為晉中市的“小湯山”。
“對于征用他們大樓的補償費用,政府沒有提及。”晉中市財政局社保科科長李天昌說。
而榆次區中醫醫院工作人員正忙碌著搬桌椅,刷地板,據該院辦公室介紹,SARS期間,臨時占用中醫醫院的大樓,現在樓歸原主,原來的儀器設備都被各家醫院拿走了。
“我們總要營業收入,非典期間給我們造成的損失,現在不能再占用了。”該工作人員說。“面對痛苦我們應該有所長進”
于某,太原人,是華北第一位SARS患者,為治療SARS,她輾轉于北京與太原之間,為此,陪同她的父母也因SARS而雙亡。為防治SARS,許敏捐獻自己血清,同時捐獻已亡父母的尸體,供醫學尸檢、研究。
“現在我和她都有骨壞死的癥狀,這些我們都能理解,畢竟當時的醫療條件只有大量注射激素才能保命。”于某的丈夫說。但他最不能理解的是當初為救治許敏,有關醫院強行令其出院,以及其他行政和醫療機構所遭遇的互相推委,讓他至今寒心。“如果再來一場SARS,人浮于事的體制不改,仍難防住。”她的丈夫說。
在于某病愈后,給媒體的信中,如此寫道:
“疾病對每個人和國家來說,都是無法抗拒的痛苦,面對痛苦我們確實應該有所長進,在新痛來時,不會舊痛復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