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近幾年逐漸形成了京津唐經濟圈、長三角經濟圈和珠三角經濟圈。這些經濟圈競爭力特征也各不相同:
京津唐都市經濟圈聚集競爭力最高。京津唐大都市經濟圈與長三角、珠三角大都市經濟圈不同,后者的形成與發展得益于工商業的發展、先行對外開放所導致的外資進入及自主型城市化,而京津唐大都市經濟圈的形成與發展,則得益于現有體制下全國資源向都市的集
中,中關村、奧運村的出現均以首都特有的政治文化為背景。
長三角都市經濟圈區位競爭力最高。長三角大都市經濟圈以上海為核心,其城市化水平整體較高,城市體系完備。未來10年內,長江三角洲將有可能成為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亞太地區經濟發達地區之一,成為具有較強國際競爭能力的外向型經濟示范區。
珠三角都市經濟圈制度競爭力最高。它包括香港、澳門在內,是中國市場化及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大都市經濟圈。改革開放之“先河”,從深層次上推進了珠三角的城市化進程。伴隨著世界經濟結構大調整和產業的大轉移,新世紀初,珠江三角洲成為了世界IT產業的生產基地。
三大都市經濟圈各有其競爭力優勢。都市經濟圈的成功與否,關鍵要看有沒有世界級的超級城市作為其內核,而這種超級城市除了能源、水源、機場等硬件條件以外,新型機制和創新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三大都市經濟圈的金融業、信息業、交通業、制造業在全國都具有樞紐和核心地位,今后仍會繼續發揮其在整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引擎作用。大型企業及跨國公司總部、地區總部、研發中心和營銷中心將向三大都市經濟圈的核心城市匯集,因此,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盡快發展高技術產業、出口導向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把國內競爭優勢提升為國際競爭優勢,是三大經濟圈內核心城市面臨的共同問題。《中國改革》農村版主編新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