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兩年連續下跌的證券市場走過的仍然是低迷的一年,而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背景下的上市公司走進的卻是一個嶄新的藍籌時代。
IPO幾家歡喜幾家愁
今年IPO中最大的“冤大頭”當屬富通昭和,這家9月1日剛剛公布新股發行計劃的公司
,第二天就發布了最快的推遲發行的澄清公告。富通昭和可能做夢也想不到,影響其最終發行的,僅僅是因為“昭和”兩個字。有消息人士說,由于改名稱需要繁瑣的程序,今年該公司已上市無望。
與富通昭和不同,長江電力卻嘗到了好事多磨的甜頭。原定于9月10日刊登招股說明書的這只百億大盤股9日并未如愿拿到證監會的批文,招股計劃只能推遲。定于9月10日上午為上市推介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也由于9日的突發事件而被取消。在經過近50天的焦急等待后,這只今年A股發行的“巨無霸”在10月28日發布了上市招股說明書。
由于市況不佳和非典的影響,市場對下半年發行速度的提高和IPO的質量頗有微詞。除了整體業績遠低于上半年市場平均水平外,7月25日,繼皖通高速和中信證券后,10億股的超級大盤股南方航空A股市場登陸,然而上市7天就每股虧損0.35元的現實,使
其成為唯一一家虧損上市的公司,2.7元的發行價,還創出了今年新股發行的最低價。
12月15日,7月份就通過發審委的國祥制冷終于獲準發行,這也是自2001年底允許臺資企業在大陸發行A股并上市以來,首家在大陸A股市場公開發行的臺資企業。業內人士分析,按照監管部門的一般做法,在經過這些小盤股上市積累監管經驗后,核準那些大盤外資股A股上市應該指日可待。
M BO無風也起浪
3月12日,財政部叫停了MBO,但在一些上市公司的公告中,MBO的身影仍若隱若現。由于政策面上限制較多,因此操作手法和表現形式更為隱蔽,出現了諸多“MBO變體”。
8月份,銅峰電子、南京新百等發布的股權轉讓公告中就出現了管理層的影子。
10月9日,深圳華強發布了一則關于其控股股東股權轉讓的提示性公告,轉讓完成后,深圳華強集團管理層10自然人將持有集團46%的股權,成為華強集團第一大股東,將間接控股上市公司。
江蘇吳中此前也宣布,該公司的控股大股東江蘇吳中集團被管理層以MBO的形式收購,注冊資本由5000萬元增加到1億元人民幣,集團上層16個自然人持有60%的股權。
面對政策真空下的MBO暗流,有人士指出,國有企業的轉制在很多人眼中是最后一次暴富的機會,而其中的MBO又成為機會中的機會。
莊股高處不勝寒
莊股的跳水是幾乎與非典的恐慌同時開始的。4月中旬,世紀中天首先成為“跳水冠軍”,股價連續11個交易日以跌停報收;5月中旬正虹科技步其后塵,一個多月股價只剩高點時的1/3;6月初,徐工科技也加入跳水的行列,連續7個跌停板蒸發了十幾億元的市值。7月份,莊股跳水開始蔓延,百科藥業、凱諾科技、南方建材等突然出現跳水,隨后望春花、廈新電子、蜀都A、常林股份這些老莊股也紛紛跳水。11月6日,一天之內就有啤酒花、新疆眾和、長興實業、海博股份、東方明珠、歌華有線等26家跌停,跳水群體不斷擴大。啤酒花更是從16.50元左右的高價直撲4元整數關,連續14個跌停,幾乎平了此前銀廣夏的記錄,一步踏進ST行列。
雖然,莊股今年的集體跳水,有諸如周正毅、艾克拉木等富豪出事有關,但更重要的是,在經過近三年的持續低迷后,老莊股已經高處不勝寒,加上價值性投資理念被人們普遍接受,莊股的資金鏈發生斷裂所致,股市的結構性調整正在莊股的跳水聲中悄悄展開。
可轉債引發爭議
從2月份發行的鋼釩轉債起,滬深兩地市場共發行并上市了14只可轉債品種,占到了1998年發行首只可轉債以來發行數目的70%。9月份,股市的低迷和增發門檻的提高,使得眾多上市公司紛紛把目光投向了可轉債,16日,華西村可轉債開始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而9日一天內,就有深萬科、韶鋼松山、金牛能源和中遠航運等4家上市公司發布了擬發行可轉換債券的公告,可轉債發行明顯增速。
