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冉學東
from北京
“社會上對銀行,特別是國有商業銀行目前的管理現狀有點誤解。”12月20日,華融資產管理公司總裁楊凱生先生首次對近幾年來不良資產處置的政策進行檢討,臺下聽眾觸動
很大。坐在記者旁邊一個金融業內人士低聲說:“楊總一向都很低調,今天怎么說的都是心里話,他今天確實道出了不良資產處置中存在的一些根本性的制度缺陷。”
“楊總說的確實有道理,”中煤信托研究部副總經理李振蓬對記者說,“既然叫不良資產,那它的實際價值一定是低于賬面價值的,所以它的價值應該由市場說了算,市場給它多少價,就應該是多少,現在說不良資產的回收率的問題,這個概念本身就是有問題的。”所以,公允地說,資產管理公司的近幾年的處置進度還是可以的,至于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應該從制度上找原因,其實很多問題大家早就意識到了,但是政策方面還是反應比較慢。
李振蓬特別贊同楊凱生的這個觀點:“當初不良貸款處置就應該是市場化運作,應該要求銀行把現有的不良貸款按照市場的供應價出售給專業化的處置部門、處置機構。比如說外國的投資者,包括中國的其他企業,包括民營企業,不能人為地定價。”她說,這個觀點正是我們平時想說又沒敢說的,國內有這么多的投資公司、信托公司、證券公司等等,它們正苦于沒有這樣的業務,而資產管理公司人為地壟斷了這塊市場,造成了市場的扭曲,不但使得處置的效率低下,而且不利于這些公司的正常發育。
由此她還聯想到最近華融資產管理公司公開發標的250個億的不良資產處置,國外大投行趨之若鶩,不掙錢它們是不會來的。她說,像他們這樣的信托公司正是處置不良資產的專業公司,但是卻沒有它們的份,她最后用了一個詞:“這就是寧讓外幫,不予家奴”。
中信證券宏觀經濟研究部經理彭立新說,他在開完會后,還在網上認真看了一遍網上的轉播。他認為,從楊凱生的講話中可以看出來,國家在不良資產處置上將會有大的政策出臺,第二次剝離已經是肯定的了,而且很有可能就是剝離給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現在我就很贊同楊凱生的觀點。”他說,當時剝離不良資產,成立四大不良資產管理公司,其弊端就在于當時的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不是獨立的部門,而是四大行一個內部機構的一個演化,這樣,其處置不良資產就缺少一定的獨立性,當時剝離也不徹底。要做到市場化的剝離,這些參與的主體必須是市場化的,大家公平競爭,參與競價投標,這樣才是公平的。
彭立新還對楊凱生先生關于國家不讓資產管理公司投資舉的那個例子深表認同,他說,就像楊總說的,一個樓,不封頂可能只賣到200萬,但是這個封頂可能只需要50萬,就可能賣到400萬、500萬,這樣不但處置了不良資產,而且賺了100萬、200萬。但是國家的政策是不允許資產管理公司投資,可能是害怕再產生不良資產,但是,這也確實束縛了資產管理公司的手腳,因此楊總就會抱怨:“在這個時候,我們的回收率怎么衡量,我不是坐在資產管理公司總裁位置上喊冤枉。”他最后對記者說,這次的剝離市場化程度一定會高一些,參與的主體會多一些。
中國工商銀行博士后工作站的于東智先生對于不良資產的形成給記者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年,一個國有大型礦務局臨到年末發不出工資了,工人們沒錢過年,但是礦務局又沒錢發給工人,局長把情況反映到省政府,省政府再反映到國務院,國務院馬上下文要銀行出面解決苦難。“其實這些錢都應該是財政來拿,由銀行來做就是不對的,這種事情在以前是很常見的。”
于東智認為,應該由中介機構來對不良資產的價值進行評估,或者直接到產權交易所去公開競價出售,只要程序是公開透明的,不良資產處置就會是公平的,效率就是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