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習記者 徐萬國
北京報道
電煤緊張的背后隱藏著復雜的深層次原因,但運輸環節作為連接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橋梁,其“瓶頸”制約現象已經暴露得越來越明顯。
運輸不暢
12月14日,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烏榮康對本報透露,目前全國的煤炭有1.2億噸左右社會庫存,除了煤炭生產企業庫存3千萬噸左右、電力直供電網煤炭庫存1千1百萬噸左右外,還有8千萬噸左右社會煤炭庫存處于流通環節上。烏會長認為,電廠不應該把眼光只盯在爭取計劃價格采購煤炭上,煤炭的供應量并不像電力企業認為的那樣緊張。
根據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調度中心最新統計,今年1月至11月,全國原煤產量已達到14.23億噸,同比增加2.47億噸,增長21.1%,比去年全年13.93億噸的產量高出3000萬噸。全年煤炭產量將達到15.5億噸至16億噸。
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副局長吳吟在12月11日召開的“中國煤炭工業發展與改革研討會上”也指出,當前我國煤炭供求基本上處于平衡狀態。
11月25日,國家發改委要求,包括運輸環節在內的各個部門,都應樹立全局觀念。產煤大省要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盡量多產煤多供煤;鐵路交通部門要優先安排電力等重點行業及群眾生活用煤的裝運;電力企業要面向內部,消化重點合同外電煤價格調整因素。
煤炭工業協會有關人士據此分析,從國家發改委的要求中可以看出,目前電煤供應方面存在的問題,并非僅僅是煤炭企業產煤、供煤的問題,還有運輸環節問題。
“電煤緊張的背后隱藏著復雜的深層次原因,但運輸環節作為連接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橋梁,其‘瓶頸’制約現象已經暴露得越來越明顯。”12月14日,秦皇島煤炭市場副總經理李學剛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說。
海陸運輸齊齊“作梗”
據李學剛分析,目前我國海上運力極度緊張,運輸價格保持高位。主要原因是今年以來國際市場礦石、煤炭等散貨貿易總量增加,船舶運輸需求旺盛,尤其是國際航運市場價格已經大大超過國內市場運價水平,造成國內船舶運力向外貿出口運輸轉移。同時,近期國內糧食市場供需緊張,價格上揚,一部分國內現有船舶運力又被分流出去調運糧食,海上運力更趨緊張。
港口情況不妙,公路煤炭運輸則由于“治超”更是雪上加霜。
進入12月份,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等華北五省市區聯手治理公路超載超限,這些地區大批運煤車輛“停運”,公路煤炭運量銳減,公路運輸價格暴漲,短時間內導致這些地區煤炭供求矛盾進一步激化。
對于這次“治超”行動,李學剛認為,其客觀環境欠佳,治理時機選擇不當,準備工作不充分,造成了煤炭市場對公路“治超”的強烈反應。
據統計,今年半數以上的新增產量來自鄉鎮煤礦,但由于鄉鎮煤礦一般沒有鐵路專用線和固定發煤站,其煤炭銷售大多需要通過公路運輸銜接完成。“治超”直接沖擊鄉鎮煤礦的原煤銷售。
聯手治理公路超載超限引發的部分“停運”,還削弱了公路煤炭運輸對鐵路煤炭運輸的補充作用,增加了鐵路煤炭運輸的壓力,加劇了鐵路煤炭運輸的緊張程度。
更何況鐵路也不是好對付的角色。
在2003年長沙全國電煤訂貨會上,煤炭供給方希望新增5000萬噸的鐵路運力。理由是2002年訂貨會上,國家安排的煤炭運輸計劃是4.1億噸,而2002年全年運量超過8億噸。也就是說,實際運量要比計劃合同高出一倍。可對于2003年的煤炭運輸,鐵路部門只打算提供1000萬噸的增運計劃。
既然有這么大的運能,為什么鐵道部門卻不肯增加計劃內運力呢?“原因很簡單,鐵路部門可以收取計劃外加價費與點裝費。”有關人士分析說,鐵路部門的壟斷經營和集中計劃管理,與市場經濟發展方向產生了尖銳矛盾。主要表現在:鐵路運輸組織難度加大,訂貨計劃與實際需求沖突,重車積壓,停裝、限裝頻繁,煤炭發運很不均衡;鐵路部門想通過限制計劃內運力,增加計劃外運力謀取利益等方面。
應急預案亡羊補牢?
為了緩解當前煤炭運輸的緊張局面,鐵道部副部長胡亞東近日表示,鐵路部門將進一步完善與重點煤礦的協調機制,及時調整運力,保證空車供給,“只要有市場,有多少運多少”。
據了解,鐵道部已將12月份煤炭運輸計劃由日均裝車3.8萬車提高到4萬車。鐵道部官員還表示,明年1月7日進入春運后,盡管全國鐵路將大量增開臨時旅客列車,運輸能力更加緊張,但鐵道部將繼續加大對煤炭運輸計劃的傾斜力度,保證1月至2月日均裝車在4萬車。
與此同時,北京市交通委、陜西省經貿委等地主管單位紛紛出臺政策,要求各交通部門協調緩解運煤壓力。鄭州鐵路局甚至深入鄭州、晉城、潞安等國有大型煤礦及重點電廠,與企業建立了路礦協調會等聯系制度,及時溝通有關信息,優先安排運輸;建立專門臺賬,實行大礦煤炭運力需求預報制度,提前安排運力。僅11月份,該局就發送煤炭172523車,比去年同期多運15979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