然而,8月底宣布擬發行100億元可轉債的招商銀行卻引來市場的一片責難,以基金為首的流通股股東將招行的行為直接上升到了股權分裂的根源,引發了一場關于股權分裂的大討論。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1月份,浦發銀行的一則擬發行60億可轉債的公告再次引起了市場的恐慌情緒,兩市的銀行股普遍出現大幅下挫。
隨著大量資金的蜂擁而至,轉債申購的中簽率也開始急轉直下,繼新股、國債之后,可轉債一級市場不敗記錄終于被打破。11月17日,復星轉債上市首日報收99元,下跌0.1%,成為今年首只上市即告破面值的轉債品種。
業內人士指出,在商業銀行控制信貸規模降低間接融資比例的情況下,上市公司的融資渠道愈加不暢。同時,增發、配股等融資方式的定價不被市場認可,使上市公司、承銷券商的風險在逐漸加大。因此在當前的低利率時代,采用發行可轉債成為上市公司的主要選擇。
整體上市難成趨勢
10月8日,醞釀已久的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整體上市方案終于浮出水面,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宣布,該公司將以吸收合并TCL通訊的方式實現整體上市,方案已獲中國證監會批準。若此次TCL集團順利實現上市,將成為我國證券市場上首家母公司通過與子公司進行換股進行整體上市的案例。緊接著TCL集團的整體上市,11月武鋼集團也宣布要整體上市。與前者不同的是,武鋼股份將增發新股的募集資金收購武鋼集團擁有的鋼鐵主業資產,進而實現了集團主業資產整體上市。業內人士指出,這種定向增發國有法人股、增發流通股相結合的金融創新模式,以及控股集團公司整體資產借殼上市的模式,在我國證券市場尚屬首例。
在兩家公司整體上市受到市場歡迎的同時,有人士認為,對于母公司資產借殼上市,關鍵是要看這部分資產的質量及定價,在目前的母子控股型上市公司中,像TCL或武鋼股份這樣母公司具有良好資產甚至好于上市公司盈利狀況的畢竟只是少數。如果普遍采用定向募集資金收購母公司較差的資產,勢必造成上市公司資產質量每況愈下,顯然難以令市場接受。
外資青睞國有股
10月29日,樂凱終于和柯達簽下了合作協議。根據這份協議,柯達公司以4500萬美元的現金和提供一套用于彩色產品生產的乳膠生產線和相關的生產技術,換取樂凱膠片大股東名下20%的國有股,每股的折讓價高達12.09元,而協議簽訂的當日,樂凱的收盤價不過12.58元。實際上,柯達所付出的代價遠遠不止這些,此次合作還遵循了三項原則:樂凱品牌、樂凱控股和樂凱自主經營。
步樂凱后塵的是重慶啤酒,12月11日,重慶啤酒控股股東重啤集團與蘇格蘭·紐卡斯爾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股份轉讓協議,紐卡斯爾將以每股10.5元人民幣的價格受讓重啤集團所持有的重慶啤酒5000萬股國有股(占總股本的19.51%),轉讓價款合計人民幣5.25億元,而重慶啤酒12月17日的收盤價是13.79元。
與前兩家的親密接觸不同,佳通輪胎競拍樺林輪胎的拍賣會卻被安排到了北京郊區。7月13日,評估值為1.2億的ST樺林1.5億股國有法人股,被目前國內輪胎銷售額占首位的新加坡獨資企業佳通輪胎獨家“競拍”成功,佳通以占有ST樺林44.3%的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ST樺林也告別其半個多世紀的國有性質,成為一家外資企業。半年將過,據最新消息透露,頻臨破產邊緣的ST樺林如今已是舊貌換新顏,就連產區附近的商業區也熱鬧了不少。
12月15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資委《關于規范國有企業改制工作的意見》,明確要求,上市公司國有股轉讓價格在不低于每股凈資產的基礎上,參考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市場表現合理定價,轉讓方式可以采取拍賣、招投標、協議轉讓以及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方式,為國有股的減持規定了下限。
盤點2003年的上市公司,也許希望與失望同在,但留給我們更多的是希望。(24C1)
|