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總裁楊凱生
銀行不良貸款的問題,當前的重點應該是如何處置解決存量問題。
許多人一說到銀行不良貸款問題,就是當務之急銀行應該提高管理水平,加強監管,努力防止新增不良貸款。一個原因,只要談到存量不良貸款和處置,就將會涉及到損失如何
彌補,這個問題比較難,所以一般不敢輕易做;第二個原因是,社會上對銀行,特別是國有商業銀行目前的管理現狀有點誤解。比如說最典型的說法就是,在1999年剛剛剝離了14000億不良貸款,四家銀行又冒出20000億不良貸款,這足以證明,上次剝離不成功,銀行應該加強管理、提高現代管理水平、加強監控等等。
坦率地說,我不太贊成這種看法。為什么現在國有銀行手中還有20000億不良貸款,我很簡單地說,第一次剝離并不徹底。為了增加銀行的責任,也為了減少財政的壓力,所以我們是人為設置了剝離的額度。一句話,當時沒有允許銀行把當時所有的不良貸款全部剝離出來,再加上當時在剝離過程中,同時對部分企業實施債轉股,債轉股的債券在當時有一部分是政策問題,是可以收息收本的,因此這一部分占據本來已經有限剝離部分,所以,我想替銀行說一句,當時的剝離其實并不徹底。
還有,銀行在這幾年當中關于貸款質量的統計方法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過去叫四級分類,現在叫五級分類,現在的質量統計比過去準確,由于統計口徑差異,實際上當初銀行高出15個百分點。因此,這兩個統計一接軌之后,使得原先并沒有納入不良資產的貸款,計入新的不良貸款的統計范疇。因此,人們會產生一種感覺——不良貸款新增很多。
這幾年來幾家銀行新增貸款中的不良貸款發生率是比較低的,就拿工行來說,據我了解,他們從1999年以來,新發放的貸款到目前為止,不良貸款率是1.6%。
所以,我們現在必須集中精力研究一下銀行現有的不良貸款,究竟怎么把它處置好,怎么把損失的渠道合理地購并起來。只有這樣,才能使銀行卸下包袱,輕裝上陣,加快自己的改革和發展的步伐。一味地回避存量的問題,僅僅談增量管理,我覺得解決不了問題。
第二,采用市場機制來處理銀行不良貸款,所謂市場化運作機制,就是應該允許或者應該要求銀行把現有的不良貸款按照市場的供應價出售給專業化的處置部門、處置機構。比如說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外國的投資者、中國的其他企業包括民營企業,不能人為地定價。
我認為第一次剝離對解決銀行的部分歷史問題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第一次剝離是有缺陷、有不足的,它的不足主要就在于當時是按照賬面值等價剝離。賬面值等價剝離所帶來的問題,還不是一下子豁免了銀行的歷史責任,使銀行今后發放貸款的時候,滋生新的道德風險。真正按賬面值等價剝離,最大的弊端在于把損失不能夠充分顯示出來,使得有關部門不能夠及早地安排彌補損失的處置方法。同時由于不能鎖定最終的損失,使得對不良資產的考核發生了困難。我覺得今后要處置不良市場,必須按照市場供應價剝離不良貸款。最大的好處是銀行可以立即收回部分現金,有效地提高它的資產質量及贏利能力;充分發揮了市場的不良資產價格的發現功能和決定功能,防止在剝離過程中任何道德風險;三,由于鎖定了損失,可以有效地減輕財政部門的后顧之憂,他們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出來說話,認可或者承認、承諾這些最終損失的辦法,只要把最終損失的處置辦法承諾下來,實際上就可以在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處置完成之前,讓新的戰略投資者按照一個好銀行的未來贏利能力來決定股權的購買價值,這樣就可以有效地加快國有商業銀行的改制步伐。
面對加入WTO時承諾的金融開放時間表,我們確實沒有很多的時間。我們不能為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而停滯步伐。我們必須加快不良資產處置的進程,并且在加快處置過程中,力求收到一個最高的回收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